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万宝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32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救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心肺复苏仪
  • 3篇盐水
  • 3篇高渗盐
  • 3篇高渗盐水
  • 2篇动脉
  • 2篇休克
  • 2篇血性
  • 2篇院前急救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创伤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药
  • 1篇心病
  • 1篇心跳

机构

  • 6篇解放军324...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解放军第32...

作者

  • 9篇刘万宝
  • 8篇乔着意
  • 4篇刘剑
  • 3篇赵庆波
  • 3篇王梅
  • 2篇王兴志
  • 2篇韩娟
  • 1篇梅劲
  • 1篇王扬剑
  • 1篇陈宏
  • 1篇李学渊
  • 1篇滕晓峰
  • 1篇赵庆波
  • 1篇魏鹏
  • 1篇王欣
  • 1篇陈薇薇
  • 1篇王梅
  • 1篇赵庆波
  • 1篇刘剑
  • 1篇王梅

传媒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急诊医...
  • 1篇《中华急诊医...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担架式心肺复苏仪在院前急救的应用(附34例报告)
尽早连续规范的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本文报告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34例心跳骤停患者院前应用担架心肺复苏仪进行救治的体会:R-301担架式心肺复苏仪使用方便,能达到标准复苏效果,特别适合院前急救使用。
乔着意王兴至刘剑刘万宝王梅
关键词:心跳骤停院前急救
文献传递
担架式心肺复苏仪在院外急救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尽早连续规范的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本文对2008年11月~2009年10月34例心跳骤停患者院外应用担架心肺复苏仪进行救治,应用效果良好。现对其处置疗效报告如下。
乔着意王兴志刘剑刘万宝王梅
关键词:院外急救心肺复苏
高渗盐水抢救颅脑损伤所致急性颅内高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hypertonicsaline,HS)在急诊科抢救颅脑损伤所致急性颅内高压患者首次降颅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颅脑损伤所致急性颅内高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3%HS组(20例)、10%HS组(20例)和20%甘露醇(mannitol,MT)组(20例)。3%HS组静脉给予3%HS260mL,10%HS组静脉给予10%HS80mL,MT组静脉给予20%MT250mL,并于用药前及用药后30、60、90rain和2、3、4、5h监测颅内压(intraeranialpressure,ICP)、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pressure,MAP),记录尿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生化指标。结果①HS组于用药后30minICP达到最大降幅,显著早于MT组(P〈0.05),3%HS的降ICP作用可维持至少4h,优于其余两组(P〈0.05)。②3%HS和10%HS用药后MAP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且3%HS升压作用持续时间较10%HS延长(P〈0.05);而20%MT用药后MAP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P〉0.05)。③静脉快速滴注3%HS、10%HS和20%MT后脑灌注压(CPP)均显著升高(P〈0.05);三组CPP升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HS作用持续时间较10%HS、20%MT显著延长(P〈0.05)。结论①与MT比较,HS抢救颅脑损伤所致急性颅内高压起效更快、更持久,维持ICP更平稳。②两种浓度HS都能显著升高MAP,具有显著扩容作用。③三组均能升高CPP,以3%HS持续时间较长。
刘万宝刘剑乔着意赵庆波王梅
关键词:高渗盐水颅内高压甘露醇颅脑损伤
担架式心肺复苏仪在院前急救的应用(附34例报告)
尽早连续规范的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本文报告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34例心跳骤停患者院前应用担架心肺复苏仪进行救治的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0月120急救
乔着意王兴至刘剑刘万宝王梅
文献传递
腓动脉链型螺旋浆皮瓣修复足部及踝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研究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22例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大21cm×11cm,最小5cm×4cm。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血管危象,无皮瓣淤紫及水泡;供区处植皮亦全部存活,6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病例皮瓣皮肤颜色红润,质地优良,外观臃肿不明显,皮瓣弹性良好,无瘢痕挛缩,不影响足踝关节活动度,皮瓣供区亦无明显功能影响,患肢外观及行走功能良好。结论腓动脉踝上穿支为蒂的链型螺旋浆皮瓣是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该皮瓣具有血管恒定、设计科学、血流符合生理、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的优点,临床实用性较强,有推广价值。
魏鹏王扬剑陈薇薇梅劲李学渊滕晓峰刘万宝王欣陈宏
关键词:穿支皮瓣腓动脉螺旋浆显微外科手术
