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亮亮
- 作品数:26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在山西的推广:以屯留余吾墓地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 2020年
- 山西是小麦的重要产地,也是面食起源和传播的核心区。因此,追溯小麦在山西种植和推广的时间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小麦何时开始在山西种植和推广,并何时成为先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已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小麦在西亚的新月沃地被驯化和栽培后,开始一路向东传播和推广[1]。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小麦被传播到我国境内,不仅慢慢在先民食物结构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还逐步改变着北方传统粟黍农业的格局[2]。
- 侯亮亮薛鹏锦王晓毅陈靓
- 关键词:食物结构稳定同位素分析两汉时期食物来源
- 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动物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前言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获取资源的方式由攫取型经营逐步向生产型经营转变[1]。其中,如何利用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因此,系统研究动植物驯化和栽培及其关系,有助于还原先民的生业活动和探讨史前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史前粟黍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中国北方地区也是家畜驯化的中心区域[2]。然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相关考古发现却极其有限,迄今为止仅见于东胡林、转年、于家沟、南庄头、李家沟和扁扁洞等遗址(图一).
- 侯亮亮李君邓惠郭怡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
- 植硅体碳十四测年被引量:1
- 2018年
- “万万恒沙.千千世界”,微观世界充满着无限的神秘和故事,可谓“一沙一世界”。植物体内的非晶体二氧化硅颗粒(植硅体)作为微观世界的一员,其故事越来越多.且越来越精彩。
- 侯亮亮
- 关键词:二氧化硅植物体故事
- 古骨可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重建古食谱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当前在古食谱研究中,胶原蛋白(不可溶性)的提取,主要采用明胶化法.然而,胶原蛋白的直接降解产物——可溶性胶原蛋白,常常予以忽视并摒弃.本文通过凝胶层析,分管提取了古骨的酸提取液,从中分辨出三个峰,对各峰提取物的C和N含量,C/N摩尔比值及稳定同位素比值进行分析,并与对应的不可溶胶原蛋白(ISC)进行了比较,以探讨可溶性胶原蛋白(SC)在古食谱研究中的可行性.三个峰中,第二峰(保留时间在17.5~27.5 min)峰形最为平缓,表明其所含蛋白质的分子量不一致;其各管提取物,在C和N含量,C/N摩尔比值上与ISC最为接近.基于以上发现,可以看出,第二峰提取物即为SC.更为重要的是,两种蛋白的δ13C值和δ15N值均相近.具体而言,C/N摩尔比值落于正常范围的SC,与对应的ISC相比,δ13C差异的平均值仅为(0.3±0.2)‰(N=2),δ15N值大约相差(0.6±0.1)‰(N=2);而C/N摩尔比值稍高于正常范围的SC,与对应的ISC相比,δ13C差的平均值也仅为(0.4±0.1)‰(N=2),δ15N值也约相差(0.3±0)‰(N=2).这些差异,远低于δ13C和δ15N值在食物链营养级之间的差异(δ13C约为1‰~1.5‰,δ15N值约为3‰~5‰),表明SC与ISC具有相似的性质,其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古食谱研究中极具应用价值.
- 王宁胡耀武侯亮亮杨瑞平宋国定王昌燧
- 关键词:凝胶层析稳定同位素分析
- 大同地区北魏居民生业经济的考古学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大同地区在多民族融合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北魏时期尤为特殊和重要。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可以理清、还原大同地区北魏时期居民的食物结构和摄食特征,并勾勒出多民族在大同地区不同时段内生业经济的全貌。研究结果显示,北魏早期大同地区至少存在两种生业经济,即以"畜牧迁徙,射猎为业"的游牧经济和以粟作农业(包括以粟作农业喂养家畜)的农业经济。在北魏中期或中后期,游牧经济逐步萎缩,农耕经济日益重要,最终成为先民最主要的生业经济。然而,这一转变过程持续的时间非常漫长。这一方面反映了游牧民族在大同地区新的饮食文化形成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游牧民族汉化的艰辛历程。
- 侯亮亮古顺芳
- 关键词:科技考古同位素研究北魏时期
- 生津止渴:茶的历史
- 2018年
- 有客来访,煮茶待之,雅事一桩。饮茶的习俗起源于中国,逐步与瓷器、丝绸一起成为东方精神文化的象征,成为让世界感知中国魅力和文化的重要方式。
- 侯亮亮
- 关键词:饮茶精神文化
- 大同地区北魏时期居民食物结构的转变被引量:5
- 2018年
- 大同处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西界黄河,北控大漠,东连倒马、紫荆之关,南据雁门、宁武之险',是首都之门户,三晋之屏藩,中原之保障,被誉为'北方锁钥'[1]。鉴于此,大同地区自古就被长城内、外不同的人群所青睐,在多民族的融合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北魏时期尤为特殊和重要。春秋时期大同地区为北狄(林胡、楼烦)所居,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云中、雁门、代郡',秦因之不改[1]。
- 侯亮亮古顺芳
- 关键词:食物结构北魏时期拓跋鲜卑
- 辉县孙村遗址殷墟文化时期动物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 随着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粟黍农业的发展、强化及扩张,粟黍及其副产品在先民、家猪和家犬食物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得他们的食物结构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进而可将家猪和家犬的食物结构作为重建同时期临近区域先民生业经济的替代...
- 侯亮亮张国硕戴玲玲侯彦峰
- 关键词:动物遗存骨骼特征稳定同位素
- 先商文化时期家畜饲养方式初探被引量:13
- 2013年
- 发轫于河北中部地区的先商文化,在南迁过程中逐渐与中原当地的考古学文化发生交流和融合,并发展壮大从而建立了商朝。系统探索先商文化家畜的饲养方式、不同家畜对先民肉食资源的贡献以及与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在家畜饲养方式上的异同,可望为探索商族崛起之谜及与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承继性提供重要的借鉴。河南安阳鄣邓遗址兽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猪、狗和牛的δ13C值较高,主要以C4类(粟类的副产品等)为食;而羊的δ13C均值较低,则以C3类(野生草本植物等)为主。显然,不同家畜食物来源的差异,与先商先民采取的不同饲养方式密切相关。家畜与先民同位素数据的比较分析表明,猪、狗、牛皆有可能为先民的主要肉食来源,而羊则可能被另作他用。此外,鄣邓遗址与中原地区若干遗址家畜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还显示,先商先民保持了中原地区猪、狗的传统饲养方式,即依赖旱作农业和人类的残羹冷炙来饲喂猪和狗;牛、羊的饲养,虽依然遵循了引入初期所创建的饲养方式,即以旱作农业的副产品(茎、秆、叶等)喂食牛而以野生草本植物放养羊,但表现出越来越依赖于旱作农业的趋势。
- 侯亮亮李素婷胡耀武侯彦峰吕鹏曹凌子胡保华宋国定王昌燧
- 关键词:先商文化饲养方式
- 原平辛章遗址人牙结石的淀粉粒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的食物结构,尤其是对植物性食物的利用情况,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所关心的话题。原平辛章遗址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属于龙山时代晚期遗址。本文通过对原平辛章遗址人牙结石中淀粉粒的分析,发现了先民以粟黍为主的多样性食物结构特征;以种植为主、野外采集为辅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熟食为主、以生食为辅的食物加工方式。对于探索山西北部新时代时期先民的食物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 任冠宇赵杰侯亮亮
- 关键词:龙山文化牙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