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佘冬立

佘冬立

作品数:106 被引量:609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4篇土壤
  • 11篇盐碱
  • 10篇灌溉
  • 9篇土地利用
  • 9篇硝化
  • 9篇反硝化
  • 8篇入渗
  • 8篇土壤水
  • 8篇坡面
  • 8篇边坡
  • 7篇围垦
  • 7篇灌区
  • 6篇稻草还田
  • 6篇盐分
  • 6篇盐渍
  • 6篇植被
  • 6篇水稻
  • 6篇海涂围垦
  • 5篇盐碱地
  • 5篇盐碱土

机构

  • 95篇河海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亚...
  • 5篇宿迁市水务局
  • 4篇桃江县农业局
  • 3篇国土资源
  • 3篇江苏省农村水...
  • 3篇宿迁市水利局
  • 3篇江苏省农垦集...
  • 2篇宁夏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江苏省水文水...
  • 2篇江苏省临海农...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农林科学...

作者

  • 106篇佘冬立
  • 20篇俞双恩
  • 11篇刘营营
  • 10篇刘冬冬
  • 9篇夏永秋
  • 8篇丁继辉
  • 8篇谢升申
  • 7篇邵明安
  • 6篇谢小立
  • 6篇王凯荣
  • 6篇王洪德
  • 5篇陈友林
  • 5篇邵光成
  • 5篇高雪梅
  • 4篇郭杰
  • 4篇邓凌云
  • 4篇陈敏
  • 3篇韩笑
  • 3篇颜晓元
  • 3篇姚怀柱

传媒

  • 11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农业机械学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中国农村水利...
  • 5篇农业现代化研...
  • 5篇灌溉排水学报
  • 5篇排灌机械工程...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环境科学
  • 3篇节水灌溉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水利

