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焕亮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静脉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排出量
  • 2篇血压
  • 2篇炎症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并发
  • 2篇衰竭
  • 2篇睡眠
  • 2篇睡眠剥夺
  • 2篇球囊
  • 2篇球囊反搏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球囊
  • 2篇主动脉球囊反...
  • 2篇细胞
  • 2篇介入
  • 2篇静脉瘘

机构

  • 8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8篇黄焕亮
  • 7篇吴沃栋
  • 3篇许耘红
  • 3篇蔡玉宇
  • 2篇李志梁
  • 2篇张华
  • 1篇张云
  • 1篇刘婉婷
  • 1篇黎萍
  • 1篇陈之祥
  • 1篇黄莉文
  • 1篇梁伟翔
  • 1篇梁国华
  • 1篇郑臻
  • 1篇刘冬兰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睡眠剥夺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50只Wistar AS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AS组、SD1d组、SD3d组、SD5d组、SD7d组。建立AS大鼠SD模型,制备主动脉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光镜观察切片。检测主动脉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大鼠AS病变进展逐渐加重。主动脉组织GSH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增高,GSH-Px及SOD活性逐渐降低。血清中TNF-α、hsCRPI、L-6水平也在逐渐增高。结论睡眠剥夺可通过引起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加速炎症发展,从而促进AS进程。
许耘红李志梁吴沃栋黄焕亮
关键词:睡眠剥夺氧化性应激炎症动脉粥样硬化
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并发股动-静脉瘘致高心排出量心力衰竭一例”商榷的回复
2010年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感谢赵智琛大夫对本病例报告来信提出的宝贵意见,亦感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提供如此良好的交流平台。
黄焕亮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动-静脉瘘心力衰竭心排出量术后并发
人工压迫止血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在冠脉介入术中应用对比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人工压迫止血,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在冠脉介入术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对象本单位共完成冠状动脉介人诊治406例,男171例,年龄(62.5±7.8)岁,女235例,年龄(64.2±8.9)岁。进行人工压迫止血174例,YM-GU一动脉压迫止血器127例,使用Angioseal血管缝合器止血105例。比较二组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与人工压迫法比较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P<0.01):介入治疗中,Angio-seal血管闭合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6%,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为4.7%,均较人工压迫组9.2%,明显减少(P均<0.05),止血成功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ngio-seal血管缝合器,YM-GU一动脉压迫止血器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而YM-GU一动脉压迫止血器适用性更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压迫止血方法。
蔡玉宇吴沃栋黄焕亮郑臻
关键词:动脉压迫器血管缝合器止血血管性介入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CD34+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标准(FRFC)的相关性及其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62例年龄25~4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患者采用FRFC分层方法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14例,高危组17例,极高危组13例.测定各组的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及颈动脉IMT,并对EPCs CD34+水平与FRFC积分及颈动脉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各亚组患者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随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逐步下降[低危组(0.12±0.02)%,中危组(0.07±0.03)%,高危组(0.04±0.03)%,极高危组(0.01±0.0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15±0.03)%,均P<0.01];颈动脉IMT随心血管危险程度增加明显增厚[低危组(0.80±0.07)mm,中危组(1.11±0.08)mm,高危组(1.26±0.10)mm,极高危组(1.45±0.09)mm],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健康对照组[(0.73±0.0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血压患者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与FRFC积分呈负相关(r=-0.875,P<0.01),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852,P<0.01).结论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EPCs CD34+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颈动脉IMT呈负相关;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可以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标志之一.
黄焕亮吴沃栋许耘红蔡玉宇张华梁国华黎萍梁伟翔陈之祥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CD34+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并发股动-静脉瘘致高心排出量心力衰竭一例
2009年
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胸骨后压榨样痛5年,加剧2h”于2008年8月1日入院。5年前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行右冠状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置入支架2枚。2h前患者突然胸骨后剧痛,急诊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前壁MI。此期间突然室颤,经予电除颤、人工心肺复苏后神志恢复。心律呈窦性并频发室性早搏。
黄焕亮刘婉婷吴沃栋蔡玉宇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动-静脉瘘心力衰竭心排出量术后并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睡眠剥夺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进展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展的影响,是否促进炎症发展及AS斑块的不稳定、破裂甚至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C组)、AS对照组(AS组)、AS SD 1d组(SD1d组)、AS SD3d组(SD3d组)、AS SD 5d组(SD 5d组)、AS SD 7d组(SD 7d组)。5组大鼠建立AS模型后,其中4组再建立SD模型,制备主动脉组织标本,HE染色,光镜观察切片。检测血清TNF-α、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检测主动脉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结果随着SD时间的延长,大鼠AS病变进展逐渐加重。血清中TNF-α、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主动脉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逐渐增高。结论 SD可加速大鼠机体的炎症发展,引起不稳定斑块的出现从而促进AS进程。
许耘红李志梁吴沃栋黄焕亮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睡眠剥夺肿瘤坏死因子A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
2009ACCF/SCAI/STS/AATS/AHA/ASNC冠脉血管重建术合理性规范应用
<正>基于目前普遍考虑冠脉血管重建术作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方案,2006年ACC/AHA总结心血管治疗证据制定了冠脉血管重建术实用指南;然而在心血管治疗领域中,由于缺乏对冠脉血管重建术进行价值、技术(包括心脏成像和导管)和具...
吴沃栋张华黄焕亮
文献传递
家庭血压监测对伴焦虑或抑郁情绪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背景家庭血压监测(HBPM)有助于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指导降压治疗,有助于白大衣高血压的鉴别,但也可能加重伴焦虑或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情绪障碍。目的探讨伴焦虑或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使用HBPM对降压治疗达标的影响,以评估HBPM是否适用于伴焦虑或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方法选取789例同一社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给予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自评,根据自评得分值分为轻度焦虑、中重度焦虑、轻度抑郁、中重度抑郁、无情绪障碍,并按血压监测方式将每种情绪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HBPM组和诊室血压监测(CBPM)组。随访12周。比较应用不同血压监测方式的各组患者自行调整测压次数、自行调整降压药物及血压达标情况。结果伴中重度焦虑情绪的高血压患者,HBPM组自行调整测压次数、自行调整降压药物的人数分别为22(95.7%),16(69.6%),明显多于诊室血压监测组10(45.5%),5(22.7%),P<0.05;研究末诊室血压达标率HBPM组明显低于诊室血压监测组(43.5%比72.7%,P<0.05)。伴中重度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HBPM组自行调整测压次数、自行调整降压药物的人数分别为14(82.4%),10(58.8%),明显多于诊室血压监测组2(11.8%),3(17.6%),P<0.05;研究末诊室血压达标率HBPM组明显低于诊室血压监测组(23.5%比64.7%,P<0.05)。进行HBPM的患者,中重度焦虑组自行调整测压的频数(0.77±0.37)、自行调整降压药物的频数(0.14±0.04)与轻度焦虑组(0.09±0.04)、(0.08±0.02)和无情绪障碍组(0.06±0.03)、(0.03±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组自行调整测压的频数(-0.50±0.34)、自行调整降压药物的频数(-0.15±0.02),与轻度抑郁组(-0.80±0.10)、(-0.09±0.02)和无情绪障碍组(0.06±0.03)、(0.03±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中重度焦虑或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使用HBPM可因情绪因素干预血压监测和降压治疗
刘冬兰吴沃栋黄焕亮黄莉文张云
关键词:高血压焦虑抑郁家庭血压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