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关力 作品数:13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 西安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报告 2004年 目的 :总结 15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4年 3月共进行 OPCAB术 15例。男 11例 ,女 4例。年龄 4 3岁~ 80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2例 ,双支病变 3例 ,3支病变 9例 ,4支病变 1例。其中前降支 (L AD)病变 15例 ,右冠状动脉 (RCA)病变 10例 ,回旋支 (CX)及对角支病变各 3例 ,钝缘支 (OD)病变 2例。左室射血分数 0 .4 0~ 0 .6 6。探讨 OPCAB术的安全、有效性及手术方法。结果 :无 1例死亡 ,术后仅 1例残留轻度心绞痛 ,余者心绞痛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徐涛 潘龙毅 冯关力 张珣 王鑫关键词:OPCAB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病变 手术方法 右冠状动脉 CX 泻肺通下法在开胸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泻肺通下法对开胸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对40例开胸术后并发 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和泻肺通下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 组)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胸腔积液量减少速度快于对照组,48h胸腔引流量多数小于 100ml,而对照组大于100ml,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胸腔闭式引流拔管时间在术后2~3 天,而对照组在术后3~6天,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减轻消失时间在术后3~5 天,而对照组在术后7天以后,两组比较P<0.01。结论 泻肺通下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胸 术后并发症比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减轻肺水肿,增强肺泡巨噬细胞 的吞噬能力,利于胸腔积液的吸收,能恢复肠道的运动与传递,改善肠道微循环,达到治疗内 毒素血症的作用。 冯关力 张毅关键词:开胸手术 术后并发症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注射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和防治 2007年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本组60例患者在注射鱼精蛋白中、后观察心脏充盈程度、心率、心脏表面颜色、CUP、MAP、肺动脉根部张力、手指末梢循环及颜色、皮肤及眼睑黏膜、呼吸道阻力,呼吸道分泌物的变化。结果:6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52例出现心脏前负荷不足为主的表现,6例出现心脏充盈过胀,2例心脏停止跳动。结论:选择合适的注射途径,缓慢注射,及时发现,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注射鱼精蛋白前给钙剂和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是防止鱼精蛋白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熊红燕 潘龙毅 冯关力关键词:鱼精蛋白 儿童室间隔缺损并“哑型”动脉导管未闭附2例报告 刘振宏 田志中 冯关力关键词:儿童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造影 心导管插入 修复术 结扎术 术后缺血再灌注时HMGB1的损伤机制及干预治疗进展 2009年 器官移植及体外循环等术后伴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使活化的炎症细胞表达分泌HMGB1,并协同其他炎症因子产生机体损伤。其机制在于HMGB1可激活TLR、RAGE、TM等受体和NF—KB转录因子、P38MAPK旁路,导致HMGB1自身和其它炎症因子的进一步释放。与脓毒血症引起的分泌不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HMGB1出现较早,持续时间长。HMGB1的干预治疗,能有效减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HMGB1释放。 赵强 金振晓 易定华 冯关力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 缺血再灌注损伤 器官移植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手术中血红蛋白尿的相关因素 2008年 熊红燕 陈涛 冯关力关键词:体外循环 血红蛋白尿 血细胞比容 肿瘤放疗增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1年 研究表明,人体实体肿瘤大多存在乏氧区域(根据目前氧电极法测定肿瘤组织中O2分压中位数≤10 mm Hg为乏氧)。这一区域的肿瘤细胞抵抗电离辐射的能力是含氧量正常的肿瘤细胞的2~3倍,其主要原因是减少了氧自由基对DNA增殖的损伤[1]。实体瘤乏氧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克服乏氧所导致的放疗抵抗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1]。放疗增敏剂是肿瘤放射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董济民 冯关力关键词:放疗增敏剂 肿瘤组织 实体肿瘤 电离辐射 氧自由基 胸外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1989年 本文收集本院1983年1月~1988年11月间所收治之120例胸外伤中并发ARDS 者共13例,发生率为10.8%。发病者全部均是胸部挤压伤致多发性肋骨骨折或并有血气胸患者,其中5例同时有四肢、颅脑伤。严重之锐器胸外伤中并无发病。13例中死亡2例,死亡率15.4%。治疗主要是针对肺微循环障碍及通气障碍,给以血管扩张药如酚妥拉明、654-2及气管切开、机械呼吸等。 田志中 董建纲 刘振宏 张玉印 冯关力 张珣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肽的变化 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神经肽Y(NPY)的变化 .方法 :充血性心衰患者 4 2 (男 3 1,女 11)例 ,年龄 (47± 12 )岁 ,包括肺心病 10例、风心病 19例 ,扩张型心肌病 13例 ;心功能NYHAⅡ级 14例 ,Ⅲ级 2 3例和Ⅳ级 5例 ,应用常规抗心衰等治疗 .无心血管疾病的对照 2 2 (男 16,女 6)例 ,年龄 (45± 10 )岁 .入院后次日和治疗 4wk后晨 0 7 0 0空腹采肘正中静脉血标本 3mL ,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血浆中血浆ET ,CGRP和NPY含量 .结果 :经过内科常规治疗 4wk后 ,4 2例患者均有效 ,心功能NYHAⅠ级 9例 ,Ⅱ级 2 8例 ,Ⅲ级 4例和Ⅳ级 1例 .患者治疗后ET(112± 2 8vs 74± 15 ,P<0 .0 1) ,CGRP(89± 2 9vs 67± 18,P <0 .0 1)和NPY(186± 19vs13 9± 17,P <0 .0 1)含量 (μg·L-1)明显下降 ,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且ET ,CGRP和NPY三者均明显相关 (r =0 .4 3 6~ 0 .4 5 6,P <0 .0 5 ) .结论 :血浆ET、CGRP)和NPY含量在充血性心衰明显升高 ,治疗好转后可恢复正常 。 辛渭川 冯关力 白引珠关键词:充血性 内皮缩血管肽类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儿童体外循环中不输库血的探讨 2000年 目的 :总结 30例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中不输库血的经验。方法 :患儿 ,女 9例 ,男 2 1例 ,年龄 2~ 12岁 ,平均 ( 7.7± 0 .6 )岁。转流中灌注流量维持在 80~ 12 0 m l/ kg,平均动脉压保持在 35~ 6 5m m Hg,术中鼻咽温保持在 2 7~ 32℃ ,适量补充胶体成分 ,剩余机血全部回输。术前、术中和术后 2小时测定血气及血红蛋白。结果 :全组康复顺利 ,无死亡。结论 :儿童体外循环中不输库血 ,既节省血液 ,又减少因输入异体血引起的损害。转流中保持适度的血液稀释 ,维持红细胞压积 >15% ,配合低温、高流量灌注 ,可满足机体各组织对氧的需求。保护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功能 ,维持一定的胶体渗透压等 ,均是保证安全转流的有力措施。 熊红燕 冯关力 张峋 陆莎 钟守平关键词:儿童 体外循环 血小板 凝血因子 胶体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