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冷耀明

作品数:17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4篇动脉
  • 3篇儿童
  • 2篇蛋白
  • 2篇调节T细胞
  • 2篇调节性
  • 2篇支原体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节性
  • 2篇结石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白蛋白
  • 2篇白介素

机构

  • 17篇九江学院
  • 1篇九江市妇幼保...

作者

  • 17篇冷耀明
  • 5篇帅丽华
  • 4篇胡志坚
  • 4篇周会祥
  • 4篇何媛
  • 4篇孙晓红
  • 3篇周小娟
  • 3篇江永青
  • 3篇梁晓君
  • 3篇毛卫未
  • 2篇王文娟
  • 2篇詹忠明
  • 2篇欧阳良良
  • 2篇高志亮
  • 2篇方欢欢
  • 2篇韩峰
  • 2篇胡颖
  • 1篇伍模鑫
  • 1篇曾泉
  • 1篇王洪通

传媒

  • 4篇实验与检验医...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九江学院学报...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龄儿童血脂水平与髓过氧化物酶关系研究
2005年
目的:通过学龄儿童不同血脂水平与中性粒细胞(PMN)内外髓过氧化物酶(MPO)关系的研究,探讨MPO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作用和意义.方法:将7~14岁学龄儿童根据身高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确立对照组200例,临界高脂儿童119例,高脂血症儿童108例.分别测定血清TG、TG、HDL-C、LDL-C,血浆ox-LDL、MPO和中性粒细胞内MPO水平.结果:不同性别儿童血脂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DL-C及ox-LDL随血脂水平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1),血浆与PMN内MPO活性随血脂水平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1),混合高脂血症儿童血浆LDL-C及ox-LDL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TG组和高TG组(P<0.05%),而血浆与PMN内MPO活性明显低于单纯高TG组和高TG组(P<0.05);高LDL-C组血浆与PMN内MPO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表现为血液MPO活性随LDL-C及ox-LDL的升高而降低(P<0.01).结论:高脂血症是引起儿童时期致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不同的脂质代谢紊乱血液内致AS及CHO的因子水平不一,MPO具有抑制AS发生的作用.
胡志坚王洪通何小萍冷耀明孙小红
关键词:学龄儿童血脂髓过氧化物酶冠状动脉疾病
复发性尿结石患者支原体检测和尿石成分分析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尿结石患者结石形成初期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其与结石复发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对上尿路结石52例、下尿路结石121例的早期尿结石即尿结石中的核心部分-石核进行解脲支原体核酸成分(UU—DNA)检测,同时用化学滴定法分析石核的化学成分。结果复发性尿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30~65岁多发,52例复发性上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7.7%,121例复发性下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2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x^2=9.96,P〈0.005)。UU—DNA阳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均含有碳酸钙和(或)磷酸钙盐、镁盐或碳酸磷灰石,UU—DNA阴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以草酸钙为主。对40例石核UU—DNA阳性患者取石后随防2年结果显示:对UU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取石后2年内尿结石的再复发率为1/20,而未对UU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再复发率为13/20,二组患者取石后2年内的再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x^2=15.82,P〈0.005)。结论尿结石的石核中检测到UU—DNA是尿结石复发形成初期感染UU的直接证据,且UU—DNA阳性石核中均含有碳酸钙或磷酸钙等UU活动时产生的化学成分,说明尿结石形成早期,尿路有UU感染活动的迹象;取石后随访2年的结果:控制UU感染可极显著地降低石核UU—DNA阳性者的结石复发率,证明UU感染是石核UU—DNA阳性者结石复发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帅丽华冷耀明周会祥孙晓红何媛曾泉宋秋元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白介素-18和环氧化酶-2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和环氧化酶-2(COX-2)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6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DM(SDM)组、早期DN(EDN)组和临床DN(CDN)组,以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IL-18和COX-2水平,并比较他们与UAE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血肌酐(Cr)等指标的关系。结果SDM组血清IL-18和COX-2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CDN组血清IL-18和COX-2水平明显高于EDN组和SDM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IL-18和COX-2水平与UAER、FPG、2hPG、HbAlc、FINS、Cr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18与COX-2水平也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存在低度炎症反应,血清IL-18和COX-2水平变化在DN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冷耀明江永青韩峰梁晓君周小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白介素-18环氧化酶-2尿微量白蛋白
20株棒状杆菌属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关注棒状杆菌属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方法棒状杆菌属细菌鉴定用API CORYNE鉴定板,药敏试验用含5%羊血的M-H平板、K-B法,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0株菌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具有较好敏感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敏感性低,其中以纹带棒状杆菌的耐药性最明显。结论棒状杆菌属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有上升趋势,采用血M-H平板进行药敏试验,可为临床选择最佳药物提供参考。
帅丽华周会祥孙晓红冷耀明
关键词:棒状杆菌药物敏感性
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MMP-9水平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脑缺血损伤程度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DMCI组)、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正常对照者(NC组)的血清IL-18、MMP-9水平,并与空腹血糖(FP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DMCI组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IL-18、MMP-9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均<0.01),且DMCI组中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患者之间血清IL-18、MMP-9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IL-18、MMP-9水平与FP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卒中分值)、脑梗死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超负荷血糖诱导IL-18、MMP-9高表达,促进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其加重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冷耀明毛卫未殷小平詹忠明方欢欢蒋钦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白介素18明胶酶B
