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传照

作品数:21 被引量:23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松林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阔叶
  • 3篇阔叶红松
  • 3篇阔叶红松林
  • 3篇红松林
  • 3篇保护区
  • 2篇凋落物分解
  • 2篇幼树
  • 2篇造林
  • 2篇樟子松
  • 2篇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蒙古栎
  • 2篇成活
  • 1篇单木
  • 1篇地理变异

机构

  • 2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带岭...

作者

  • 21篇刘传照
  • 6篇刘吉春
  • 4篇刘林馨
  • 4篇李景文
  • 4篇毛子军
  • 3篇葛剑平
  • 3篇秦泗华
  • 3篇张鹏
  • 3篇李俊清
  • 2篇詹鸿振
  • 2篇张维
  • 2篇刘瑞鹏
  • 2篇任淑文
  • 2篇杨传平
  • 2篇李兴欢
  • 2篇姚成滨
  • 2篇孙涛
  • 2篇李玉文
  • 2篇王凤友
  • 2篇李传荣

传媒

  • 9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吉林林学院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林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与...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0
  • 1篇1997
  • 3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4篇1990
  • 2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增温和不同凋落物基质质量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在土壤、水分相当的条件下模拟增温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及其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度水平下,不同凋落物质量(两种单一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的分解特性。利用碱式吸收法测量了凋落物分解累积释放CO2动态。将N浓度和C/N率作为凋落物质量参数,用呼吸产生CO2的积累值和凋落物质量损失率确定凋落物分解率。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单一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分解均有促进作用,在不同温度水平上,不同质量凋落物的分解特性有所差别,25℃和29℃条件下混合凋落物分解速率>蒙古栎单一凋落物>红松单一凋落物分解速率。然而,在31℃条件下混合凋落物与蒙古栎单一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差不大,二者均大于红松单一凋落物分解速率。
刘瑞鹏毛子军李兴欢孙涛李娜吕海亮刘传照
关键词:蒙古栎凋落物分解温度
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经营问题探讨被引量:2
1991年
凉水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部达里带岭支脉的东坡,伊春市带岭区的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28°53′20″,北纬47°10′50″,总面积6394公顷。本区保存了比较完整而典型的小兴安岭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混交林。这里森林类型多样,物种丰富,早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从五十年代初就开始林业科学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笔者根据以往资料和近年来的工作。对本区的森林植物资源及保护经营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刘传照张鹏任淑文刘军梅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凉水
天然枫桦红松林凋落量动态及养分归还量被引量:33
1989年
三年定位研究表明小兴安岭天然枫桦红松林年均凋落量有5.8t/ha(干重)。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格局是随着气候变冷有一明显秋季调落高峰期(9-10月)。凋落物每年养分的归还量:Ca、N、K、Mg、P,相应为67.0、56.9、14.8、9.5、和6.6kg/ha,总计155.0kg/ha。据测定阔叶树落叶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所有针叶的含量。尽管阔叶树的年凋落量仅占该混交林的年总凋落量的三分之一,阔叶树落叶仍有相当高的养分比例(43.4%)归还土壤。因此,红松林分的经营管理中,保留适当比重的阔叶树有利于土壤改良和促进林分生长。
李景文刘传照任淑文詹鸿振
关键词:凋落量养分归还量
枫桦红松林凋落物分解真菌生态群的研究被引量:13
1991年
小兴安岭枫桦红松林凋落物分解真菌生态群共签定出99属种,其中树上活体分解寄生菌10种、兼性菌5种,微型腐生菌36个属、腐生担子菌47种。根据凋落物分解真菌在分解过程中所处的生态位不同,分为四个生态群:叶面寄生分解真菌(以Melampsora, Uncinula等为代表)、叶面兼性分解真菌(以Mycosphaerella,Lophodermium为代表)、叶栖初生腐生分解真菌(以Lophodermium nitens为典型代表)、叶栖习居次生腐生分解真菌(微型真菌以Alternaria,Trichoderme等为代表,腐生担子菌以Clitocybe,Russula等为代表)。在凋落物分解真菌方面,为枫桦红松林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资料。
潘学仁黄永青刘传照
关键词:凋落物
红松和蒙古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升温与降水综合作用的响应被引量:11
2012年
