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彦波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盆地
  • 5篇白垩纪
  • 4篇变形带
  • 2篇白垩纪盆地
  • 1篇地学
  • 1篇断层
  • 1篇岩墙
  • 1篇岩墙群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组构
  • 1篇应力场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组构
  • 1篇基性
  • 1篇基性岩
  • 1篇基性岩墙
  • 1篇基性岩墙群
  • 1篇各向异性
  • 1篇构造应力
  • 1篇构造应力场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苏省有色金...

作者

  • 7篇乔彦波
  • 4篇单业华
  • 3篇聂冠军
  • 3篇田野
  • 2篇孙蓓

传媒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第三届全国矿...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的变形带构造
0引言变形带(Deformation band)是目前所有确知的露头尺度变形构造中最晚被识别出来的[1]。它是指未被明显错开或错距很小、没有完全丧失粘结力的一种特殊破裂[2],一般发育在地壳表层高孔隙度的碎屑岩石中。变形...
乔彦波单业华田野聂冠军
文献传递
鄂西远安白垩纪盆地的宏观构造变形机制被引量:4
2012年
白垩纪远安盆地是江汉盆地西北缘的次一级地堑构造,发育有多种类型的低温宏观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变形带、断层、节理、脉体和缝合线。除断层外,其它构造变形机制的分布明显受不同岩性地层或单层厚度的控制。节理主要发育在盆地南、北两边上白垩统跑马岗组中至厚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里,缝合线和方解石脉只形成在盆地西缘上白垩统罗镜滩组砾岩里,变形带只出现在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块状砂岩里。主要根据变形构造交切或限制关系,本文将这里的宏观变形构造划分为四期,并恢复出各期的构造应力场。前两期属于拉张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裂谷阶段,第一期的拉张方向为近EW向,第二期拉张方向NWW-SEE向;后两期属于挤压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以后的后裂谷阶段。相应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分别呈NNE-SSW向和NWW-SEE向,具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
乔彦波单业华田野聂冠军孙蓓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
组构数值模拟的原理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组构是指由岩石塑性变形导致多晶体的结晶学优势取向现象。组构的存在会增加岩石的各向异性,进而可能影响到岩石的后续变形。岩石组构包含了变形类型、运动学、变形环境、流变学特征等信息,因而成为显微构造学的重要内容。组构数值模拟是近年来得到重视的一种组构研究方法,它以晶体塑性理论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定量地模拟多晶岩石中组构的形成和演化。在晶体塑性理论中,晶体的塑性变形是由滑移系的剪切滑动导致的,由单晶塑性本构关系表征。多晶均匀化模型包括Sachs模型、Taylor模型、自洽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由单晶变形组成的多晶体变形。极图、反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被用来显示多晶体中各晶粒的空间取向。目前组构数值模拟在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单相和多相岩石的组构形成、重结晶作用下的组构形成、组构对地幔和地核地震波波速各向异性的影响等方面。
聂冠军单业华田野乔彦波
关键词:岩石组构各向异性
鄂西远安白垩纪盆地变形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变形带(deformation band)是指破裂面两侧未被明显错开或错距很小、没有完全丧失粘结力的一种特殊破裂(Aydin,1978)。变形带一般发育在地壳表层高孔隙度的碎屑岩石中,是所有露头尺度变形构造中最晚被识...
乔彦波单业华田野聂冠军
关键词:白垩纪盆地变形带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的变形带构造
乔彦波单业华田野聂冠军
甘肃北山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内基性岩墙群弧形展布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在甘肃北山一个东西向展布、椭圆状的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内主要发育着3期岩墙群,其中中期基性岩墙群最密集,呈现出弧形展布的特征,在该侵入体北部呈北北东向趋势,向南逐渐偏转为北北西向。关于中期岩墙群弧形展布的原因有两种可能的解释,即:纵弯褶皱和应力场扰动。野外观察不支持第一种解释,因为在岩墙或围岩内都没有观察到与褶皱有关的变形构造。本文利用Poly3D软件模拟了近东西向隐伏断层活动对上覆应力场的扰动。计算结果表明,当北北西—南南东向的区域性拉张叠加上沿着隐伏断层发生不协调的右行走滑时,水平大主压应力迹线在隐伏断层上方出现类似的弧形展布。这意味着稍早的花岗岩侵入体冷凝冷却并没有完全焊接地壳内一些大尺度断层,地壳断块的相对独立活动可以造成沿着这些断层发生与区域变形场不协调的右行走向滑动,进而形成岩墙群弧形展布所需要的地应力场。
孙蓓单业华乔彦波
关键词:基性岩墙群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的变形带构造被引量:2
2011年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中大量发育变形带及其密切相关的断层,主要分为两期,早期为带有正断性质的北北东向组变彤带及简单的正断层,形成在同沉积或早成岩阶段,而晚期为带走滑性质的北—南向组和北东向组变形带及复活断层,形成在白垩纪以后。根据实测的共轭变形带和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分析的结果表明,早期为北西西—南东东向拉张的伸展状态,而晚期为近南北向挤压下的走滑状态。早期拉张与白垩纪区域性整体的伸展环境一致,而晚期走滑与所属江汉盆地在新近纪初、与东西向挤压有关的构造反转无关,很可能是始新世末喜马拉雅山运动一幕的表现,因其具有大致一致的挤压方向。
乔彦波单业华田野聂冠军
关键词:变形带断层古应力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