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仇昊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端粒
  • 7篇端粒酶
  • 4篇端粒酶活性
  • 4篇活性
  • 4篇肠癌
  • 4篇大肠
  • 4篇大肠癌
  • 3篇性病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癌组织
  • 3篇P53
  • 3篇病变
  • 3篇病理
  • 3篇虫病
  • 2篇蛋白
  • 2篇中端粒酶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附属...
  • 3篇镇江医学院
  • 2篇江苏大学京江...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作者

  • 14篇仇昊
  • 4篇吴建农
  • 3篇刘敏
  • 3篇孙亚军
  • 2篇仇锦波
  • 2篇刘颖
  • 2篇张云兴
  • 1篇刘敏
  • 1篇张巧云
  • 1篇肖德生
  • 1篇冯一中
  • 1篇王愈华
  • 1篇孙亚军
  • 1篇孙亚军
  • 1篇王荟
  • 1篇常志英

传媒

  • 3篇镇江医学院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江西医学检验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端粒酶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原位表达及意义
2005年
目的:了解端粒酶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7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分析。结果:70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54例,阳性率77%;30例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6%,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不表达。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原位表达和在乳腺良性病变细胞中的表达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将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通过对细胞端粒酶的检测来协助乳腺癌的诊断。
吴建农刘敏孙亚军仇昊刘颖
关键词:端粒酶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原位杂交
乳腺癌端粒酶的表达及其与肿块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端粒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块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70例乳腺癌进行分析。结果:70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54例,阳性率77%;肿块>3cm 23例,<3cm 47例;浸润性癌50例,非浸润性癌2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4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28例。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原位表达和肿块大小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肿瘤浸润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将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通过对细胞端粒酶的检测来协助乳腺癌的诊断。
吴建农刘敏孙亚军仇昊
关键词:端粒酶乳腺癌肿块大小
快速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良被引量:4
2001年
孙亚军仇昊
关键词:外科手术病理
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P53及nm23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P53及nm23在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0例大肠癌P53和nm23的表达,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中30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P<0.05),端粒酶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P53阳性表达及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53表达与nm23低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115,P<0.05)。结论端粒酶的激活、p53基因突变及nm23基因缺失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端粒酶活性、P53、nm23对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意义,尤其P53与nm23同时检测更有价值。
仇昊吴建农常志英
关键词:肠肿瘤端粒酶活性P53蛋白NM23
36例日本血吸虫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仇昊张云兴
关键词:血吸虫病病理切片寄生虫病血吸虫卵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随着内镜器械及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逐渐成为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手段。我院自2009年将ESD技术应用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仇昊
关键词: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消化道黏膜内镜器械ESD
大肠癌与端粒酶活性、P53及nm23表达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仇昊冯一中
关键词:NM23表达端粒酶活性大肠癌P53NM23基因表达消化道癌
弓形虫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2007年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和流行,孕妇、宠物喂养者、饲养员、屠宰人员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均为高危人群。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约有25%的人受感染.我国人群感染率约为5%.20%。弓形虫病的病原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简称弓形虫).它是一种对人类具有极大潜在危害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也是一种机会致病寄生虫.故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感染弓形虫(水平传播)后多为隐性感染。但当感染者伴发某些疾病f特别是艾滋病、恶性肿瘤1时。以及器官移植和其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在体内的弓形虫就会大量繁殖.导致机体广泛的病理损害.并往往成为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
张巧云仇昊仇锦波
关键词:弓形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率刚地弓形虫
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端粒酶的原位表达与p53的关系
2006年
目的:了解端粒酶和p53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70例乳腺癌进行分析。结果:70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54例,阳性率77%,p53阳性表达44例,阳性率62.86%;30例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6%,p53阳性表达6例,阳性率20%。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
吴建农刘敏孙亚军仇昊刘颖
关键词:端粒酶P53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原位杂交
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P53及nm23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nm23在10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中3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正常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仇昊
关键词:大肠癌端粒酶活性P53蛋白NM23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