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琳

作品数:18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盆地
  • 7篇储层
  • 5篇四川盆地
  • 3篇岩溶
  • 3篇气田
  • 3篇马家沟组
  • 3篇基底
  • 3篇基底断裂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飞仙关组
  • 2篇地震
  • 2篇射线
  • 2篇嘉陵江组
  • 2篇古岩溶
  • 2篇发育
  • 2篇风化
  • 2篇风化壳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17篇中国石油天然...
  • 10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8篇乔琳
  • 4篇刘宏
  • 3篇谭秀成
  • 3篇张宇
  • 3篇黄平辉
  • 3篇江兴福
  • 3篇罗冰
  • 3篇何江
  • 3篇王高峰
  • 2篇侯方浩
  • 2篇张渝
  • 2篇阎荣辉
  • 2篇王书彦
  • 2篇方少仙
  • 2篇沈昭国
  • 2篇李宗银
  • 2篇谷志东
  • 2篇周星合
  • 2篇陈伟
  • 2篇丁伟

传媒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石油物探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勘探中的常见地震干扰波及压制方法被引量:11
2008年
在地震勘探的采集中,检波器会接收到各种干扰波,这些干扰波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对有效信号的提取有不利影响。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常见地震干扰波进行总结介绍,主要介绍了面波、声波、多次波和不规则外界干扰的主要特点以及常见的去噪方法。对地震勘探中常见干扰波的统一认识和理解有一定帮助。
周星合乔琳
关键词:面波声波多次波随机噪声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及其周边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_(1-4)亚段储层非均质性主要控制因素被引量:22
2007年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及相邻区域在马五1-4时总体上为(内)陆棚盆缘坪亚环境。储层主要岩性为粉晶白云岩及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粉晶白云岩。地层在岩性上的分布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发育的基础性因素,以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粉晶白云岩对研究区更具控制意义。其他主要控制因素还有地质背景、古岩溶成岩作用、构造裂隙及断层分布等,古地貌、储层有效厚度以及非储层发育程度等对储层非均质性也具一定影响。靖边潜台为目前天然气主产区,靠近研究区的西侧和东侧的储集性均较差,西侧地层剥蚀严重,东侧溶蚀作用过于强烈,储集性能均遭到严重破坏。
乔琳沈昭国方少仙侯方浩傅锁堂徐黎明马振芳阎荣辉
关键词:马家沟组古岩溶鄂尔多斯盆地
川西北剑阁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正演模拟被引量:7
2016年
川西北剑阁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埋深大、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地震反射多变和勘探难度大等特点。岩心观察结果表明,生物礁呈多期发育特征,优质储层多发育于晚期礁盖白云岩中。利用钻井及测录井等资料,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正演模拟,总结出剑阁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及礁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不同礁储层发育条件对地震响应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生物礁及礁储层地震识别模式,认为储层厚度及储层纵向发育位置是影响生物礁地震反射模式的重要因素。采用地质-地震紧密结合的研究思路为四川盆地礁滩气藏地震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王高峰刘宏刘南唐昱哲丁伟乔琳谭秀成
关键词:生物礁地震正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
白云岩储层中蒸发矿物的赋存形式与成因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马51—马54亚段粉晶白云岩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硬石膏柱状晶和小结核等蒸发矿物,是储层发育的关键。通过详细的井下地质调查、典型岩心剖面写实、系统取样配套测试和室内比对分析等方法,首次针对硬石膏矿物的赋存形式与成因演化进行精细解剖。研究发现:硬石膏柱状晶和小结核赋存于粉晶白云岩中,其中柱状晶多呈星散状分布,而硬石膏小结核发育有中-高成核数量中核径、中-高成核数量小核径及低成核数量大核径3种典型结构。上述硬石膏矿物均为局限(内)陆棚环境准同生期或早成岩浅埋藏期交代先期白云岩的产物,其数量多少取决于硬石膏开始析出时海水含盐度的高低,个体大小取决于海水中适合于硬石膏生长的含盐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蒸发矿物组合在成岩阶段将经历不同的改造过程。其中,含中-高成核数中核径硬石膏结核的粗粉晶白云岩中,残余溶模孔及伴生的裂碎缝极其发育,最终演化为区内最为优质的裂缝-溶孔(洞)型储层。
何江赵忠军乔琳魏伟王雅洁冯春强陈博陈超
关键词:赋存形式白云岩储层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
基于地震数据重构的地质导向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地震数据重构的地质导向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包括:确定区域数据;构建精细地质框架网络模型;重采样,为三维地质网格空间赋予地震属性值;获得地质统计学参数;模拟三维地质网格空间的地震振幅数值;将三维地震振幅...
