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文
作品数:
2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合作作者
张承福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
赵似兰
北京医科大学
施瑞红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生物学
1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递质
1篇
入睡
1篇
神经递质
1篇
数学模型
1篇
睡醒
1篇
觉醒
机构
2篇
北京医科大学
2篇
北京大学
作者
2篇
龙文
2篇
施瑞红
2篇
赵似兰
2篇
张承福
传媒
2篇
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1篇
1999
1篇
1998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基于生理解剖知识的入睡机制神经元群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998年
以生理解剖知识为基础,在已有的丘脑网状核细胞和丘脑皮质细胞间组成的入睡机制的两细胞环路模型[1]和由此两细胞环路组成的网络模型[2]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皮层细胞在内的三种细胞组成的环路模型和网络模型,以使模型更符合近来认为睡眠机制是皮层和丘脑环路中出现特定的同步振荡的看法[3]。并能使模型的仿真结果可以和规定人体睡眠分期的脑电特征波相对应。这一网络模型的仿真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确能在皮层细胞处出现符合睡眠分期中规定的标志入睡的纺锤波,这一初步结果,启示我们用模型仿真方法来进一步探讨睡眠机制和用模型仿真方法来进一步探讨人脑的微观神经元的电活动是如何通过同步振荡整合到宏观功能状态的某些信息处理过程的可能性。
龙文
施瑞红
张虞顺
张承福
赵似兰
神经递质在睡醒转换中作用的数学模型仿真研究
1999年
根据已有的生理解剖知识[1 ] 提出了关于入睡机制的三细胞环路模型及其网络模型[2 ] 。在文献[2] 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神经递质在睡醒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影响丘脑中的两种离子流- 钾的漏电流(IKL) 和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流(Ih) ,以及丘脑皮质系统中突触传递强度的变化而起作用的生理知识,修改了[2] 中三细胞环路模型及其网络模型。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在适当调节模型参数的条件下,确能使细胞环路产生入睡纺锤节律与觉醒快速放电之间的双向转换,其网络模型也能通过同步振荡在皮层处出现人脑电中规定入睡标志的特征纺锤波与规定觉醒期的低幅快波之间的双向转换。此结果又一次启示了脑信息处理中如何通过同步振荡机制将表示微观特性的神经元群放电特征整合为脑的宏观功能状态的过程。
施瑞红
赵似兰
龙文
张承福
关键词:
神经递质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