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彦 作品数:67 被引量:310 H指数:12 供职机构: 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 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 甘肃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理学 生物学 更多>>
米炒北沙参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建立米炒北沙参的质量标准。方法 取米炒北沙参饮片样品,进行外观性状观察、粉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TLC)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检测其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酸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中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 米炒北沙参饮片为类圆形小段,略粗糙,表面呈黄色(去皮)或深黄棕色(有皮),气特异,味微甘。其粉末呈黄白色,显微镜下可见分泌物和分泌细胞、导管、糊化淀粉粒、射线细胞、薄壁细胞等。TLC图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异欧前胡素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9批米炒北沙参饮片的水分含量为5.82%~6.27%,总灰分含量为3.19%~3.5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21%~0.27%,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4.91%~30.3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0.66%~25.83%。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0~2.400、0.320~3.200、0.224~2.240、0.292~2.920、0.208~2.080μg/mL(r均大于0.999 0);定量限分别为0.032 0、0.030 0、0325 0、0.032 0、0.045 0μg,检测限分别为0.100 8、0.089 6、0.071 5、0.090 0、0.132 0μg;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6%(RSD=1.36%,n=6)、100.73%(RSD=2.25%,n=6)、100.36%(RSD=0.98%,n=6)、98.24%(RSD=0.40%,n=6)、99.40%(RSD=0.35%,n=6)。上述5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5.85~13.31、8.63~33.38、6.23~15.25、6.12~12.98、5.52~10.77μg/g,总含量为34.20~83.41μg/g。结论 初步拟定米炒北沙参饮片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过7.30%、4.10%、0.30%,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不得少于21.00%、18.00%,香豆素类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不得少于52.03μg/g(有皮)、26.34μg/g(去皮)。所建质量标准可用于米炒� 王新娣 石晓峰 张晓萍 刘东彦 沈薇 范彬 马趣环关键词: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雪松松针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建立雪松松针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确定其提取工艺。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488nm处测定雪松松针中多糖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雪松松针中多糖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次数)进行考察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葡萄糖在0.005-0.030mg/m L(r^2=0.9993)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42%和2.24%(n=6);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14min,液料比22∶1(mL/g),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为10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多糖的含量为4.37%,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雪松松针中多糖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优选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稳定、合理、可行。 马趣环 石晓峰 沈薇 范彬 张孝天 刘东彦 王新娣关键词:多糖 紫外分光光度法 响应面法优化雪松松针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优化雪松松针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为响应因子,总木脂素含量为响应值,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优化雪松松针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8%、液料比25∶1、提取时间1.75 h。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总木脂素含量为99.2 mg/g,与理论预测值100.49 mg/g接近,相对偏差为0.65%。结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雪松松针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雷艳萍 石晓峰 刘东彦 王斌利关键词:总木脂素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雪松松针总黄酮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雪松Cedrus deodara(Roxb.)Loud.松针总黄酮工艺。方法 40%乙醇回流提取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有量。考察12种大孔吸附树脂(D-101、NKA-9、HPD100、AB-8、D4020、ADS-17、HPD826、HPD450、DM130、XAD-16、HPD722、HP-20)对总黄酮的吸附解吸能力;以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液p H值、上样量为影响因素考察最佳树脂吸附能力;以乙醇体积分数、除杂溶剂、乙醇洗脱用量为影响因素,考察最佳树脂解吸能力,优化富集纯化工艺。结果 HPD722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最好,最佳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3.85 mg/m L,上样液p H值4.0,上样量4 BV,乙醇体积分数70%,除杂溶剂4 BV水,乙醇洗脱用量2 BV,总黄酮纯度达到54.28%。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富集纯化雪松松针总黄酮。 