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洋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配合物
  • 2篇噻唑
  • 2篇羧酸
  • 2篇晶体
  • 2篇晶体结构
  • 2篇合成与晶体结...
  • 2篇氨基
  • 2篇氨基苯
  • 2篇苯并噻唑
  • 2篇2-氨基苯并...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活性
  • 1篇电催化性能
  • 1篇多壁碳纳米管
  • 1篇酞菁
  • 1篇酞菁钴
  • 1篇碳纳米管
  • 1篇配位
  • 1篇配位化合物
  • 1篇香兰素

机构

  • 3篇福州大学

作者

  • 3篇于海洋
  • 3篇王俊东
  • 2篇方昕
  • 2篇张柯柯
  • 1篇陈耐生
  • 1篇孔德静
  • 1篇沈水发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第11届固体...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碳纳米管的酞菁钴修饰及其对香兰素的电催化性能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酰胺化反应制备了四-2,9,16,23-氨基酞菁钴(TAPcCo)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复合材料,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酞菁分子与碳管之间是通过酰胺键结合的,紫外吸收光谱还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电子相互作用。同时还研究了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对香兰素(VNL)的电催化作用。循环伏安法表明,修饰电极对VNL有着良好的电催化活性,相对于裸玻碳电极VNL在修饰电极上峰电位负移了20mV,峰电流增大了12倍,且VNL在电极表面的反应受吸附控制。方波伏安法证实了这一反应过程中有质子参与。同时,方波伏安法研究还发现:峰电流与香兰素浓度在4.2μmol·L-1~5m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3S/N)为0.44μmol·L-1。
孔德静沈水发于海洋王俊东陈耐生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酞菁香兰素电催化活性
二维层状2-氨基苯并噻唑-6-羧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张柯柯于海洋方昕王俊东
4,4'-联吡啶桥联2-氨基苯并噻唑-6-羧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于海洋张柯柯方昕黄明东王俊东
关键词:苯并噻唑配位化合物晶体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