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艳

作品数:49 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13篇化疗
  • 11篇单抗
  • 11篇肿瘤
  • 11篇恶性
  • 8篇灌注
  • 7篇血管
  • 6篇胸腔
  • 6篇血管内皮
  • 6篇血管内皮生长...
  • 6篇启动子
  • 6篇联合化疗
  • 6篇疗法
  • 6篇内皮
  • 6篇内皮生长因子
  • 6篇黑色素
  • 6篇黑色素瘤
  • 6篇EGR-1
  • 5篇启动子调控
  • 5篇晚期

机构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7篇解放军总医院...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302...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界首市...

作者

  • 49篇付艳
  • 37篇杜楠
  • 20篇孙君重
  • 14篇康欢荣
  • 11篇李晓松
  • 10篇赵辉
  • 9篇肖文华
  • 9篇赵晖
  • 6篇王希良
  • 6篇朱建华
  • 5篇裴雪涛
  • 5篇刘秀华
  • 5篇陈殿君
  • 5篇胡佳
  • 5篇郝怡鑫
  • 4篇刘凤英
  • 4篇祁楠
  • 4篇周进明
  • 4篇刘洪金
  • 4篇李晓松

传媒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脊索瘤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晚期脊索瘤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晚期脊索瘤患者63例,其中失访病例24例,我们长期追踪到的39例为可评价患者。患者在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前通过病理组化检测PDGFRβ蛋白表达情况,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所有患者均口服伊马替尼的剂量为每天400 mg,每3个月进行1次CT或MRI检查肿瘤生长情况,按照RECIST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伊马替尼治疗疗效的差别,并以SPSS13.0作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结果免疫组化提示高表达PDGFRβ患者为25例,占64.1%,14例低表达患者,占35.9%;在39例可评价患者中,完全缓解(CR)病例为O例(O%),部分缓解(PR)病例为3例(8%),病情稳定(SD)患者为27例(69%),疾病进展(PD)病例为9例(23%);临床获益率为76.9%(CR%+PR%+SD%);中位无疾病进展期为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2个月。PDGFRp高表达组临床获益人数为22例(临床获益率88%),低表达组临床获益人数8例(临床获益率57.1%);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82。结论本研究提示伊马替尼在治疗晚期脊索瘤方面具有抗肿瘤活性,临床获益率较好,同时在PDGFRβ高表达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疗效。
祁楠杜楠韦兴陈秉耀李晓松马俊勋付艳赵辉
关键词:脊索瘤伊马替尼
串珠素小干扰RN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串珠素小干扰RNA(siRN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T15和HT29结直肠癌细胞,将构建好的串珠素siRNA载体转染培养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qRT-PCR法检测串珠素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串珠素蛋白表达,MTS法检测串珠素siRN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串珠素siRNA转染肿瘤细胞48 h后,肿瘤细胞串珠素mRNA、蛋白水平均出现降低(P<0.05)。串珠素siRNA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串珠素siRNA对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刘洪金赵忠鹏付艳杨鹏辉段跃强门丽赵晖杜楠王希良
关键词:结直肠癌HT29串珠素SIRNA
香菇多糖联合化学疗法治疗胃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学疗法(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将82例胃癌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香菇多糖加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治疗2周后对患者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9%(26/42)和40%(1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59±9)%比(50±8)%,(37±6)%比(34±4)%,(1.65±0.45)比(1.24±0.25),(37±8)%比(28±6)%],CD8低于治疗前[(24±4)%比(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01±0.30)比(1.26±0.22),(24±6)%比(28±6)%],CD3高于治疗前[(51±7)%比(4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卡氏行为状态评分上升患者比率为47.6%(20/42),明显高于对照组[25.0%(10/40)](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6%(12/42)比45.0%(18/40),33.3%(14/42)比50.0%(2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
付艳杜楠孙君重康欢荣
关键词:香菇多糖胃肿瘤化学疗法
局部皮肤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周进明孙君重李晓松郝怡鑫付艳赵晖杜楠
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5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静脉紫杉醇和顺铂化疗,将所有患者分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组(贝伐组)21例和紫杉醇组(化疗组)24例。胸腔给药,每3周为一周期。贝伐组采用贝伐珠单抗300 mg 联合紫杉醇60 mg 进行治疗;化疗组采用紫杉醇60 mg 进行治疗。根据 RECIST 1.1评价标准和 NCI-CTC-AE 3.0分级标准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腔积液均呈下降趋势,治疗胸腔积液的总有效率贝伐组为81.0%,化疗组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可以更好地控制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增长。
祁楠康欢荣杜楠付艳胡佳李晓松赵辉