周星合黄平辉朱卫星伍东乔琳
变T2截止值理论实验研究及测井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方法是目前区分束缚水与可动流体最理想的方法之一,通过理论推导并结合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探讨了确定T2cutoff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一套适用于低孔低渗碎屑孔隙型储层T2cutoff的计算方法。为了得到随井...
王勇军乔琳贺洪举齐宝权罗利陈邦定
关键词:核磁共振测井计算方法
文献传递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分布规律被引量:15
2012年
对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分布规律的认识不清,极大地制约着该区鲕滩气藏的勘探开发成效.以四川东北部飞仙关组为例,分析台缘带鲕滩的发育特征,探索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区内飞仙关组鲕滩沿台地边缘呈NW向展布,并在NE、NW两组基底正断裂交叉处向台地内部呈指状延伸,其延伸方向与台地边缘近于垂直.讨论认为基底断裂同沉积活动形成的古地理格局、沉积古地貌与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共同控制了该区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的纵、横分布规律.指出NW向基底断裂的同沉积张裂活动形成了台坳分异的沉积格局,控制了台缘带及台缘带鲕滩相带展布;NE向基底断裂的同沉积正断活动加剧了台地边缘带的沉积地貌分异,台缘带鲕滩发育于NE-SW向基底断裂"断隆"地貌高地,并向台地内部延展,形成"北西控带、北东修饰"的断控型台缘鲕滩指状窄相带分布规律.考虑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对鲕滩沉积厚度及沉积范围的叠加影响,总结了台缘鲕滩的分布模式.
刘建强罗冰谭秀成江兴福李宗银乔琳薛玖火赵长城
关键词:基底断裂台地边缘飞仙关组沉积学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岩中的风暴岩被引量:7
2011年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为浅灰白色、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是盆地内天然气主要储产层之一,该亚段砂岩一般厚15~40 m,在某些井的岩芯中频频见到风暴岩。根据单层风暴岩的厚度、粒度、异地碳质泥岩和煤屑的含量、剖面结构特征,特别是丘状交错层理的发育程度、袋模构造存在与否及其发育规模,以及风暴岩叠加层的多寡等,可以大致划分出由不同风暴流能量(级)形成的三种风暴岩端元类型。(1)较高能量风暴流形成的风暴岩,层底表现为大型的袋(壶)模构造切入下伏石英砂岩层中,风暴岩层主要是碳质泥岩和浅黄色泥岩砾片,并混有多少不等的石英砂和煤屑。单层厚度一般为20~50 cm或更大,呈正粒序构造,常见为若干风暴岩的叠加层。(2)中等能量风暴流形成的风暴岩,表现为完整和不完整的风暴岩层序,其内或多或少含有碳质泥岩和煤屑,单层厚度常为10~40 cm,亦常见若干风暴岩层的叠置层。(3)较低能量风暴流形成的风暴岩,单层厚大致为5~10 cm,仅发育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可以单层形式出现,亦可以是若干层的叠置层。盒8下亚段砂岩被不少研究者厘定为河流相和辫状河相,风暴岩的存在对重新认识盒8下亚段的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方少仙侯方浩杨西燕何江沈昭国乔琳阎荣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二叠统风暴岩
一种元素分类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元素分类的方法及系统通过确定待检测反射射线信息中反射射线的反射类型,以根据待检测反射射线信息中反射射线的反射类型,确定反射射线的元素识别方式,并采用反射射线的元素识别方式,对反射射线进行元素识别,然后对待...
张宇乔琳王书彦陈伟牟兴羽杜垚张渝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形成上、下亚段2套区域性展布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对其形成控制因素有待于深化研究。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与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3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建设作用。结果表明:1区域抬升运动分别发生于灯影组沉积早期末、震旦—寒武纪以及早寒武世早期;23期抬升运动均不同程度波及整个上扬子地台,致使抬升期上、下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受地壳不均衡隆升作用的影响,各期抬升运动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均有所差异,但总体表现为第一期北缘强于南缘,第二期西缘强于东缘,第三期东南缘强于西北缘的特征;43期抬升运动使灯影组上、下亚段各自形成一套为"碎屑岩层"所分隔的大面积展布的风化壳岩溶优质储层,为四川盆地灯影组大气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谷志东李宗银袁苗黄平辉梁东星张黎乔琳李梅
关键词:四川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