刘东彦 石晓峰 胡鹏斌 沈薇关键词:雪松 松针 总黄酮 富集纯化 大孔吸附树脂 雪松松针HPLC特征图谱及6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雪松松针的特征图谱,同时测定其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二氢杨梅素、咖啡酸、阿魏酸、芦丁6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APCELL PAK-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300 nm,柱温30℃;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130723版本)对14批雪松松针进行相似度分析,同时对其6个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4批雪松松针样品的色谱图与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介于0.932~0.992之间,标定共有峰22个,并对其6个共有峰进行归属。14批样品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二氢杨梅素、咖啡酸、阿魏酸、芦丁6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4.312~1216.750μg·g^(-1)、5.246~12.533μg·g^(-1)、43.912~132.047μg·g^(-1)、50.791~145.021μg·g^(-1)、13.543~70.379μg·g^(-1)、82.763~243.758μg·g^(-1),结论:所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结合6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能较全面反映雪松松针内在化学成分质量,简便可行、快速准确,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张国强 李运 鲁艳梅 李婉玉 刘东彦 石晓峰 程显隆关键词: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 二氢杨梅素 咖啡酸 芦丁 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建立甘肃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甲醇-乙腈-0.1%磷酸(25∶13∶62),流速:1.0 m L·min-1,在360 nm波长下,对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在510 nm波长下,对紫斑牡丹花粉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薄层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重现性好;异鼠李素浓度在8.4~168.0μ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100.8%(RSD=2.36%),测得紫斑牡丹花粉中异鼠李素含量为3.21~8.91 mg·g^(-1)。总黄酮浓度在0.01~0.06 mg·m 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n=9)为101.06%(RSD=2.56%),测得紫斑牡丹花粉中总黄酮含量为9.44~15.96 mg·g^(-1)。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肃紫斑牡丹花粉的质量控制。 王新娣 石晓峰 王斌利 范彬 马趣环 刘东彦 沈薇关键词:异鼠李素 总黄酮 薄层色谱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斑牡丹花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2019年 对紫斑牡丹花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综合运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该花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其结构由HR-ESI-MS、1H和13 C 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腺苷(1)、芹菜素(2)、柠檬黄素(3)、8-甲氧基山萘酚(4)、槲皮素(5)、柠檬素-3-β-D-葡萄糖苷(6)、sexangularetin-3-O-y1-β-D-sophoroside(7)、limocitrin-3-O-y1-β-D-sophoroside(8)、芍药苷(9)、芍药内酯苷(10)、氧化芍药苷(11)、β-谷甾醇(12)、没食子酸(13)、肉豆蔻酸(14)、亚油酸(15)、对羟基苯甲醛(16)、邻苯二甲酸二戊酯(17)和蔗糖(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斑牡丹花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新娣 石晓峰 石晓峰 刘东彦 范彬 沈薇 沈薇关键词:乙酸乙酯提取物 化学成分 黄酮 萜类 雪松松针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3 2011年 目的研究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其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雪松松针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甲氧基杨梅素-3-O-(6″-O-乙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3′,5′-dimethoxymyricetin-3-O-(6′′-O-acetyl)-α-D-glucopyranoside,1]、杨梅素(myricetin,2)、2R,3R-二氢杨梅素(2R,3R-dihydromyri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2R,3R-二氢槲皮素(2R,3R-dihydroquercetin,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雪松酮A(cedrusone A),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刘东彦 石晓峰 李冲 王东东 张军民关键词:黄酮类 杨梅素 槲皮素 从雪松松针中提取、分离、纯化莽草酸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雪松松针中提取、分离、纯化莽草酸的生产工艺,该工艺以晾干的新鲜雪松松针为原料,以工业乙醇为提取溶媒回流提取,并经溶剂萃取、硅胶柱分离、重结晶生产莽草酸。本方法具有原料价格低廉,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循环使用,... 石晓峰 刘东彦 沈薇 范彬 王东东 张军民 马趣环牡丹花粉片糖配方优化及其消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2023年 目的:优选牡丹花粉片糖的配方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牡丹花粉片糖配方进行遴选;以牡丹花粉、填充剂和甜味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牡丹花粉片糖的感官指标、硬度、崩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牡丹花粉片糖的配方进行优化,并测定其模拟人体各消化产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优选出牡丹花粉片糖的最佳配方为牡丹花粉0.7 g,填充剂3.3 g,甜味剂1.7 g,该配方工艺的综合评分为6.39。模拟人体累加消化产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为91.56%和96.42%。结论:该牡丹花粉片糖配方工艺简便,易于操作,保留了花粉的特有风味,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 范彬 彭腾腾 王信 沈薇 马趣环 王新娣 刘东彦 尹盼盼 李海燕 石晓峰关键词: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