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英昉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微血管
  • 1篇大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多糖
  • 1篇染色
  • 1篇吲哚
  • 1篇脱颗粒
  • 1篇细胞
  • 1篇磷酸盐
  • 1篇卵白蛋白
  • 1篇酶组织
  • 1篇酶组织化学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黄芪多糖
  • 1篇鸡法氏囊
  • 1篇法氏囊

机构

  • 3篇北京农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滕可导
  • 3篇俞英昉
  • 3篇王安如
  • 3篇张爽
  • 2篇张涛
  • 1篇韩德平
  • 1篇张晗
  • 1篇宋路莎
  • 1篇马海燕
  • 1篇张涛
  • 1篇王磊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解剖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两种显示大鼠不同组织微血管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硝基四氮唑蓝/5-溴-4-氯-3-吲哚磷酸盐(NBT/BCIP)酶组织化学法显示不同组织微血管的特性。方法选取大鼠小肠、肾、脾、肝、心、肺和皮肤等7种组织,通过形态学分析和显微计数,分析上述两种方法的区别。结果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所取各器官组织内微血管均能显示,NBT/BCIP酶组织化学法能显示心、肠、肾、肝组织内微血管,而不能显示皮肤、脾和肺组织内微血管;对同一组织同一切面,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微血管密度显著性低于NBT/BCIP酶组织化学法。结论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适于各种组织内微血管的显示,而NBT/BCIP酶组织化学法能够更大密度地显示部分器官组织内的微血管。
张爽张涛王磊王安如俞英昉滕可导
关键词:微血管CD34酶组织化学
人工感染法氏囊病病毒后鸡法氏囊组织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为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动物模型,将法氏囊病病毒(IBDV)BC6/85毒株人工感染5周龄的SPF鸡,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打分的形式研究攻毒后2~432h,感染鸡法氏囊中病毒的定位以及法氏囊组织病变和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感染鸡的法氏囊与法氏囊腔中都能检测出病毒和有病理损伤的现象,且IBDV检出的时间迟于损伤出现的时间。法氏囊小结中IBDV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和损伤程度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先协同增长后有所不同的变化趋势。并在感染后期发现感染鸡法氏囊中仍能检测出病毒且有少量新生的淋巴小结。通过详细记录鸡感染IBDV BC6/85后的整个病程,初步建立了该毒株的动物模型,并通过打分的形式,将感染鸡法氏囊中的病毒增殖与炎症损伤两者联系起来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该病的致病机制并为其今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俞英昉王安如张爽宋路莎韩德平马海燕张涛滕可导
关键词:法氏囊病病毒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
黄芪多糖对卵白蛋白致敏大鼠皮肤内微血管及肥大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以皮下注射卵白蛋白(OVA)致敏的大鼠为模型,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CD34免疫组化法,研究黄芪多糖粉针剂对大鼠皮肤组织内肥大细胞与微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皮下注射OVA刺激后,大鼠皮肤内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分别从33.6和77.2个/mm2升高至67.2和180.0个/mm2,肥大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且多聚集在微血管周围;黄芪多糖(APS)对OVA诱导的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升高有显著下调作用,分别降至39.7和99.7个/mm2;且显著降低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结果表明,通过下调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D34的表达、减少肥大细胞在微血管旁的聚集与脱颗粒,从而抑制炎性细胞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黄芪多糖(APS)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张爽张涛滕可导王安如俞英昉张晗
关键词:黄芪多糖肥大细胞微血管脱颗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