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仁康

作品数:18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1篇周围神经
  • 10篇神经再生
  • 8篇周围神经再生
  • 6篇电刺激
  • 6篇促进周围神经...
  • 5篇电生理
  • 5篇电生理学
  • 5篇生理学
  • 5篇组织学
  • 4篇神经损伤
  • 4篇超声
  • 4篇磁刺激
  • 3篇周围神经损伤
  • 3篇经颅磁刺激
  • 2篇电生理学研究
  • 2篇神经传导
  • 2篇神经传导速度
  • 2篇神经电
  • 2篇生理学研究
  • 2篇髓鞘

机构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俞仁康
  • 12篇胡永善
  • 12篇白玉龙
  • 11篇林伟平
  • 10篇徐一鸣
  • 7篇占飞
  • 6篇杨晓冰
  • 2篇孙福成
  • 2篇王诚
  • 2篇蒋继伟
  • 2篇翟亮
  • 2篇钱晓平
  • 2篇江以萍
  • 2篇寿文德
  • 2篇钱德初
  • 2篇张洪峰
  • 2篇张珏华
  • 2篇周毓青
  • 2篇徐勇江
  • 1篇薛凯

传媒

  • 5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仪器...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8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肌电反馈式中风瘫痪治疗仪
一种治疗人体中风四肢瘫痪的仪器,它利用人体生物电效应通过三个氯化银电极,在人体肢体的患部检测出脑神经发出的人体肌电信号,经肌电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后变成强功率刺激电脉冲,再通过贴在人体肢体患部的导电硅橡胶电极刺激瘫痪的肢体,...
俞仁康
文献传递
BME-1磁电刺激仪的治疗安全性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对BME 1时场可变磁电刺激仪的治疗安全性进行研究 ,为促进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寻找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实验组动物进行磁电刺激 ,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其对大脑皮层的影响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两组动物大脑皮层组织结构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长时间的磁电刺激对兔大脑皮层组织无损害 。
胡永善白玉龙俞仁康林伟平占飞徐一鸣
关键词:大脑皮层安全性周围神经损伤
经颅磁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观察经颅磁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变化 ,探讨其促进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作用。方法 :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磁电刺激对损伤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的影响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观察范围内神经髓鞘数为 6 5 0 5 .83± 779.5 0 ,磁电刺激组神经髓鞘数为 12 82 5 .78± 16 78.19,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0 1) ,其结构也较对照组清晰完整。结论 :经颅磁电刺激可能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杨晓冰占飞徐一鸣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组织学
经颅磁刺激及局部直流电刺激对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分别从电生理学、组织学方面观察经颅磁刺激及局部直流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方法 共选取20只SD大鼠,将其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组及局部直流电刺激组,分别采用电生理学及组织学方法观察磁刺激对周围神经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及周围神经髓鞘结构、数量的影响,并与局部直流电刺激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大鼠分别经20d相应处理后,发现经颅磁刺激组大鼠受损坐骨神经的波幅明显增高,与局部直流电刺激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组织学方面,可观察到经颅磁刺激组有大量新生神经髓鞘出现,其数量显著多于局部直流电刺激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经颅磁刺激组的髓鞘结构也较局部直流电刺激组清晰、完整。结论 通过电生理学及组织学观察,发现经颅磁刺激在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方面,其疗效可能优于局部直流电刺激。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杨晓冰占飞徐一鸣
关键词:周围神经再生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神经传导速度组织学观察神经髓鞘
经颅磁电刺激和局部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经颅磁电刺激和局部电刺激后损伤坐骨神经的电生理学变化 ,探索一种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磁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恢复的影响 ,并与局部电刺激组进行比较。结果 :磁电刺激组动物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较电刺激组缩短 ,波幅亦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经颅磁电刺激可能具有优于局部电刺激的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杨晓冰占飞徐一鸣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周围神经坐骨神经电生理学
一种新颖核医学成象诊断技术——PET
1986年
医学成象主要有X射线成象、超声成象,核磁共振成象和核医学成象四大类.自从德国科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X 射线后,X 线摄影长期以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972年,X 射线装置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形成X线计算机断层成象,简称GT.它的灵敏度比通常的X 线摄影检查要高100倍以上,是一种对软组织X 线检查的最新方法.尤其对颅脑部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诊断时病人无痛苦、无损伤,快而准确,受到患者欢迎.近年来采用了锥形X射束和多探测器等提高扫描速度的新方法,使X
俞仁康
关键词:PET计算机断层正电子轻子
超声热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被引量:13
2002年
超声热疗很早就被用于治疗癌症及良性肿瘤,生物学实验和临床表明:41℃-45℃的热疗能显著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而高于65℃的高温热疗可以代替传统的介入式疗法来摧毁肿瘤组织,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脱落。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能在短时间内使癌变组织的温度升至65℃以上,导致病变组织凝固、坏死。高强度聚焦超声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无损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受到普遍关注。目前,中国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临床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中介绍了超声热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翟亮孙福成蒋继伟萧翔麟钱晓平王一抗俞仁康徐勇江张洪峰
关键词:超声热疗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肿瘤
经颅运动皮质区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如何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传导功能的恢复仍是医学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以往已证实磁刺激在动物模型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上,探讨经颅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学和组织学变化。目的:观察经颅运动皮质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和组织学变化,探讨其促进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地点和材料:1998/1999实验在复旦大学医学院手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和肌电图研究室、复旦大学电镜中心和复旦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为20只雄性SD大鼠(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医动字第02-33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磁刺激组,并用苦味酸标记编号,每组10只(1~10号)。干预: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磁刺激组大鼠在手术次日开始作经颅皮质磁刺激(刺激频率为6次/min,磁场强度为1T),1次/d,20min/次,共20次。对照组不作磁刺激,但同样置于和磁刺激组相同的笼内,1次/d,20min/次,共20次。用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磁刺激对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经颅磁刺激和对照组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徐一鸣
关键词:磁刺激周围神经再生运动皮质髓鞘神经传导速度
定量评估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以神经传导速度为量化恢复指标,以髓鞘增生数目定量分析再生神经纤维数目。方法:实验于1998-09/1999-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动物部和显微外科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手外科研究所肌电图研究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电镜中心和病理实验室完成。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电刺激组行神经吻合术并进行经皮电刺激,对照组只固定于和电刺激组相同的固定装置上,不进行干预。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和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经皮电刺激对损伤周围神经的神经电位参数和髓鞘结构及数目的影响。结果:实验过程中对照组1只大鼠和电刺激组2只大鼠在麻醉过程中死亡,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9只大鼠,电刺激组8只大鼠。①电刺激组大鼠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0.58±0.33)ms,(2.27±0.88)ms,(t=5.12,P<0.001)]。电刺激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增快[(21.44±8.31)m/s,(16.74±22.82)m/s,P>0.05],波幅低于对照组[(1.95±1.56)mV,(6.64±8.42)mV,P>0.05]。②电刺激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其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9900.86±1433.65,6505.83±779.50,(t=5.16,P<0.001)]。结论:电刺激定量检测的大鼠坐骨神经潜伏期缩短,神经髓鞘计数增高。说明电刺激可能通过促进许旺细胞增殖和髓鞘形成来改善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徐一鸣
关键词:神经再生电生理学经皮神经电刺激组织学
阴极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电生理学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经皮电刺激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探讨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手术横断大鼠坐骨神经后行显微外科神经吻合术并进行经皮电刺激,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电刺激组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0.58±0.33ms)较对照组(2.27±0.88ms)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经皮电刺激可能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的作用。
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徐一鸣
关键词:经皮电刺激电生理学研究周围神经再生阴极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吻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