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珍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患者三维斑点追踪参数与左心室重构过程中血清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三维斑点追踪参数与左心室重构过程中血清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5月期间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的CHD组,另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三维斑点追踪参数、外周血信号分子表达量、血清中细胞因子及胶原代谢指标含量。结果:CHD组患者的GLS、AGS水平均较对照组志愿者显著降低(P<0.05),GCS、GRS水平与对照组志愿者比较无显著变化,外周血中Notch1、Hes1、NF-κB、PKC的表达强度以及血清中sTWEAK、FGF23、TGF-β1、GDF15、sSema4D、CaN、MMP14、PINP、ICTP的含量和对照组比均显著升高(P<0.05);CHD组患者GLS、AGS的水平与外周血中Notch1、Hes1、NF-κB、PKC的表达强度以及血清中sTWEAK、FGF23、TGF-β1、GDF15、sSema4D、CaN、MMP14、PINP、ICTP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三维斑点追踪参数GLS、AGS的变化与左心室重构过程中信号通路功能、细胞因子分泌及胶原代谢的改变密切相关。
- 罗杰鸿何丽珍
- 关键词:冠心病左心室重构细胞因子胶原代谢
- 病窦综合征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PAV间期的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对设置起搏器PAV间期的作用。方法通过随访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安装双腔心脏永久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65例患者,调整PAV设置,对比出厂PAV设置,观察右心室起搏百分比变化,同时检测血浆BNP浓度。结果延长PAV间期后,与出厂设置PAV对比,心室起搏百分比可显著减少,同时BNP浓度也随之下降。结论表明S85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设置起搏器PAV间期要将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计算在内,降低心室起搏比例同时降低患者心衰发生率。
- 何丽珍李小晶申健施丽芳
- 关键词: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心室起搏BNP浓度
- 平板运动试验心率恢复对冠心病预后评估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心率恢复在冠心病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在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5例,心率恢复正常组(67例)以及心率恢复异常组(68例),通过随访调查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率、血运重建率、心源性死亡率差异较小(P>0.05);但心率恢复异常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心衰心绞痛发作率明显高于另一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可为患者的预后发展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何丽珍
- 关键词:冠心病平板运动预后评估
- 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104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2)和对照组(n=52)。治疗组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心脏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心排出血量(CO)以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及ST段压低程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的EF、CI以及CO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丽珍谢桂庭农盛雄施丽芳
- 关键词:稳心颗粒美托洛尔室性心律失常24H动态心电图
- LncRNA Mirt2通过调控MKP-1/JNK通路保护心肌细胞避免缺氧复氧损伤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LncRNA Mirt2在心肌细胞H9C2缺氧复氧损伤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检测LncRNA Mirt2在急性心肌损伤患者血液中的水平。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检测LncRNA Mirt2在H9C2缺氧复氧模型中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LncRNA Mirt2 mimics和阴性对照转染入H9C2细胞中,qRT-PCR验证转染效率。实验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过表达对照组和Mirt2过表达组。Western blot分析IL-1β和IL-6的蛋白表达;EILSA分析IL-1β和IL-6浓度变化;CCK-8分析细胞活力,Caspase-3相对活性检测,TUNEL染色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核糖聚合酶(PARP)、剪切的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Caspase-3前体(Pro-Caspase-3)、Caspase-3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c-Jun氨基末端激酶(t-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t-c-Jun,磷酸化c-Jun蛋白(p-c-Jun)的蛋白表达。结果Mirt2在急性心肌损伤患者血液中表达下调,同时在H9C2缺氧2 h复氧12 h细胞中表达下调。在H9C2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Mirt2过表达组炎性因子IL-1β和IL-6的表达显著降低;CCK-8实验和凋亡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Mirt2过表达组细胞活力增强,凋亡数减少;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t2减少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p-JNK、p-c-Jun的表达并增加了MKP-1的蛋白表达。结论Mirt2在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MKP-1/JNK通路。
- 申健李梦豪邓焕堂李志明何丽珍张宇罗艳芳谢雄伟刘锦光
- 关键词: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
- 心电异常活动及超声参数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效能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电异常活动程度及超声测量参数与其病变程度关联性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9例,均接受心电图及超声检查。统计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超声[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E峰/A峰比值(E/A)]及心电图指标(QTc间期、QRS时限值),并给予对应治疗,比较不同疗效及不同预后老年冠心病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统计分析心电图指标及超声指标与病变程度的关联性。结果(1)不同病变程度:中度患者LAD、LVDd及QTc间期、QRS时限值高于轻度患者,E/A低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LAD、LVDd及QTc间期、QRS时限值高于中度患者,E/A低于中度患者(P<0.05);(2)不同预后:预后良好者LAD、LVDd及QTc间期、QRS时限值低于预后不佳者,E/A高于预后不佳者(P<0.01);(3)关联性:LAD、LVDd及QTc间期、QRS时限值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E/A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LAD、LVDd及QTc间期、QRS时限值与冠心病老年患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E/A与冠心病老年患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临床通过检查心电异常活动程度及超声测量参数,可为评估病变程度、对症治疗、判定预后效果提供循证数据支持。
- 唐秀芳何丽珍
- 关键词:超声病变程度预后
- 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评价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整体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 目的:
采用综合超声心动图多项参数的心衰超声指数评价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整体心功能,同时初步探讨瓣膜病病程中瓣膜因素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研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共107例,其中左室射血...
- 何丽珍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脑钠肽
- 文献传递
- 涎腺超声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究涎腺超声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根据其病程不同分为早期组35例和中晚期组18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涎腺超声检查和唾液流率、涎腺核素显像、腮腺造影等临床常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检查,分析3组的二维图像特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IR)及涎腺大小参数,比较涎腺超声检查与其他临床常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检查的临床诊断效能,并对确诊患者给予硫唑嘌呤2~3mg/(kg·d)进行治疗及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早期组颌下腺和腮腺的左右径、上下径和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中晚期组(均P<0.05);PSV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晚期组(均P<0.05),EDV则明显高于中晚期(P<0.05)。涎腺超声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较唾液流率、涎腺核素显像、腮腺造影的均有所有提高。结论超声检测可有效直接地观察患者涎腺腺体大小、实质回声及血流变化,相较于其他传统诊断方式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操作简便快捷,可临床推广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的首选方法。
- 张雪珍林一钦何丽珍谭志明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