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丽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B族链球菌
  • 6篇免疫
  • 4篇免疫原性
  • 2篇疫苗
  • 2篇黏膜免疫
  • 2篇表面蛋白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多糖结合疫苗
  • 1篇融合蛋白
  • 1篇融合蛋白表达
  • 1篇球菌感染
  • 1篇黏膜
  • 1篇链球菌
  • 1篇链球菌感染
  • 1篇免疫效果
  • 1篇免疫学
  • 1篇免疫学分析
  • 1篇结合疫苗
  • 1篇抗体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于丽华
  • 7篇沈叙庄
  • 6篇杨永弘
  • 5篇王冠
  • 4篇李慎涛
  • 4篇王爱华
  • 4篇岳丽琴
  • 3篇王咏红
  • 3篇薛冠华
  • 2篇殷国荣
  • 1篇周育森
  • 1篇孔庆利

传媒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B族链球菌表面免疫原性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其抗体保护功能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制备B族链球菌(GBS)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ip),研究其免疫原性及抗体保护功能,为GBS蛋白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表达载体,并表达GP-Sip融合蛋白。用pET-Sip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GP-Sip蛋白特异性,ELISA检测家兔及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调理吞噬试验检测Sip抗血清的功能。结果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GP-Sip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纯度可达90%以上。Western blot显示GP-Sip蛋白可与pET-Sip蛋白的免疫血清发生免疫反应。ELISA显示Sip可诱发小鼠产生高水平的IgG抗体。Sip抗血清具有明显地促进吞噬细胞对GBS的吞噬作用。结论已成功构建GP-Sip表达载体,并高效表达了Sip。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抗体具有良好保护功能,可作为GBS蛋白疫苗成分或荚膜多糖疫苗载体成分。
于丽华李慎涛岳丽琴王爱华王冠王咏红杨永弘沈叙庄
关键词:B族链球菌免疫原性
B族链球菌C5a肽酶蛋白表位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B族链球菌C5a肽酶蛋白表位,结合基因工程手段进行表位重组、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方法用预测程序ProPred和ANTIGENIC预测B族链球菌C5a肽酶蛋白的表位,应用PCR技术扩增出编码该表位基因片段,克隆PCR产物构建重组质粒,测序验证。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表达的蛋白经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该融合蛋白并免疫C57/BL小鼠,萃取GBS表面蛋白,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抗体水平。结果在SCPB中预测到1个既具有MHC结合肽特性又具有B细胞表位特征的肽段。重组和表达了这一肽段,质谱得出与SCPB蛋白的相似性分数为79,Western blot证实能与抗SCPB的抗体反应,纯化后融合蛋白纯度>90%。动物实验证实融合蛋白能产生特异性的抗GBS抗体。结论重组表位具有一定免疫原性,为相关蛋白的毒力机制研究和亚单位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岳丽琴沈叙庄周育森林粱王咏红于丽华杨永弘
关键词:抗原表位融合蛋白表达免疫原性
B族链球菌表面蛋白Sip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成为引起新生儿感染的首位原因。疫苗是预防GBS疾病简便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荚膜多糖疫苗及单一的荚膜多糖结合疫苗因其保护作用范围有限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用GBS表面保守的蛋白作为疫苗成分可能会对多种血清型GBS的感染提供保护作用,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
于丽华李慎涛岳丽琴王爱华王冠王咏红杨永弘沈叙庄
关键词:B族链球菌表面蛋白STREPTOCOCCUS免疫原性SIP多糖结合疫苗
B族链球菌表面蛋白C5a肽酶系统及鼻内黏膜免疫的研究
2008年