关键词:紫杉醇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究贝伐珠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HCT116和HT29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加入终浓度为400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采用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表达。将同一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分为6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余5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50、100、200和400μg/L的贝伐珠单抗,48小时后ELISA检测直肠癌细胞及培养液上清的串珠素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细胞串珠素mRNA及蛋白水平均上调(均P<0.05)。在细胞培养液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串珠素蛋白水平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引起结直肠癌细胞串珠素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但未引起细胞培养液中串珠素蛋白的显著变化。
刘洪金贾森浩张莹莹张芦芦付艳张力文吴柏寿王晓朋杜楠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微循环的影响及其与脑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SHR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溶剂对照(20%丙二醇)、阳性药物(尼莫地平)对照和空白对照等4组,连续观察14天,记录颈总动脉血压、软脑膜微循环和脑组织血流量变化,HE染色观察脑组织改变,Ⅷ因子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结果:葛根素治疗14天后SHR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内,软脑膜细动脉血管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病理切片显示治疗组脑细动脉壁重塑,局部缺血明显减轻。结论:葛根素治疗可以扩张SHR脑细动脉、减轻高血压引起的微血管与脑组织损伤。
付艳刘凤英刘秀华刘力生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微循环葛根素增加冠脉血流量红细胞变形能力灌注压
阿霉素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GM-CSF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本研究探讨阿霉素(ADM)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构建携带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GM-CSF和eGFP双顺反子基因pCIneo真核表达载体(Egr-EG);通过脂质体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挑出G418抗性的阳性克隆(HFCL/EG);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绿色荧光表达的阳性细胞;在加入ADM的HFCL/EG细胞培养体系中,用ELISA方法检测GM-CSF的含量;将从脐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ADM后的HFCL/EG上清培养液中,观察其对CFU-GM的增殖作用;采用活性氧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鉴定化疗通过活性氧诱导Egr-1启动子CArG序列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双顺反子基因表达载体(Egr-EG);在HFCL/EG细胞中有外源性基因eGFP和GM-CSF的表达,在加入ADM后HFCL/EG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M-CSF含量和CFU-GM形成数量较未加ADM组明显增高(p<0.01);在ADM处理的HFCL/EG细胞中,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降低GM-CSF水平。结论:ADM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杜楠裴雪涛孙君重付艳赵晖王希良
关键词:EGR-1阿霉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基质细胞
化疗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GM-CSF基因表达对荷瘤小鼠造血损伤的作用
2008年
背景与目的:电离辐射可以通过产生活性氧激活Egr-1启动子高度保守序列CArG,Egr-EG为构建的上游含Egr-1调控序列CArG元件,启动TNF或GM-CSF的pcIneo表达载体,该机制可用于辐射所致的造血损伤或治疗肿瘤。化疗药物通常是通过产生活性氧和DNA损伤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我们假设化疗药物可以产生活性氧,因此,化疗可以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下游造血因子基因表达,这种化疗诱导基因疗法针对化疗所致的造血损伤具有恰当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化疗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构建的携带有早期生长因子(Egr-1)启动子的GM-CSF cDNA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 cDNA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导入基质细胞HFCL后,输入荷瘤(黑色素瘤)小鼠体内,对其实施5-FU化疗,观察外周血象动态改变、人基质细胞植入检测、外源基因eGFP、GM-CSFmRNA、蛋白表达以及对CFU-GM的增殖作用的检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幅度明显减轻,恢复加快,而各组间CFU-GM差异无显著性,肿瘤抑制率与化疗相关,而与外源基因表达无关:5-FU处理后72 h实验组小鼠骨髓可见绿色荧光阳性的基质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GH-CSF mRNA和G-CSF蛋白表达增强。结论:5-FU诱导的Egr-1启动子造血因子基因疗法对化疗后造血损伤具有促进造血恢复作用。
杜楠孙君重赵晖付艳李晓松周进明王希良
关键词:启动子化疗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41例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患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放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干扰素生物治疗,其中25例患者采用骨转移部位体外放射治疗同时给予唑来膦酸治疗的方法 (放疗组);16例患者采用了单纯唑来膦酸治疗的方法 (对照组)。分析治疗2个月后放疗组和对照组间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放疗组的止痛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改善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副反应轻。
赵辉杜楠付艳李晓松孙君重高珂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骨转移放疗唑来膦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