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气候、膳食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上海、福州、呼和浩特三城市婴幼儿湿疹的患病率,探讨不同气候、膳食结构下婴儿期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湿疹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6至10月在上海、呼和浩特、福州社区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常规体检的2.5 ~3.5岁儿童依次纳入研究,父母或带养人填写问卷,回顾儿童既往湿疹患病情况、过敏家族史以及婴儿期喂养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一级亲属过敏史、母乳喂养时间、辅食添加月龄与湿疹发生的风险.结果 三城市共调查2.5~3.5岁儿童2 242名,上海750名、呼和浩特716名、福州776名.上海、呼和浩特、福州的儿童湿疹患病率依次为16.9%(127/750,95% CI 16.87 ~ 16.93)、34.5%(247/716,95% CI 34.46~34.54)和44.3% (344/776,95% CI 44.26~44.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05,P<0.05).福州6月龄以后添加辅食与4~<6月龄添加辅食相比,对婴幼儿湿疹的比值比(OR)为0.58(95% CI 0.41 ~0.81),其他两个城市添加辅食的月龄与湿疹未见显著关联.结论 三城市的婴幼儿湿疹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福州与上海、呼和浩特辅食添加月龄对婴幼儿湿疹的影响不同,与气候因素、膳食结构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助力电刺激训练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核心稳定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1月—201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瘫患儿中选择1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10例接受包括助力电刺激在内的康复治疗,对照组9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患儿入组后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和表面肌电图仪对患儿进行评估,分析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B区(坐位)、D区(站立位)、E区(行走、跑和跳)及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88、B、D、E区)及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助力电刺激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