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高法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地理分布
  • 2篇湿润指数
  • 2篇气候变迁
  • 2篇种质
  • 2篇种质资源
  • 2篇作物
  • 2篇历史时期
  • 1篇冬季降雪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种
  • 1篇野生种质
  • 1篇中国历史
  • 1篇中国气候
  • 1篇中国人口
  • 1篇中国人口问题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密度
  • 1篇人口问题
  • 1篇日记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龚高法
  • 3篇张丕远
  • 2篇曹永生
  • 1篇吕炯
  • 1篇张贤珍
  • 1篇葛全胜
  • 1篇丘宝剑
  • 1篇张福春

传媒

  • 3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6
  • 2篇1984
  • 1篇198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竺可桢先生对气候变迁研究的贡献被引量:8
1984年
1972年,竺可桢先生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著名论文。这是他在文化革命动乱年代发表的唯一的论文,也是他的最后一篇论文,然而却又是他最为光彩影响最大的学术论文之一。 竺可桢先生在一九六六年就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初稿,并在他参加的罗马尼亚科学院一百周年纪念会上散发。回国后,他又进一步补充、修改。中。
吕炯张丕远龚高法
关键词:气候变迁中国气候中国历史历史时期公元
忆竺可桢副院长的两次谈话被引量:1
1984年
1967年底我们写信给竺副院长,向他请教有关地理所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竺老于1968年1月5日在他办公室接见我们。1970年11月26日竺老又来函约我们于11月29日到他家里谈农业气候和物候学问题。这样,我们先后有两次机会倾听竺老对地理学、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的意见。两次谈话的方式略有不同,第一次是我们主动求见竺老的,所以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第二次是竺老约见我们的,因此先由竺老询问当时气候室和地理所的研究工作情况,我们一一作了汇报,然后竺老谈了他的看法。
丘宝剑龚高法张福春
关键词:物候学副院长气候变迁消雹
竺可桢先生对人口问题的论述被引量:1
1986年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的问题是关系到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对于我国人口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先后发表过许多篇有关人口问题的论文。此外,在竺先生的日记中还记录了不少有关人口问题的史料,会议发言及其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竺先生对于我国人口问题研究结果及观点。竺先生研究中国人口始于二十年代,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虽几经沧桑,中国人口也已成倍增加,但今天看来竺先生对于中国人口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建议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龚高法
关键词:中国人口问题人口密度世界人口
近两千年来我国黄土高原湿润状况的变迁被引量:4
1991年
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达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年雨量为400—500毫米。它的干旱并不在于年降水量的绝对数值,而在于年内分配不均(年雨量的50%以上集中在7—8月)和较大的变率(多数年份降水量不及平均值,少数年份则超过平均值),因此常常出现极端缺雨的情况。降雨少、温度高、蒸发强、湿度低等原因的综合结果,导致了高原干旱现象,农作物收获量往往受到很大影响。又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使一些河流故道遗留的泥沙为风吹扬堆积,形成沙荒。可见,降水量的变化对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
钮春燕龚高法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湿润状况历史时期湿润指数年降水量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地理分布被引量:12
1999年
根据至1996年底国家种质资源数据库保存的资料讨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及野生稻、半野生大麦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区域分布。阐述了地理分布原因。讨论了保护作物野生种的迫切性。
曹永生张贤珍白建军龚高法
关键词:种质资源野生种地理分布粮食作物
十八世纪我国长江下游等地区的气候被引量:20
1983年
关于1500—1900年小冰期气候问题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国晴雨录、古代天气日记、诗文等历史文献资料来讨论小冰期中一个相对温暖时期(十八世纪)的气候。研究表明,这个时期冬季(12—2月)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0℃(杭州、苏州)到1.5℃(南京)。但其间还有10年以上时间尺度的起伏波动,在温暖时段,冬季平均气温仍比现在低0.5—1.6℃,在寒冷时段,冬季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1—2.4℃。但十八世纪大部分时期春季反比现在暖些。对湿润状况分析表明,十八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比现代潮湿,反映了当时大气环流与今有较大差别。杭州古风向记录(1723—1769年)分析表明,当时盛行风向与现在不同:冬季西北风频率比现在多,春秋盛行东北风时间比现在长,频率比现在多。
龚高法张丕远张瑾瑢
关键词:长江下游冬季降雪气候湿润指数日记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被引量:12
1997年
本文介绍了中国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重点论述了主要粮食作物。
曹永生张贤珍白建军龚高法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
18,19世纪我国农业灾情等级序列的分析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整理归纳出我国87个站点18,19世纪时期的农业灾情等级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时空演变的规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大量的农业收成的报告。地方官吏每年两次向朝廷报告夏、秋两季收成。农业收成...
张丕远葛全胜徐葵张瑾容龚高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