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春林

作品数:657 被引量:4,704H指数:3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8篇期刊文章
  • 140篇会议论文
  • 2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6篇医药卫生
  • 10篇机械工程
  • 8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9篇脊髓
  • 110篇脊髓损伤
  • 108篇膀胱
  • 89篇骨折
  • 76篇皮瓣
  • 55篇丁糖
  • 55篇几丁糖
  • 51篇外科
  • 48篇内固定
  • 47篇缺损
  • 45篇膀胱功能
  • 43篇关节
  • 42篇手术
  • 34篇反射弧
  • 32篇神经根
  • 32篇骶神经
  • 31篇周围神经
  • 31篇壳聚糖
  • 31篇可吸收
  • 26篇术后

机构

  • 636篇第二军医大学
  • 30篇复旦大学
  • 15篇成都军区昆明...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0篇宁波市第六医...
  • 10篇同济大学
  • 9篇济南军区总医...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同济大学附属...
  • 7篇温州医学院
  • 7篇上海长征医院
  • 7篇同济大学附属...
  • 6篇南京军区福州...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6篇中南大学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53篇侯春林
  • 167篇陈爱民
  • 99篇张伟
  • 83篇张世民
  • 58篇王诗波
  • 50篇刘岩
  • 38篇苟三怀
  • 32篇徐瑞生
  • 29篇匡勇
  • 29篇林浩东
  • 26篇钟贵彬
  • 25篇欧阳跃平
  • 25篇赵良瑜
  • 24篇刘明轩
  • 24篇王剑火
  • 23篇王金武
  • 22篇陈庆泉
  • 22篇林浩东
  • 21篇尹刚
  • 21篇徐镇