年份

  • 3篇2025
  • 10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包覆复合外包滤料的农田排水暗管
一种包覆复合外包滤料的农田排水暗管,包括吸水管,所述吸水管外壁紧密缠绕草绳形成裹层,草绳外包土工布形成滤层,土工布外层缠绕尼龙绳。所述草绳的直径为2-3cm。所述包覆的土工布由宽20cm、厚1mm的布条组成。本实用新型利...
俞双恩佘冬立冯硕谢升申
文献传递
批量化制备土样的箱体式筛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批量化制备土样的箱体式筛土装置,该装置包括筛土组件、壳体和定位组件;筛土组件包括多个筛土单元,筛土单元包括土样筛、空心圆筒和盛土盒;土样筛位于空心圆筒内;壳体通过隔板分割为多个空间,盛土盒位于空间内;...
贺仓国佘冬立韩笑
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下盐碱土脱盐效率及水稻生长效应
2025年
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对盐碱土壤盐分分布、水稻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根据微咸水利用情况,设置四种灌溉模式处理:淡水灌溉(对照组)、退水重灌、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通过盆栽水稻试验,分析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下水稻生长影响以及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能够降低水稻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实际量子产量(Ф_(PSⅡ))、光化学淬灭(q_(p)),同时这两种处理也能降低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mmol)和气孔导度(Cond),而降低水稻光合速率是非气孔因素造成的。②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和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相比于淡水灌溉均显著增加土壤上层盐分,退水重灌主要能够降低0~30 cm土壤盐分。所有灌溉模式均对土壤盐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淋洗,0~50 cm土壤层的脱盐率均超过40%,其中退水重灌处理的脱盐效果最为显著,达到了58.3%。③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抑制水稻生长,不同处理下产量大小依次为:退水重灌>淡水灌溉>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淡水-微咸水交替灌溉,水稻生育期期间,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用水量最少,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在盐碱土背景下实施淡水-微咸水浅湿交替灌溉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水稻产量,还能显著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这对于淡水资源有限的盐碱地区,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且可持续的农业灌溉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李博王洪德丁继辉施超潘永春彭大育佘冬立
关键词:水稻灌溉模式盐分动态生理生态特性
基于稻草还田的稻田生态系统N素吸收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环境下施N模式对稻田生态系统N素吸收量及N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配施N肥能显著提高水稻N索吸收转化功能,且高量常规N处理下尽管水稻N索吸收量增多,但只有一定量N素能转移到穗部,其余则仍然留存在营养器官中。所有处理N肥的吸收利用率为26.7%-30.7%、农学利用率为10.5—12.2kg·kg^-1,N肥利用率较低,且随着施N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与稻草配合施用,N肥利用率各指标中除吸收利用率略有下降外,其他各指标(包括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根据稻田作物N素吸收转化状况与N肥利用率,在全年稻草还田量为7500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建议全年适宜配施N量为185kg·hm^-2。
佘冬立谢小立王凯荣陈敏
关键词:稻草还田稻田生态系统利用率
不同量碳源输入梯度下果园排水沟底泥氮素反硝化与N2O排放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果园是太湖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氮肥投入量大,氮素损失严重,使得排水沟道的活化氮浓度高,碳氮比下降,碳源可能是影响沟道底泥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限制因子.因此,采集了果园排水沟道沉积物,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C_0、C_1、C_2、C_3、C_4这5种有机碳源(葡萄糖)浓度水平,分别为0、5、25、50和100 mg·L^(-1),同时分别输入了5 mg·L-1的硝酸钾溶液.采用乙炔抑制法来研究果园排水沟道土壤的反硝化损失和不加乙炔研究N_2O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加入碳源使土壤的反硝化速率(DN)和N_2O排放速率均有一定的增加,碳氮比对N_2O排放速率和DN的影响均极为显著(P<0.05);碳氮比为10∶1时,累积反硝化损失总量和N_2O累积排放总量均较大(分别为319.26μg·kg^(-1)和6.20μg·kg^(-1)),占净氮的输入量比例均较高(分别为1.28%和0.02%),说明该处理情况下虽然对于沟道反硝化非常有利,利于去除土壤底泥中富集的氮素,但同时也增加了温室气体N_2O的排放.
高雪梅佘冬立颜晓元夏永秋
关键词:碳氮比反硝化N2O排放
施用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对海涂围垦区盐碱土水力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通过圆盘入渗试验,探讨不同改良剂施用量下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化,揭示添加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PAM)对海涂围垦区盐碱土水力学参数、孔隙特征及不同级别孔隙水流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2%生物炭,土壤饱和导水率比对照增加46.4%;盐碱土饱和导水率随PAM施用量增加而减小.单施2%生物炭使土壤总有效孔隙度和半径>100μm的有效孔隙度分别增加8.3%和10.2%.单施PAM时,土壤总有效孔隙度和不同半径孔隙有效孔隙度均有减小趋势,其中,PAM梯度为1‰时最明显,减幅高达88%以上.施用生物炭和PAM后,半径<100μm的孔隙的水流贡献率呈下滑趋势,半径>500μm的孔隙对土壤水流运动起主导作用.
曹雨桐佘冬立
关键词:盐碱土生物炭土壤水力性质
一种根据土壤含水率自动控制灌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土壤含水率自动控制灌溉装置,包括:灌溉压力管道和分布于灌溉压力管道上的若干灌溉子装置,每个子灌溉装置均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供电的电源、与灌溉压力管道连通的干管、安装于干管上的水压检测器和电磁阀,水压检...
蒋元勋俞双恩邢文刚丁继辉邵光成佘冬立于智恒
文献传递
生物炭施用对滨海盐碱地番茄生长与耗水规律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减轻盐胁迫、提高土地农业生产效率,是滨海盐碱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通过施用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减轻非生物胁迫,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0%~8%添加量的生物炭[0%(CK)、0.5%(B2)、2%(B3),4%(B4)和8%(B5)(W/W干重比)的比例添加量]对滨海盐碱土壤番茄生长与耗水规律的影响。提高土壤生物炭施用比例显著(p<0.05)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减少植株叶片钠离子浓度,加速番茄生长并提高其产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B3,B4和B5处理下的植物高度、叶面积、生物量值均显著高于CK和B2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生物炭改良下,番茄植株的耗水量显著降低,作物对土壤水的利用率更高,B2,B3,B4和B5处理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7.7%、22%、31%及33.24%。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生物炭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果才佳Gamareldawla H D Agbna佘冬立
关键词:生物炭番茄生长耗水规律
一种可控制水量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控制水量的农田灌溉系统进水装置,属于农田灌溉技术领域,包括闸门箱、闸门顶盖、过水通孔、过水通道、转筒、调节杆、控制铁环和滤网;闸门箱内部为圆柱形空腔结构,过水通道沿闸门箱中心线横向穿过空腔部;闸门顶盖设在...
房凯佘冬立孙枭沁陈晨潘永春王彦东阿力木·阿布来提曹涛鸿刘亮军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矿质氮空间变异性被引量:18
2010年
为探明小流域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非均匀取样方法测定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表层(0~10、10~20、20~40cm)的硝态氮和铵态氮,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成混合利用结构拦截和减少径流侵蚀,形成了土壤矿质氮坡面斑块镶嵌格局。小流域内硝态氮和铵态氮呈中等的空间变异和自相关性,其变异性由土壤系统内部因素包括土壤质地、矿物、成土过程、地形特征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施肥和耕作等共同控制。建立了土壤矿质氮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各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不同,表明不同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变异受不同环境因子控制。分析认为合理配置土地利用形成斑块状结构和增加养分投入可以改善研究区土壤质量。
佘冬立邵明安俞双恩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统计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