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燕
-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节性硬化症一家系六例被引量:1
- 2005年
- 赵景润任晓燕郎翠翠李森林杜玉兰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雌二醇受体
- 微纤维相关蛋白4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理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汇管区及界面肝炎和纤维化形成。
- 李森林曹玉宁赵景润任晓燕王敏王众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
-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发病的季节性及相关气象因素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既往在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气象因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影响,但该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研究较少,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气象因素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影响,以期通过较大样本调查来明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发病的节律性,并通过对相关气象因素的分析,探讨其节律性变化的部分机制.
- 谢佳平赵景润孙瑞英任晓燕邓长林
- 关键词: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气象因素发病季节性节律性变化出血相关因素
- 过渡性延续性护理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恢复的影响
- 2020年
- 研究过渡性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小儿急性发作恢复的影响,为患儿的恢复和护理提供实践基础。方法:选取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研究,均为我院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实施过渡性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实施后,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恢复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的恢复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4.38±1.23)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7.83±2.12)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12±3.56)分,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23±5.45)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过渡性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率,减少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任晓燕
-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儿童支气管哮喘
- 21三体伴平衡易位两例
- 2014年
- 例1男,11个月,第1胎足月平产,说话不清,不会走路。父母表型正常.母孕时无严重疾病,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查体:眼较小,两眼裂外上斜,眼距宽,鼻梁扁平,张口弄舌,颈短。双手宽而短且通贯掌,有智力低下等先天愚型体征。
- 王凤菊任晓燕范宪楠张颖新刘伟王伟华
- 关键词:平衡易位21三体说话不清先天愚型智力低下接触史
-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10年
- 目的 检测长期面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EPCs)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与微炎症、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组和健康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7天后取贴壁细胞进行Eli-LDL和FITC-UEA-I双染色,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KDR,以鉴定EPCs.采用改良Boyden小室、黏附功能检测评价其迁移和黏附能力,并与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半胱氨酸(Hey)、C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EPCs 的数量和迁移、黏附功能都低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CRP、Hcy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患者EPcs的数量和迁移、黏附功能分别呈负相关(P〈0.05);患者Hb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患者EPCs的数量和黏附功能分别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CRP和Hcy是患者EPCs的数量和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EPCs数量和功能降低,存在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的缺陷,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风险,其中血清CRP和Hey是患者EPCs的数量和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
- 张颖新任晓燕陈双峰刘义华
- 关键词:血液透析干细胞
- 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组(5、10、20μmol/L)。采用MTT法观察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可以抑制HSC的增殖(P<0.05),同时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型胶原含量分别为135.72±6.00ng/ml、128.65±5.34ng/ml,均低于对照组(149.35±6.6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抑制HSC的增殖,抑制肝星状细胞I型胶原的合成。
- 李森林赵景润任晓燕梁洪亮李桂青郎翠翠马清珠
- 关键词:罗格列酮肝星状细胞增殖
- 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MMP-2、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MMP-2及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经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干预,采用RT-PCRA法检测各组MMP-2及TIM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TIMP-1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MMP-2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与抑制HSC表达TIMP-1有关。
- 李森林赵景润任晓燕马青竹谢佳平李振方郎翠翠
- 关键词:罗格列酮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胃食管阀瓣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分布及其与症状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近年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胃食管阎瓣(GEFV)分级对评估GERD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GEFV在GERD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患者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的343例糜烂性食管炎(EE)、483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99例Barrett食管(BE)患者,记录GEFV的Hill分级,采用GERD症状评定量表(GSAS)记录症状频率、严重度评分。比较GERD各型中GEFV的分布及其与症状频率、严重度评分的关系。结果:异常GEV多见于男性、高龄、超重和食管裂孔疝患者。随着EE的Los Angeles分级增加,异常GEV的发生率增加(P=0.002);GEFV分级在EE、NERD和BE组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612):与正常GEFV组相比,异常GEFV组GERD的症状频率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症状严重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症状频率评分与年龄、GEFV分级和GERD类型相关(P<0.05),症状严重度评分与年龄、GERD类型相关(P<0.05)。结论:GEFV分级在GERD各亚型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而与GERD症状频率相关。
- 谢佳平任晓燕李复领赵景润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 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10年
-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它提高了患者存活率.但是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普遍,病死率仍比一般人群高10~20倍.微炎性反应状态、高血清半胱氨酸(Hcy)和高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是目前已知的导致血透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张颖新任晓燕陈双峰刘义华
-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祖细胞心血管系统损害心血管并发症甲状旁腺激素慢性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