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学珍

作品数:10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微生物
  • 4篇生物膜
  • 4篇水体
  • 3篇营养化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富营养化
  • 3篇富营养化水体
  • 3篇ERIC-P...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指纹图谱分析
  • 2篇谱分析
  • 2篇微生物群落结...
  • 2篇景观水
  • 2篇景观水体
  • 2篇ERIC
  • 1篇演替
  • 1篇雨水
  • 1篇浙江天童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省交通科...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篇于学珍
  • 6篇李秀艳
  • 4篇徐亚同
  • 3篇李华芝
  • 3篇黄民生
  • 1篇李田
  • 1篇余瑞彰
  • 1篇赵雅萍
  • 1篇路葵
  • 1篇金承翔
  • 1篇吴玉锋
  • 1篇李贺
  • 1篇沈叶红

传媒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上海化工
  • 1篇江苏交通科技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富营养化水体生物栅强化净化关键技术试验研究
城市景观水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和生态平衡的调控者,在城市生态化建设中日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意义。与此同时景观水体的污染现状日趋严重,对于受污染景观水体的治理显得非常必要。本课题...
于学珍
关键词: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生物膜水生植物
文献传递
ERIC-PCR图谱分析生物栅填料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以填料生物膜和水生植物为主体,以微生物、浮游植物、水生动物为要素的生物栅集成装置,处理上海市某一富营养化水体,实验采用6m^3/d的中试规模,7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出水.测试进出水的理化指标,并采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对生物栅填料生物膜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栅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物降解效果显著,稳定运行后,采用设置生物栅的2~7号净化池的COD、总氮、氨氮、总磷的去除率较对照池分别提高了20.7%~48.5%、20.1%~49.7%、39.8%~66.2%和60.0%~73.9%.水生植物有利于水体氮、磷的吸收和去除,设置水生植物的2号、5号、6号净化池对总氮去除率较未设置水生植物的3号、4号和7号净化池分别提高了30.1%、24.9%、17.6%,总磷的去除率也都提高了10%以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显示,设置水生植物的3个净化池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且微生物种类较未设置植物的净化池丰富.指纹图谱在第2d、第15d、第30d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9~2.22、2.17~2.43和2.28~2.68,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71.8%、86.9%和91.0%,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条带的相似性逐渐增加,系统中微生物种群趋于多样化,结构趋于稳定,污染物降解效率也同步提高.
李华芝李秀艳赵雅萍黄民生于学珍金承翔徐亚同
关键词:ERIC-PCR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富营养化水体
上海市屋面雨水回用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22
2006年
在分析上海市屋面雨水水质的基础上,研究了沉淀和过滤技术对屋面雨水的回用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沉淀、过滤处理后,屋面雨水满足城市生活杂用水和景观用水的水质标准。
李贺李田于学珍
关键词:屋面雨水回用
生物栅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生物栅技术处理上海市某一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河水。处理装置的9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出水,平均每池处理水量为4.4 t/d。试验主要对比生物栅填料分别为球形填料、悬浮填料和组合填料时,对水体CODCr、SS、TN和TP等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填料生物膜的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悬浮填料生物栅对CODCr、SS、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33%~84%、42%~82%、6%~25%、15%~40%;组合填料生物栅分别为41%~79%、50%~93%、7%~28%、17%~44%;球形填料生物栅分别为34%~67%、34%~70%、5%~21%、10%~28%。结果表明组合填料生物栅和悬浮填料生物栅的污染去除效果优于球形填料。微生物测试结果表明,生物栅填料可以显著增加异养细菌特别是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强污染净化效果。
于学珍李秀艳黄民生徐亚同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
生物栅净化系统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富营养化水体生物栅处理系统中2个工况7个净化池在不同监测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与主要污染物降解效果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栅技术的2~7号净化池的CODCr、总氮、氨氮、总磷的去除率较对照池分别提高了13.3%~58.6%、23.6%~65.8%、15.5%~72.9%和16.8%~76.9%,表明生物栅技术在污染物去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系统的运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工况1第1次和第2次生物膜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7~1.91和1.96~2.35.设置凤眼莲的3个净化池填料生物膜微生物种类较未设置植物的净化池丰富.在工况2中,HRT为7.5h的3号、5号和7号反应池填料生物膜ERIC-PCR指纹图条带数比HRT为4h的2号、4号和6号要多,而根系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受HRT的影响小.研究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指数增加,系统逐渐进入良好的稳定状态.
李华芝李秀艳刘军黄民生于学珍徐亚同
关键词: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种群多样性
天童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变化特性研究被引量:24
2005年
研究了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植被5个主要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数量分布特征。采用涂布平板法和MPN法(最大可能数法)进行三大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和氨化细菌等重要功能微生物的分析。测定时间为2003年7月和2004年2月。以考察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变化特性,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从栲树林至灌木的5个主要退化阶段,0~20cm土壤层中细菌较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占绝对优势。2003年7月和2004年2月细菌占三大微生物总数平均比例分别为73.4%和85.6%。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变化同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肥力综合指标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2003年7月和2004年2月土壤层氨化细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四类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中,氨化细菌占绝对优势,占四类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平均比例分别为98.3%和94.3%,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起重要作用。从栲树林至灌木林的5个退化阶段,三大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总量、四类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以冬季变化趋势明显。2004年2月从1#栲树林至5#灌木林,细菌数量下降80.4%,微生物总数下降82.2%,固氮菌减少99.1%,氨化细菌减少96.8%,纤维素分解菌减少95.8%,硝化细菌减少99.8%。随着植被的退化演替,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环境条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土壤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的减少削弱了土壤中C、N等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和能量流动。
于学珍路葵李秀艳
关键词:土壤生态土壤微生物退化演替常绿阔叶林浙江天童
生物栅系统净化效果及微生物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常规微生物学分析方法并结合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生物栅系统中填料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探讨了生物栅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降解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生物栅集成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能维持较高的数量级,填料生物膜上的异养细菌在10^7~10^9数量级,硝酸细菌也在10^5数量级以上;系统对CODcr、NH3-N去除率比空白池分别约高35%、30%,且系统运行中功能细菌数量与污染物去除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各反应池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加,微生物种群趋于丰富,相似性指数增高,生物栅系统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稳定性。
于学珍李秀艳李华芝徐亚同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
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方法探讨
2007年
结合无锡环太湖公路(市区段)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实例,从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发展的现状出发,以环保验收调查的技术方法,特别是工程建设本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重点进行调查,力求从生态学角度,针对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特点,探讨公路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方法的新思路。
吴玉锋于学珍
关键词:公路环保竣工验收生态环境
微生物对生物栅技术修复景观水体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设计由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协同作用完成生态修复功能的生物栅处理装置。采用中试处理装置,9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水和出水,处理量为6米3(/天·池)。试验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为30h、溶解氧(DO)维持在2~4mg/L、温度维持在20~28℃、pH值为7.0~7.5的最佳工况条件下对水体CODCr、NH3-N、总氮(TN)和总磷(TP)等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填料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与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59.2%、62%、50%和74%。
沈叶红李秀艳余瑞彰于学珍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