4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总结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临床入选4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肾动脉狭窄情况分成肾动脉正常组(A组)、肾动脉轻度狭窄组(B组)和肾动脉显著狭窄组(C组),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多项临床指标。结果本研究患者中,冠脉病变发生率为61.57%,其中单支病变22.45%,双支病变22.22%,三支病变16.90%,左主干病变5.32%;肾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5.93%,其中肾动脉轻度狭窄发生率为12.04%,显著狭窄13.89%。与A组相比较,C组的年龄、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双支病变比例及三支病变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冠脉病变程度、高脂血症均是发生肾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在合并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中老年患者中,临床需高度警惕肾动脉狭窄,尽早完善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本研究证实,两项检查可同时安全进行。
赵庆波韩娟乔着意刘万宝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肾动脉血管造影
3%高渗盐水在急救治疗创伤性低容量休克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单剂不同用量3%高渗盐水在急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12月一2011年9月,将189例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液体复苏,A组:3%100ml高渗盐水+林格式液65例;B组:3%300ml高渗盐水+林格式液66例;C组:林格式液58例。观察其输液前及之后10、30、45、60min时平均动脉压(MAP)、血压、心率、电解质变化,以及后期ARDS、MODS、死亡率情况。结果300ml高渗盐水组升压作用较其他两组明显而持久,用药后30minMAP最高升至(69.12±2.79)mmHg,至60min时MAP仍能维持在(60.92±3.52)mmHg,1h内所需液体量(1150±175)ml也较其他两组低。100ml高渗盐水组在10min时MAP短暂上升至(61.65±2.48)mmHg,之后开始下降,至60min时MAP回落到(48.18±3.59)mmHg,与林格式液组相当,输液量也与林格式液组相差不显著。三组均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三组用药前后电解质改变及各组间ARDS、MODS、死亡率相差均不显著。结论在创伤.陛低血容量的患者的救治早期,单剂使用3%高渗盐水300ml有助于提高和维持患者的血压。而用量〈100ml则效果不佳。与等渗液体比较,高渗盐水的使用对死亡率等预后影响不大。
乔着意刘剑赵庆波韩娟王梅刘万宝
关键词:高渗盐水失血性休克急救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青年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青年耐多药肺结核病(MDR-PTB)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青年MDR-PTB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左氧氟沙星片0.6 g/d,试验组患者加服莫西沙星片0.4 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痰结核杆菌阴转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3、6、9、12个月时,结核杆菌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0.4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4.76%)(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治疗青年MDR-PTB疗效更好,且安全可靠。
赵庆波韩娟乔着意刘万宝
关键词: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多药肺结核疗效
3%和7.5%高渗盐水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单剂质量分数为3%和7.5%的高渗盐水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将年龄>15岁,收缩压≤70 mmHg或介于70-90 mmHg(1 mmHg=0.133kPa)而心率>108次/min的严重创伤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进行液体复苏,A组:3%高渗盐水300 mL+林格式液;B组:7.5%高渗盐水300 mL+林格液;C组:林格液。观察其输液前及之后10、30、45、6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血压、心率、电解质变化,不良反应以及后期MODS、病死率情况。结果148例患者入选本项研究。A、B组的升压效果明显优于C组。B组MAP在用药后30 min达到峰值(76.22±3.12) mmHg,高于A组,但其他时间点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h所用液体总量A、B组仅为C组的50%。B组心率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尤其在10 min时相点,平均达到127次/min,出现严重心慌不适的患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少部分患者还出现一过性的血压下降。而A、C两组间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用药前后电解质改变均不明显,三组比较MODS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早期,单剂300mL 3%和7.5%高渗盐水都有助于提高和维持血压。两种质量分数的高渗盐水升压效果近似,3%高渗盐水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更好。
乔着意韩鹃王兴志刘剑赵庆波刘万宝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创伤血流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