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霜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院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找出影响我院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相关对策并进行干预。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3月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病例分为试验组(有药品不良反应)和对照组(随机抽取无药品不良反应),各为105例。从患者因素、处方及护理因素、发药因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结果:影响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选用药物的适应证、静脉滴注速度、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是否合理,是否联合用药,有无用药指导。结论:我院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一些不合理性,需进一步干预。
- 冯艳霜徐彦贵朱立勤王屏陈凡高仲阳
- 关键词:门诊静脉抗菌药物
- 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体会被引量:1
- 2015年
-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类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变态反应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0.5%-10%[1]。过敏性休克为严重的变态反应,且有其不可预测性,
- 韩根利冯艳霜
- 关键词:头孢菌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护理
- 头孢唑肟钠注射液皮试致死亡1例被引量:12
- 2008年
- 冯艳霜徐彦贵高仲阳
- 关键词:头孢唑肟钠休克
- 老药新用治疗银屑病
- 1998年
- 冯艳霜
- 关键词:药物新用银屑病平阳霉素蝮蛇抗栓酶
- 给药间隔干预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安全性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针对给药间隔因素分别对临床进行干预,观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旨在提高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的门诊中使用抗菌药物注射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培训教育、资料整理和发放、行政监督等干预措施,针对给药间隔因素进行干预并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给药间隔明显更加合理(P<0.01),干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给药间隔的干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对该因素干预有效。
- 朱立勤徐彦贵冯艳霜陈凡王屏高仲阳
- 关键词:抗菌药物注射剂安全性干预给药间隔
- 抑肽酶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俞辉冯艳霜
- 关键词:抑肽酶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反应2例的思考被引量:2
- 2018年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普遍应用,但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有些过敏反应常于药物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阴性后发生,易被忽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本院急诊及儿科皮试阴性后发生的2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反应予以报道,以提示临床注意。
- 韩根利冯艳霜
-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阴性发生率
- 药师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联用干预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考察药师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联用实施干预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合理用药比例、日均费用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干预前门诊输液中心记录中符合入选标准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药师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联用进行干预后,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500例患者为试验组。建立数据库,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用药不合理例数对照组52例,试验组21例;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对照组18例,试验组9例;日平均费用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29.84元。结论:通过药师实施抗菌药物注射剂联用干预措施,可减少其不合理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费。
- 冯艳霜徐彦贵朱立勤王屏陈凡高仲阳
- 关键词: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药物联用干预
- 加替沙星57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各因素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查阅中华医学期刊库及国内公开发行主要医学期刊2005—2007年6月间报道有关加替沙星不良反应57例,对所涉及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累及部位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加以分析。结果: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用药途径有关,引起中枢精神症状及血糖异常应引起临床注意。结论:临床医生在应用加替沙星时应权衡利弊,慎重应用。
- 冯艳霜
- 关键词:加替沙星
- 联合用药干预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应用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提高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7年应用抗菌药物注射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针对联合用药因素,采用宣传教育、行政干预、监督检查等措施进行临床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联合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联合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P<0.01),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针对联合用药因素进行干预,可提高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应用的安全性。
- 朱立勤徐彦贵冯艳霜陈凡王屏高仲阳
- 关键词:抗菌药物注射剂安全性干预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