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亚平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省血液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采血
  • 4篇单采
  • 3篇单采血小板
  • 3篇机采
  • 3篇机采血小板
  • 2篇PA
  • 2篇M
  • 2篇S-
  • 1篇新鲜机采血小...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分离
  • 1篇血细胞分离机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献血者
  • 1篇血小板质量
  • 1篇止血
  • 1篇止血效果
  • 1篇制品质量
  • 1篇实际应用
  • 1篇输血

机构

  • 9篇河北省血液中...

作者

  • 9篇侯亚平
  • 4篇沈莉
  • 3篇韩俊虎
  • 3篇张燕
  • 3篇张静
  • 2篇张蕾
  • 2篇张金彩
  • 2篇李建民
  • 2篇李耘
  • 1篇贾存荣
  • 1篇张慧燕
  • 1篇王慧茹
  • 1篇郭敏
  • 1篇时卉丽

传媒

  • 7篇河北医药
  • 2篇国外医学(输...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紫外线-B照射成分的治疗
2000年
介绍 造血系统疾病导致的骨髓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输注大量血液制品,常产生针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HLA-1型抗原的同种抗体,HAL同种免疫可致输注非选择性血小板无效。现已知道,血小板悬液中的白细胞表达HAL-2类抗原,它诱导同种异体免疫;动物实验发现纯血小板悬浮液不能诱导同种抗体的形成,过滤血液制品明显降低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UVB-照射降低了同种抗原和有丝分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研究人员证明照射浓缩血小板(PCS)以消除PCS中残留白细胞的增殖反应,而保留了血小板必要的功能是可能的。因此,UV-B照射可作为去除白细胞的一种替代方法,以减少或阻止输注血小板后发生的同种免疫。本文讨论UV照射的物理作用和生物学活性,阐述了体外试验,特别是UV-B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回顾了UV-B照射的PCS的临床资料,进而研究并评价UV-B照射PCS止血作用及对同种免疫和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影响。
D.H.Pamphilou侯亚平
关键词:物理效应免疫学效应
无菌连接装置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
2012年
随着无菌连接装置在国内血站系统血液成分制备上的广泛应用,且无菌连接制备的血液成分安全性好、可靠性高已成共识。为确保血液成分制品质量,对设备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进而保证无菌连接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外文献报道无菌连接装置在使用中应定期做拉力试验和外观检查的质量控制,然国内目前对此未作要求,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情况、
侯亚平李建民沈莉王慧茹时卉丽郭敏
添加PAS-ⅢM液后不同机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质量对比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究对比两种不同机型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添加PAS-ⅢM液后,检测体外与血小板活性有关的指标的差异。方法 将两种机型采集到的各6袋单采血小板,分离出血浆后加入PAS-ⅢM液,制备成PAS-ⅢM含量为70%的单采血小板,分别在实验的第1、5、7、9、13、14天对三组单采血小板检测血小板计数、MPV、PH值、HSR、PCO2、PO2、葡萄糖的含量。结果 比较添加PAS-ⅢM液单采血小板和未添加PAS-ⅢM液的单采血小板(对照组),在实验的第5、7、9、13、14天,MPV、PCO2、PO2、葡萄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的第13、14天血小板计数、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机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制备成含量为70%的PAS-ⅢM液的单采血小板后,在实验第1-5天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7天开始,两种机型采集的添加PAS-ⅢM液的单采血小板的一些指标开始分化:HSR值和PO2值在第7、9、13、1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2值在第9、13、1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含量在第7、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在第1、5、7、9、13、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T机型采集的添加PAS-ⅢM液单采血小板与对照组在实验的第1-14天,HS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S+机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与BCT机型采集的单采血小板相比,更适合添加PAS-ⅢM液,以延长单采血小板的保存期。
侯亚平张金彩沈莉张蕾张燕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PCO2PO2
添加不同量PAS-ⅢM对单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添加不同浓度的PAS-ⅢM液后在保存期间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变化,探究更适合单采血小板保存的PAS-ⅢM液的浓度。方法将40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分成4组,分别添加不同浓度PAS-ⅢM液的单采血小板,对各组在保存期的第1、3、5、7、10天分别进行p H值、HSR、凝血酶聚集率、CD62p阳性率的测定。结果添加PAS-ⅢM液浓度为70%的单采血小板在单采血小板保存的第10天,p H值、HSR、凝血酶聚集率、CD62p阳性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添加PAS-ⅢM液浓度为90%、50%以及未添加PAS-ⅢM液的单采血小板。结论添加PAS-ⅢM液浓度为70%的单采血小板有效的保存了血小板的功能,延长了单采血小板的保存期。
侯亚平沈莉张金彩张燕
关键词:CD62P
细胞血液成份保存期间细菌的污染与繁殖被引量:2
2000年
Blajchman M.A.输血引起的败血症(TAS)反应发生在细菌污染的血液成分输注过程中或输注后,是最早知道的输血并发症之一。随着采血中无菌技术的有效应用,血液采集和成分制备中无菌密闭系统的使用,以及细胞血液成分的低温保存,都显著地降低了TAS反应的发生频率。然而,由于输注了细菌污染的细胞血液成分,不断有发生严重的甚至致命的输血反应的报道,特别是随着输血意识的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这些反应主要发生在红细胞(包括同种和自身的),血小板(随机供者和单采)和血浆制品的输注中。因此,美国食物及药品管理局(FDA)报道:从1976年到1978年间,输血导致死亡的病例中,4%是由于血液被细菌污染所致,而从1986年到1988年3年间,这个数值上升到10%。 最近,许多前瞻性研究阐述了TAS反应潜在的严重性。
Laureuce Corash M.D侯亚平颜立群
关键词:细菌污染细菌繁殖输血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常见献血反应分析及防治被引量:4
2012年
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机采血小板以其纯度高、治疗效果好,输血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其采集时间较长,循环血量大,有时可出现献血反应。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对2011年1至6月5710人次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
侯亚平贾存荣张慧燕
关键词:献血者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
机采血小板充红离心后的质量分析
2005年
侯亚平张静李耘韩俊虎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血细胞分离机离心白细胞红细胞
血小板校准系数在单采血小板中的实际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前国内治疗用血小板制品主要为单采血小板制品,主要通过不同型号的单采机器来采集。献血者能否进行血小板单采取决于其身体健康检查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制品质量是否达标又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血小板校准系数的调整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张燕沈莉李建民张静侯亚平韩俊虎张蕾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制品质量
冷冻机采血小板回收率的统计分析
2006年
侯亚平张静李耘韩俊虎
关键词:新鲜机采血小板统计分析冷冻急诊病例止血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