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幪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7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翻译
  • 3篇译文
  • 2篇中国文学
  • 2篇文学翻译
  • 2篇小说
  • 1篇颠覆
  • 1篇典故翻译
  • 1篇对等
  • 1篇多模态
  • 1篇译文比较
  • 1篇译者
  • 1篇异化翻译
  • 1篇隐喻
  • 1篇隐喻映射
  • 1篇英译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层
  • 1篇语义层面
  • 1篇原文
  • 1篇杂糅

机构

  • 15篇宁夏大学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15篇乔幪
  • 1篇王全瑞
  • 1篇周玉忠
  • 1篇魏利霞
  • 1篇关越

传媒

  • 3篇宁夏大学学报...
  • 3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作家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出版广角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海外英语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2002烟台...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空缺与典故翻译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探讨了由于典故而引起的文化空缺问题.典故源于文学作品、宗教、历史事件、神话和传奇故事.在翻译典故时,译者可以采用归化或异化的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优劣,但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异化的方法应占据主导地位.
乔幪
关键词:文化空缺典故翻译归化翻译异化翻译翻译文化
文献传递
边缘、对抗与渴望:马来西亚华裔英语作家文化身份构建研究
2023年
马来西亚华裔英语作家流散时间久远、创作身份独特,但学界尚未对其展开整体研究。选取林玉玲等六位作家的作品,考察作家与侨居国、西方及祖籍国的关系对其文化身份构建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英语作家对侨居国有很深的感情牵绊,也因此激烈地批判侨居国对本族裔的边缘化;他们接受英语教育、用英语创作,但马来西亚的殖民经历又使其有意识地对抗西方文化的优越性,体现出作家的主体性;他们因缺失而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渴望,而且中华民族文化资本依然可以为其在困境中提供精神支持。穿行于三种文化间使其身份体现出的高度杂糅性,因此,探索流散族裔文化身份时,研究者要看到流散经历带来的变化,也要重视根文化的滋养作用。
乔幪吴雨轩
流散作家的困境--中英文《赤地之恋》的比较研究
2017年
为了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张爱玲在中文版的《赤地之恋》中,大大牺牲了自己的美学追求。整部小说主题非常牵强,情感苍白,语言粗糙,人物面目模糊,结构散乱而缺乏连贯性。在小说的英文版中,张爱玲进行了部分改写,对作品审美予以更多关注,可以说是对中文版本臣服姿态的一种反抗。然而,由于小说的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局部增删并不能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力作。张爱玲这种受制于侨居国主流话语的创作困境并非个案。如何客观地反观故国的人、事和文化,保持作家的主体性,是所有流散作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乔幪秦冠玉
李白诗词英译中的暴力阐释
2020年
翻译涉及文化现象时,不可避免使用语言暴力,或柔性或强硬进行语言转换以传达文化内涵。选取许渊冲英译李白诗词,从柔性暴力和强制暴力两方面阐释翻译过程中采取的暴力手段及其效果,一方面解读柔美和强硬冲击下的英译唐诗,另一方面透过许渊冲的翻译观说明翻译暴力之可为。
吴雨轩乔幪
关键词:诗词
晚清翻译小说之文化视角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晚清的翻译小说经常因为不忠实于原文而备受批评,但实际上评价翻译作品时,不应只是对原文和译文进行静态和孤立的对比,而是要考虑到译文背后的制约因素,以及译文对译入语社会文化和诗学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而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译文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乔幪
关键词:晚清翻译小说文化视角
西北“花儿”对外译介: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被引量:3
2020年
"花儿"是西北地区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西北之魂"的美誉,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花儿"这一地域特色民歌的译介研究较少。文章从当前"花儿"对外译介的迫切性出发,通过分析其译介困境,提出以宏观政策指导、译者本地化培养和受众迎合策略三方面为发展路径,增强"花儿"的对外译介,使其进一步走出国门。
吴雨轩乔幪
关键词:花儿
“Altogether Autumn”两种译文比较
2007年
"Altogether Autumn"是一篇借景抒情散文。两文的译者分别是陆谷孙和周仁华。陆谷孙的译文体现出译者的深厚中英文功底;周仁华的译文紧扣原文风格,更忠实原文。两文分别体现了译者的个人风格。
乔幪
关键词:翻译批评语义层面
谈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建构——以畅销书《狼图腾》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李永东等认为,如果“走出去”被简单地认为是被西方世界认可。或纯粹为了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就不能不让人担心中国作家是否会因为迎合国际仲裁者的审美口味,逐渐放弃其主体性追求,从而使本国的文学渐渐失去宝贵的主体性。这种质疑对于中国文学的翻译也同样适用。
乔幪
关键词:主体性建构中国文学《狼图腾》畅销书国际仲裁
中国文学翻译现状思考被引量:1
2006年
近年来,中国文学翻译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现状也不容乐观,翻译图书市场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译本。这种局面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文章详细分析了译者、出版社、读者以及翻译的地位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必须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才有望改变这种状况。
乔幪
关键词:文学翻译译者
多元系统论的适用性分析——以晚清翻译文学为例被引量:3
2007年
埃文.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论,用于解释文学翻译的各种情况。由于晚清文学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高潮之一,因此可用来验证多元系统论的适用性。但通过对晚清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所处的位置、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分析,笔者发现多元系统论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没有真正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而且没有对译者这一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加以分析,因此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乔幪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