目的研究B族链球菌表面蛋白C5a肽酶(streptococcal C5a peptidase,ScpB)系统及其鼻内途径免疫后在小鼠血清及肺、直肠、阴道等黏膜部位特异性抗体水平,探讨ScpB蛋白黏膜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ScpB蛋白,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质谱分析法对所纯化的蛋白进行鉴定。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皮下30μg组、鼻内5μg组、鼻内10μg组和鼻内30μg组。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黏膜萃取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调理吞噬试验检测ScpB蛋白抗血清的保护性功能。结果成功表达并纯化了ScpB蛋白;质谱分析和蛋白质库比较证实其为B族链球菌表面蛋白C5a肽酶的可能性分值为175;ELISA显示ScpB蛋白皮下30μg及鼻内不同剂量(5μg、10μg、30μg)免疫后均可诱发小鼠产生高水平特异性IgG抗体(P〈0.01),30μg剂量组IgG大于5μg及10μg剂量组(P〈0.05);鼻内不同剂量(5μg、10μg、30μg)免疫后均可诱发小鼠产生高水平的黏膜特异性IgA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黏膜免疫组间无差异;30μg ScpB蛋白皮下免疫后黏膜特异性IgA抗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pB抗血清对细菌具有调理吞噬作用,吞噬指数为1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族链球菌表面蛋白C5a肽酶鼻内途径免疫小鼠后可在血清、肺及阴道、直肠等免疫近端和远端黏膜中产生相应高水平IgG及IgA抗体,上述ScpB抗体具有促进吞噬细胞吞噬B族链球菌的功能。
薛冠华李慎涛杨永弘于丽华王爱华王冠岳丽琴殷国荣沈叙庄
关键词:B族链球菌黏膜免疫
B族链球菌表面蛋白LrrG的分段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和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LrrG蛋白不同片段的免疫原性及保护功能,为B族链球菌(GBS)蛋白疫苗及组分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LrrG蛋白的抗原表位,结合该蛋白的一级结构特征构建3个多肽片段(Gn、Gr、Gc)并重组表达;通过免疫动物及萃取组织液检测其免疫原性;体外调理吞噬试验检测各多肽片段的保护功能。结果成功构建和表达纯化了Gn、Gr、Gc多肽片段,且3个多肽片段均可在小鼠血清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IgG抗体,Gn免疫原性好于Gr、Gc。Gr、Gc30腭剂量的免疫原性均好于其10μg和50μg剂量。除了Gr在肺、直肠组织产生的IgA抗体有较明显升高外,Gn、Gc对黏膜及血清IgA无明显刺激作用。体外调理吞噬试验表明3个多肽片段的抗体均具有促进吞噬细胞对GBS的吞噬功能。Gr、Gc的调理吞噬活性高于Gn,与B细胞表位预测结果相符。结论重组多肽片段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一定免疫剂量范围内,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皮下免疫对黏膜免疫影响不大;调理吞噬作用可能是LrrG蛋白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3个多肽片段均具有潜在保护作用,支持将其作为GBS蛋白疫苗及组分疫苗的候选成分。
于丽华沈叙庄孔庆利王冠薛冠华杨永弘
关键词:B族链球菌免疫原性疫苗
B族链球菌表面免疫原性蛋白的黏膜免疫效果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GBS)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ip)的黏膜免疫效果。方法表达及纯化两种不同标签的Sip(Gp-Sip和pET-Sip),质谱分析法鉴定纯化蛋白。用Gp-Sip免疫BALB/c小鼠,pET-Sip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及阴道黏膜萃取液中特异性抗体水平,调理吞噬试验检测Sip抗血清的调理吞噬活性。结果经质谱分析和蛋白质库比较证实,纯化的Gp-Sip和pET-Sip为B族链球菌Sip的可能性分值分别为177和92。ELISA检测结果显示,Sip+CT经鼻内及直肠两种途径黏膜免疫后,均可诱发小鼠产生高水平的血清IgG及阴道黏膜IgA抗体,鼻内免疫效果优于直肠;不同剂量的Sip+CT鼻内免疫后,均可在血清及阴道黏膜中检出高水平的IgG和IgA抗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和CpG-ODN1826鼻内免疫均可促进Sip产生较好的黏膜免疫效果,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p抗血清可明显地促进吞噬细胞对GBS的吞噬作用。结论Sip具有较好的黏膜免疫原性,鼻内黏膜免疫效果优于直肠,CT和CpG-ODN1826两种佐剂均可有效提高Sip的免疫原性。
薛冠华李慎涛杨永弘于丽华王爱华王冠殷国荣沈叙庄
关键词:B族链球菌黏膜免疫
B族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7年
B族链球菌(GBS)是新生儿感染的首位致病菌,造成新生儿较高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因此采取主动措施预防GBS感染至关重要。疫苗是预防GBS感染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的热点。到目前为止已经研究了大量的GBS候选疫苗。GBS疫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荚膜多糖疫苗、荚膜多糖结合疫苗、蛋白疫苗。该文就近年来GBS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于丽华沈叙庄
关键词:链球菌感染疫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