肝硬化、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胆囊结石成因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性及在肝硬化状态下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胆囊结石发生的机理。方法 :用B型超声检查 ,电子扫描观察胆囊结石的细微结构 ,采用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方法定量测定血浆白蛋白的含量 ,对 2 9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病人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肝硬化代偿期胆囊结石发生率为 15 .6 % ,肝硬化失代偿期胆囊结石发生率为 2 9.4 %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为 2 5 .8%。结论 :肝硬化病人胆囊结石发生率升高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与肝功能受损 ,程度有关。
张敏吴兰芳刘怀冷耀明高志亮
关键词:肝硬化胆囊结石B超
糖尿病病足患者HCY,ET-1,No及hs—CRP水平与股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足(DF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微粒子发光酶免疫分析法(MLIA)、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T2DM)正常足组和T2DM病足组患者血浆HCY,ET-1,NO及hs—CRP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股动脉IMT值。结果T2DM病足组血浆HCY,ET-1,hs—CRP水平和股动脉IMT值显著高于T2DM正常足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NO则显著低于T2DM正常足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ET-1及hs—CRP水平与股动脉IMT值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10,0.830,0.875,P〈0.01)。NO水平与股动脉IMT值呈显著负相关(r:-0.690,P〈0.01)。结论T2DM患者血浆HCY,ET-1,NO及hs—CRP水平与股动脉IMT密切相关,DFD患者血浆HCY,EF-1及hs—CRP水平异常增高是可能导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
冷耀明帅丽华欧阳良良何巍巍周红胡颖
关键词:糖尿病病足内皮素1高敏C反应蛋白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外周血Treg及IL-l7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的关联性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与肝脏损伤的关联性。方法 43例CMV肝炎患儿根据其肝损伤程度分为轻症组31例、重症组12例,32例健康小儿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尿HCMVDNA载量,并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43例CMV肝炎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重症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也显著低于轻症组(P<0.01);而CMV肝炎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血清IL-17水平也显著高于轻症组(P<0.01);尿HCMV-DNA载量在CMV肝炎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与IL-17呈负相关(r=-0.590,P<0.01),而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9,0.785,P<0.01)。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及IL-17表达失衡可能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孙晓红梁晓君周会祥冷耀明王敏
关键词: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TREGTBILALT
外周血CD64、CD11b/CD18指数对急性胰腺炎并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CD64、CD11b/CD18指数及PCT水平对急性胰腺炎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58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胰腺炎组(SAP组)60例,轻症胰腺炎组(MAP组)98例,并将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败血症组45例、局部感染组63例和单纯急性胰腺炎组6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4、CD11b/CD18指数,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并比较各指标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它们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SAP组CD64、CD11b/CD18指数及PCT均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败血症组CD64、CD11b/CD18指数及PC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单纯AP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CD64指数与CD11/CD18及血清PCT水平成正相关(r=0.762,0.68;P<0.01)。以CD64指数>2.25,CD11b/CD18>33,PCT>1.85为阳性临界值标准时,其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8%、94%和78%,特异性为95%、93%和76%。结论外周血CD64、CD11b/CD18指数升高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优于PCT,并可作为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生物学新指标。
方欢欢熊姿王文娟胡志坚毛卫未冷耀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D64CD11B/CD18流式细胞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与外周血共刺激分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血清补体C1q水平变化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s)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46例SLE患者,其中狼疮性肾炎(LN)19例,非LN 27例;另按照病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24例)和稳定期组(22例),并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1q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LCs CD80及CD86的表达。结果 SLE组(LN组和非LN组)血清C1q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BLCs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LN组C1q水平低于非LN组、PBLCs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高于非LN组(P<0.05)。与稳定期组比较,活动期组SLE患者C1q水平降低,PBLCs表面CD80和CD86的表达升高(P<0.05)。SLE患者中C1q与CD80、CD86呈负相关。结论 C1q和CD80、CD86呈负相关,C1q、CD80/CD86共刺激分子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何媛曾文兴冷耀明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C1QCD80CD86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