研究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对典型植被类型建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对于预测森林群落的发展趋势、种质资源保育及森林抚育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以寒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和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法模拟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观察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种源地相比,蒙古栎种子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年均温+4.9℃,+330 mm)或降水减少(年均温+2.8℃,-249 mm)的条件下萌发率分别下降了13%和18%,但差异不显著。红松种子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的情况下萌发率比种源地提高了2.29倍,而降水减少时则下降了64%,不同的地点对红松的萌发率差异极显著;不同的温度、降水组合对红松和蒙古栎幼苗的生长均产生不同影响,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与降水减少的情况下,1年生蒙古栎幼苗的株高、基径和主根长度均有明显下降,与种源地差异显著,而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或降水减少的交互作用使蒙古栎幼苗和红松幼苗总生物量下降,尤其是在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加的条件下两种幼苗的生物量最小,分别比种源地下降了62%和20%。但统计分析表明,红松幼苗生物量在3个样地间没有显著差异。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化均降低了两种幼苗的根冠比,而比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
赵娟宋媛孙涛毛子军刘传照刘林馨刘瑞鹏侯玲玲李兴欢
关键词:生物量根冠比比叶面积
白桦林下红松人工更新技术的研究被引量:6
1993年
对30多年生的白桦林实行疏、皆伐后,光照、气温和土温明显提高,相对湿度降低。白桦林皆伐后,灌木、草本植物种类增加,盖度增大,白桦伐根萌生幼树大量出现,影响了红松人工更新幼树的生长,增加了幼林抚育的难度。白桦林疏伐后,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蓄积生长率为对照区的2.64倍。白桦林疏伐后进行红松人工更新,3a后保存率高达92.9%,而皆伐区只有54.5%。林冠下红松人工更新有效地避免了皆伐迹地上幼树的蹲苗现象,更新7a后幼树主要生长指标仅略低于皆伐区,但幼树生长良好,色泽翠绿,无早期分叉现象,适时疏伐上层阔叶树,红松幼树的生长将迅速加快,形成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刘传照李景文刘吉春戴方义李传荣
关键词:疏伐皆伐
提高红松更新和培育质量的研究
李景文葛剑平陈动刘传照刘吉春
该项目以天然红松林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长期定位研究。大面积调查和生产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学科理论综合地研究了混交林优质稳产更新和抚育的技术关键。主要内容:①运用年龄结构动态与树木空间格局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天然...
关键词:
关键词:更新树种混交林
丰林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27
2011年
丰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山脉的中段,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典型而完整的北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之一。本文从物质量与价值量的角度,采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等研究方法,对丰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6项主要功能共11个指标及其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丰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的总量为4122.90×104m3/a,固土能力为173.98×104m3/a,固碳量为63865.6t/a,释放O2的总量为170853.1t/a,积累营养物质总量为337.87t/a,吸收SO2量为2646.76t/a,削减粉尘量为376840.68t/a,提供负离子总计3.84×1023个/a。丰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经济价值为107273.34×104元/a,其单位面积价值为61658.43元/(hm2·a)。总价值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及固碳和释放O2的功能价值占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76.8%。以涵养水源价值占的比例最大,为31%,按各项生态功能价值的大小排序为:森林年涵养水源的价值>保育土壤的价值>固碳和释放O2的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净化空气的价值>积累营养物质的价值。
刘林馨刘传照毛子军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阔叶红松林的营养结构与动态特性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以营养动力学思想为指导,应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营养结构与动态,光合作用及其变化模式,营养空间与生物生产力,年龄结构与周期性波动,以及幼苗的分布格局。以营养关系为基础,对红松和阔叶树种的生态位分化进行了研究。为经营和发展阔叶红松林提供了依据。
李俊清朱春全柴一新张东力刘传照姚成滨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营养结构营养动态光合作用
樟子松种源区的初步划分
1992年
本文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10生樟子松种源试验的材料,采用方差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法,将10个樟子松地理种源归并为子代遗传性状相似的3个地理种源组。以划分的种源组为依据,参考气候因子的自然划分和阻隔基因交流的自然条件,把樟子松的天然分布区划分成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种源区(No、Ⅰ);呼伦贝尔沙地种源区(No、Ⅱ);黑龙江沿岸冲积沙地种源区(No、Ⅲ)。
杨传平刘传照刘吉春代方义秦泗华张维
关键词:樟子松主分量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