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珌 作品数:62 被引量:207 H指数:9 供职机构: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林业厅科研基金 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生物学 化学工程 更多>>
福建红树林昆虫群落及主要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由于福建省红树林位于我国红树湿地生态系统分布的临界地带,红树林生态比较脆弱,多种虫害在红树林中蔓延和大面积暴发成灾。2000-2006年,作者通过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红树林的昆虫群落结构特征,明确红树林昆虫群落的优势种,确定... 丁珌关键词:红树林 昆虫群落 虫害防治 我国椰心叶甲的风险评估报告 被引量:2 2014年 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写PRA)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国内、外分布情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椰心叶甲的危险性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椰心叶甲风险性R值为2.132,在我国属于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 黄振裕 魏初奖 丁珌 王玲萍关键词:椰心叶甲 棕榈科植物 武夷山香榧古树资源现状及产业对策 2019年 通过对武夷山野生香榧资源调查,基本摸清了武夷山境内野生香榧自然分布状况及生态环境持征。主要分布在星村镇桐木村、上梅乡岭山村、金竹村,岚谷乡岭阳村、吴屯乡上村村等5个乡镇,海拔均在580m以上。桐木村和上梅乡的香榧群落胸径分布220cm以内,集中分布在30~60cm,占51.91%;吴屯乡和岚谷乡的香榧群落主要集中在胸径20cm以下,占60.71%。说明香榧群落的更新能力强,群落还比较年轻。本文明确了香榧种质资源在武夷山的自然分布状况,分析了古树群衰退原因,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 连培华 黄金发 丁珌 李玉红 张贻荣关键词:香榧 资源现状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11 2021年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洪宜聪 丁珌 刘化桐 朱祥锦 沈彩霞关键词:刚竹毒蛾 毛竹 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多样性 福建山樱花无性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选择 被引量:2 2022年 为筛选福建山樱花速生无性系,于2021年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茫荡镇北山村,对42个4年生的福建山樱花嫁接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遗传变异分析及优良无性性选择。结果表明,4年生的福建山樱花无性系树高4.62~6.32 m、胸径5.67~8.82 cm、冠幅3.73~4.93 m。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冠幅均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6.13%、8.17%、6.7%,重复力分别为0.835、0.813、0.822。以生长性状为指标,应用指数选择法,选出速生福建山樱花无性系4个,树高、胸径、冠幅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1.12%、13.35%、9.52%。 黄云鹏 丁珌 潘惠忠 沈继南 杨前风 何志斌 吴擢溪关键词:福建山樱花 无性系 生长性状 防护林木麻黄主要蛀干害虫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5 2000年 在对沿海防护林木麻黄主要蛀干害虫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多纹豹蠢蛾(Zeuzera multistrigata Moore)、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 Mats.)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抗蛀干害虫、抗风性强的6个木麻黄种源,中抗速生的优良无性系惠_1,中抗速生的优良家系平_(18)、莆_(19)、龙_4;抗性品系均表现出很高的遗传稳定性。针对新造林和现有林的虫害发生特点,通过林间虫情调查进行预测预报.运用综合控制理论.提出在加强抚育管理的基础上分类施策。新造林应大力推广抗性品系,结合营造木麻黄与湿地松、桉树等的混交林,幼林阶段采取适当修枝、保留地被物等营林措施;现有林的星天牛以苦楝树诱杀成虫,人工措施处理初龄幼虫为主.多纹豹蠹蛾、相思拟木蠹蛾用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技术措施控制危害。综合控制技术在福建沿海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已推广抗性品系苗木300万株,3种蛀干害虫在试验示范林内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黄金水 何学友 叶剑雄 黄衍庆 高美玲 丁珌 林庆源 曾国强关键词:木麻黄 星天牛 控制技术 星天牛危害木麻黄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2000年 1996~1998年对福建沿海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危害木麻黄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星天牛幼虫主要集中在离地面40cm 高度内的树干根际附近,占总虫数的94.8%;受害木大多数只有1~2头幼虫,占有虫株的90.86%。1年生林分受害株至第2年5月成虫羽化期死亡率最高,达66.7%,3~7年生林分有虫株率最高;7年生以下林分应重点防治。在生境条件相似的同龄林中,星天牛则喜欢危害基径较大的木麻黄,6 cm 以下的树则较少受害。研究结果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何学友 黄金水 丁珌 黄衍庆 吴惠忠关键词:星天牛 木麻黄 星天牛幼虫种群动态复合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2000年 根据1992~1999年惠安县木麻黄防护林中星天牛种群数量系统调查,通过构建种群年趋势变动、种群季节变动、种群随机波动3个子模型进行叠加,建立木麻黄星天牛种群动态变动模型;根据动态模型描述木麻黄星天牛种群动态规律,并进行中长期预测预报;1999年星天牛幼虫实际发生量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叶剑雄 丁珌 罗群荣关键词:星天牛 种群动态 木麻黄星天牛预测预报技术 被引量:8 2000年 通过对木麻黄星天牛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系统观察,探讨木麻黄星天牛的发生发展规律;采用发育进度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物候预测法对发生期进行预测,用回归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对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经林间实际发生情况检验,所采用的预测预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叶剑雄 何学友 黄金水 叶友宁 高美玲 丁珌关键词:木麻黄 星天牛 星天牛蛹的发育及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2 2000年 星天牛以老熟幼虫在木麻黄主干木质部内越冬,翌年春季于木质部深层内部筑一个粗纤维包围的蛹室,在其间化蛹并羽化为成虫。星天牛幼虫化蛹集中于每年4月中、下旬,蛹期21~26 d;羽化盛期为5月中、下旬。日平均温度19.5℃时蛹期25 d,21.5℃时蛹期21 d,蛹的发育起始温度为13.91±0.69℃,有效积温为144.04±15.96日度。根据蛹的形态和颜色的变化,整个蛹期可分为4个时期,每一时期都具备各阶段蛹的形态特征。根据蛹的发育起始温度和有效积温,可预测成虫发生高峰期。同时利用期距法可预测星天牛各虫态(蛹、成虫、卵和幼虫)的发生期。 丁珌关键词:星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