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顺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内镜
  • 6篇小肠
  • 5篇出血
  • 4篇胃癌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早期胃癌
  • 3篇诊治
  • 3篇诊治分析
  • 3篇息肉
  • 3篇腺炎
  • 3篇小肠间质瘤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间质
  • 3篇间质瘤
  • 3篇肠息肉
  • 2篇胆道
  • 2篇胆管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胆管造影术

机构

  • 23篇南昌大学第一...
  • 2篇南昌大学
  • 1篇吉安市第三人...
  • 1篇吉安市中心人...

作者

  • 24篇龙顺华
  • 17篇陈幼祥
  • 11篇舒徐
  • 9篇廖旺娣
  • 9篇王强
  • 6篇吕农华
  • 5篇陈硕
  • 4篇朱萱
  • 3篇朱振华
  • 3篇祝荫
  • 3篇李国华
  • 2篇李弼民
  • 2篇郭贵海
  • 2篇曾春艳
  • 2篇刘志坚
  • 2篇张振东
  • 1篇涂轶
  • 1篇钟清梅
  • 1篇王延庆
  • 1篇周小江

传媒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在肠结核与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B-PCR)技术检测肠结核(ITB)与克罗恩病(C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MTB-DNA),探讨TB-PCR检测在ITB与CD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肠结核患者49例(ITB组)和克罗恩病患者121例(CD组),采用TB-PCR技术检测2组患者肠黏膜组织的结核分枝杆菌DNA(MTB-DNA)高度重复的IS611O序列,比较2组TB-PCR的阳性率,同时分析具有各种特异性临床特征的ITB患者TB-PCR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ITB组TB-PCR阳性率为28.6%,CD组为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结核、肉芽肿性炎、环形溃疡、腹盆腔肠系膜钙化的ITB患者TB-PCR阳性率较高。TB-PCR检测在2组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为28.6%,明显高于抗酸染色(12.2%)和病理表现干酪样坏死(0.0%),且其特异性为94.2%,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76.5%。结论 TB-PCR是ITB有效的检测手段,可用于临床工作中ITB与CD的鉴别。
罗方云黄晨恺李弼民龙顺华廖旺娣朱振华朱萱
关键词:肠结核克罗恩病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
检查流程优化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探讨
龙顺华廖旺娣舒徐陈幼祥
内镜超声检查在早期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在早期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6年1月术前EUS诊断肿瘤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120例患者资料,将EUS所示肿瘤浸润深度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US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20例病例中,36例存在过度分期,10例存在分期不足,EUS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层是否受侵准确率为61.67%(74/120),灵敏度为58.33%(14/24),特异度为62.50%(60/96);其中隆起型(Ⅰ型)的准确率为74.36%(29/39),灵敏度为50.00%(6/12),特异度为85.19%(23/27);平坦型(Ⅱ型)的准确率为59.02%(36/61),灵敏度为83.33%(5/6),特异度为56.36%(31/55);凹陷型(Ⅲ型)的准确率为45.00%(9/20),灵敏度为50.00%(3/6),特异度为42.86%(6/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部位、内镜下形态与过度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形态为平坦型(OR=3.667,95%CI:1.086~12.386,P〈0.05)及凹陷型(OR=6.552,95%CI:1.421~30.218,P〈0.05)是导致EUS过度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及肿瘤最大径与EUS判断的准确性无关。结论EUS判断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肿瘤分化程度、部位及内镜下形态影响EUS判断的准确性,凹陷型、平坦型早期胃癌易导致过度分期。
胡薇潇龙顺华王强舒徐祝荫张振东朱萱吕农华陈幼祥
关键词:内镜超声检查早期胃癌肿瘤分期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分析了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诊断措施做了相应的评价,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鉴别诊断的水平。
龙顺华吕农华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结核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的1951例住院患者资料,对于ERCP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951例病例中,出现并发症277例。ERCP术后胰腺炎101例(5.18%);并发高淀粉血症(不包括胰腺炎)54例(2.77%);并发胆道感染134例(6.87%);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例(0.41%),并发肠梗阻1例(0.05%)及十二指肠穿孔1例(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胆管癌(P=0.002,OR=2.39,95%CI:1.38~4.14)、ERCP手术时间超过60min(P=0.020,OR=3.77,95%CI:1.23—11.53)、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P=0.008,OR=2.56,95%CI:1.28~5.14)、ERCP术中导丝进入胰管(P=0.012,OR:1.43,95%CI:1.08~1.87)为术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胆管癌(P〈0.01,OR=2.93,95%CI:1.88~4.56)及住院期间多次行ERCP(P〈0.01,OR=2.53,95%CI:1.63~3.93)为术后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行EST(P=0.03,OR=0.65,95%CI:0.44~0.97)及ERCP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P=0.03,OR=0.64,95%CI:0.39~0.95)为术后胆道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胆管癌、行EST、ERCP手术时间超过60min及术中导丝等器械进入胰管均易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癌、住院期间多次行ERCP术易增加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而行EST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
徐平平曾春艳龙顺华郭贵海刘志坚李国华陈幼祥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道感染
207例小肠出血临床分析
陈硕陈幼祥龙顺华王强胡薇潇舒徐廖旺娣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李强胡薇潇王强熊丹丹陈硕曾春燕龙顺华陈幼祥
ESD治疗早期胃癌单中心5年回顾性分析
背景: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技术的革新,提高了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在内镜下进行早期胃癌(earlygastric cancer,EGC)的微创根治治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
杨勤钰潘晓林朱振华龙顺华周小江李国华舒徐陈幼祥祝荫
关键词:早期胃癌ESD低分化腺癌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及ET、MCP-1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内皮素(Endothelin,ET)、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onocyte chemokine protein-1,MCP-1)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10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腹腔感染的纳入研究组(36例),将未发生腹腔感染的纳入对照组(6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ET、MCP-1水平资料,并分析AP患者发生腹腔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低氧血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脏器功能损伤、高水平ET和MCP-1、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2、Ranson评分≥3、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ex,CTSI)评分≥4分是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生腹腔感染的AP患者ET、MCP-1水平均较高,了解AP患者并发腹腔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
王延庆钟清梅王雪梅龙顺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内皮素LOGISTIC回归
小肠间质瘤219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219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31例,女性88例。肿瘤位于十二指肠45例,空肠96例,回肠78例。入院首发症状:消化道出血95例,腹痛106例,腹胀7例,腹部包块5例,肠梗阻3例,消瘦2例,腹泻1例。贫血154例,其中极重度贫血4例,重度贫血28,中度贫血75例,轻度贫血47例。误诊86例,男47例,女39例。诊断符合率:B超19.23%,小肠镜55.56%,胶囊内镜37.5%,消化道钡餐造影33.33%,CT平扫41.02%;CT平扫加增强41.13%。177例行R0切除,肝转移4例,累及网膜2例,累及膀胱2例,累及胆囊浆膜壁1例,累及直肠1例,累及输尿管1例。20例行淋巴结清扫术,病理均提示反应性增生。极低危险度34例,低危险度55例,中危险度31例,高危险度99例。术后口服格列卫治疗106例,6例改用舒尼替尼治疗。术后复发19例,复发后死亡16例。结论 SIST空肠多见,主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和腹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小肠低张CT更易发现直径小的SIST,手术联合术后分子靶向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杨轶涵廖旺娣张振东舒徐陈幼祥龙顺华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