传媒

  • 78篇中国修复重建...
  • 42篇中国矫形外科...
  • 36篇第二军医大学...
  • 33篇中华显微外科...
  • 28篇中国临床解剖...
  • 25篇中华手外科杂...
  • 19篇生物骨科材料...
  • 16篇解放军医学杂...
  • 14篇中国脊柱脊髓...
  • 1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0篇中华创伤骨科...
  • 9篇骨与关节损伤...
  • 9篇上海医学
  • 9篇第十一届全军...
  • 8篇国外医学(骨...
  • 8篇中国骨与关节...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修复重建外科...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14篇2017
  • 13篇2016
  • 18篇2015
  • 15篇2014
  • 16篇2013
  • 12篇2012
  • 19篇2011
  • 32篇2010
  • 57篇2009
  • 22篇2008
  • 40篇2007
  • 36篇2006
  • 38篇2005
  • 35篇2004
  • 36篇2003
  • 40篇2002
  • 31篇2001
6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壳聚糖衍生物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壳聚糖衍生物——羟丁基壳聚糖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2%羟丁基壳聚糖组(A组)、3%羟丁基壳聚糖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2只。三组大鼠行L2椎板切除术后,A、B组于硬脊膜外分别注入2ml浓度为2%、3%羟丁基壳聚糖溶液,C组旷置,然后缝合切口。术后6周取材,大体观察硬膜外粘连情况,进行Rydell分级;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算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切片行HE染色,观察硬膜外瘢痕增生情况,并行成纤维细胞计数。结果:术后6周A组及B组硬膜外粘连程度均较C组轻,Rydell评分差异显著(P<0.05),而A、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硬膜外瘢痕组织中Hyp含量分别为0.284±0.065μg/mg、0.302±0.109μg/mg、0.963±0.188μg/mg,A、B组含量均较C组少,差异显著(P<0.05),而A、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见A组及B组与C组比较硬脊膜外胶原增生较少,瘢痕组织结构疏松,但三组成纤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丁基壳聚糖能够有效阻隔大鼠硬膜外瘢痕组织,明显减少胶原组织增生,具有良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防粘连生物医学材料。
刘双利侯春林魏长征郭兴锋尹刚徐镇
关键词:椎板切除术硬膜外粘连
案例教学法在手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临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探索,运用临床病案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众多医学高等院校临床课教学的手段之一。手外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内容复杂,尤其是基础理论较难理解。传统的手外科学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学生经常是被动学习,感觉单调乏味闭。如何丰富手外科学教学内容,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涵盖面广、专业要求高的手外科学讲好,
林浩东侯春林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临床教学
骨髓穿刺输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髓穿刺输液装置,包括外套管(1)、手钻(2)、套管扳手(3)、锥螺纹固定套管(4)和内套针(5),所述的锥螺纹固定套管(4)的一端带有自攻螺纹(41),另一端为螺帽结...
侯春林夏俊杰郑隆宝
文献传递
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07年
随着高能量创伤的日益增多,临床上周围神经缺损的患者也屡见不鲜。对于神经缺损长度较短(〈神经直径4倍)的患者,通过神经游离或邻近关节屈曲等方法,可实现直接端端吻合;而对于神经缺损长度较长(〉神经直径4倍)的患者,则必须通过神经移植桥接修复旧。尤其对于Ⅳ度长段神经缺损(〉10cm)的患者,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不佳。
侯春林
关键词:周围神经缺损高能量创伤
应用椎弓根系统经腰-髂间固定治疗骶骨骨折
目的 由于骶骨解剖位置和结构的特殊性,其骨折有时具有脊柱骨折的特征,有时则以骨盆后环骨折的特征为主,也有时二者兼具,因此其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也因其类型和机制而异。
张伟刘启圣汤国良郭兴锋张竞吕碧涛朱巍侯春林尹刚陈汇浩孟德鹏
关键词:骶骨骨盆后环骨折复位内固定椎弓根系统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
目的对8年来探索的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实验和临床结果进行总结。方法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下列课题进行研究:(1)Baclofen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临床研究;(2)选择性...
侯春林王诗波张世民钟贵彬陈爱民张伟衷鸿宾王金武徐瑞生刘明轩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电刺激治疗神经再支配排尿
文献传递
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骨折
目的:采用小切口可吸收螺钉有限内固定并同时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疗效。方法:自2001-2005年以来采用小切口可吸收螺钉有限内固定并同时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骨折67例(男45例,女22...
陈爱民卢旭华陈梓峰张伟侯春林
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来源外泌体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为周围神经损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220~240 g)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损伤组,C组为ADSCs来源外泌体治疗坐骨神经挤压损伤组。A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直接缝合切口,B、C组制备坐骨神经挤压损伤模型;术后次日开始,A、B组于大鼠尾静脉注射PBS液200μL,C组注射含100μg ADSCs来源外泌体的PBS液200μL,每周注射1次,连续12周。注射结束1周后处死大鼠,取损伤处坐骨神经,分别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神经束情况、TUNEL检测坐骨神经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和SCs自噬情况。结果大体观察示A组患肢无明显异常,B、C组患肢瘫痪、肌肉萎缩,但C组瘫痪及肌肉萎缩程度轻于B组。HE染色示,A组神经束膜形态规则;B组神经束形态破坏、束膜不规则,有较多无细胞结构和组织碎片;C组神经束膜较完整,明显优于B组。TUNEL检测示,B、C组SCs凋亡细胞数显著多于A组,B组显著多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观察示,B、C组SCs自噬体较A组明显增加,但C组少于B组。结论 ADSCs来源外泌体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SCs凋亡、抑制其自噬、减轻神经瓦勒变性有关。
尹刚刘蔡钺刘蔡钺谢铮侯春林侯春林
关键词:外泌体脂肪干细胞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
多轴锁定钢板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报告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8月,采用开放复位、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0~ 56岁,平均32.8岁;闭...
郭永飞侯春林刘岩赵良瑜陈爱民欧阳跃平张伟张竞高文武苟三怀
缓慢延长法治疗先天性掌骨短小畸形被引量:2
1994年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残指延长器,通过掌骨缓慢延长植骨方法治疗4例(5指)先天性掌骨短小畸形,掌骨平均延长1.8cm,恢复了掌骨的正常长度,改善了手的外形和功能。
侯春林范大鹏刘岩匡勇
关键词:先天性掌骨畸形
共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