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丽
-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逍遥散抗抑郁有效部位的PK-PD结合研究
- 选题依据:抑郁症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预测其到2020年将要成为世界第二大致残性疾病,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的重视。因现有的西药具有复发率高和副作用大等问题,从中药中研发理想的抗抑郁药就成为研究热点。逍遥散作为传统的抗抑郁名...
- 刘佳丽
- 关键词:逍遥散抑郁症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的大鼠脑组织GC-MS代谢组学研究
- 目的:寻找抑郁症模型大鼠脑组织中潜在的标志性代谢产物,探究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逍遥散低、中、高三种剂量的药物对大鼠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动物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集脑组织,经GC-M...
- 刘佳丽杨岚郑兴宇秦雪梅高晓霞
- 关键词:逍遥散抗抑郁脑组织GC-MS代谢组学
- CUMS诱导抑郁大鼠血清和海马中神经递质的变化
- 郭秉荣杨岚刘佳丽秦雪梅高晓霞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柴胡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筛选与活性
- 目的 分离制备柴胡多炔化合物并研究其抗抑郁活性.方法 采用传统提取分离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跟踪法,从柴胡中提取分离得到4种多炔类化合物(RB1~RB4),通过NMR(1H-NMR,13C-NMR和1H-1 H-COSY)、...
- 刘佳丽方媛高晓霞秦雪梅
- 关键词:柴胡活性成分抑郁
- 逍遥散中多炔化合物在CUMS模型大鼠体内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
- 目的 以逍遥散给药后CUMS模型大鼠血液中4个多炔类活性成分为模型药物,探讨逍遥散复方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思路与方法.方法 CUMS模型大鼠灌胃给予逍遥散231.5 g/kg(生药量),采用超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
- 张峰方媛刘佳丽秦雪梅高晓霞
-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 一种组合物,由(2Z,8Z,10E)-2,8,10-十五烷三烯-4,6-二炔-1-醇和(2Z,8E,10E)-2,8,10-十五烷三烯-4,6-二炔-1-醇按1:1~4的比例组成,或由(2Z,8Z,10E)-2,8,10...
- 高晓霞周玉枝秦雪梅刘佳丽李震宇张丽增田俊生
- 文献传递
- 基于UPLC-PDA法逍遥散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血清药物化学初探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明确大鼠ig给予逍遥散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XYP-A)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与结构。方法建立大鼠ig给予XYP-A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UPLC-PDA色谱分析方法。对全方石油醚萃取物及柴胡(红柴胡)、当归、白术各单方石油醚萃取物分别ig给予大鼠后血清样品色谱图进行比较,分析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比较保留时间、UV扫描图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其定性。结果大鼠ig给予XYP-A后,血清中共检测到20个入血成分,其中12个为原形成分,分别来源于柴胡9个、当归2个、白术1个,另外8个为代谢产物,并指认了4个原形成分,分别为藁本内酯、白术内酯II、2,8,10-十五烷三烯-4,6-二炔-1-醇和柴胡炔醇。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行,血中检测到的20个移行成分很可能是逍遥散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阐明该方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 刘佳丽杨岚崔杰郭秉荣秦雪梅高晓霞
- 关键词:逍遥散血清药物化学移行成分
-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诱导的抑郁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并配合孤养诱导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过程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探讨神经递质作为诊断抑郁症的客观、可量化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CUS并配合孤养模型建立抑郁大鼠动物模型,以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旷场实验(穿格数和直立次数等)结果评定大鼠行为学的动态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D)测定血清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左旋多巴(L-DOPA)、5-羟基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酪氨酸(Tyr)和色氨酸(Trp)等10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对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旷场数据等行为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行为学与神经递质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期间第14天,模型组直立次数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22天,模型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穿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期间第6天,模型组Tyr和5-HIA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9天,NE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22天,NE和5-H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15和22天,NE,5-HIAA,HVA和5-H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NE,HVA和5-HT的变化趋势为降低的程度逐渐增大,与行为学结果变化趋势接近;而Tyr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5-HIAA,L-DOPA,DA,DOPAC,Trp和E呈波动性变化。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可代表93.47%的信息,结果可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HT,NE和HVA与第一主成分的相关性好。结论 血清中神经递质在CUS诱导抑郁样行为过程中呈动态变化,其中NE,5-HT和HVA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鼠的抑郁状态和程度,可作为诊断抑郁症的临床辅助指标。
- 郭秉荣杨岚刘佳丽秦雪梅高晓霞
-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递质
-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在制备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
- 一种组合物,由(2Z,8Z,10E)-2,8,10-十五烷三烯-4,6-二炔-1-醇和(2Z,8E,10E)-2,8,10-十五烷三烯-4,6-二炔-1-醇按1:1~4的比例组成,或由(2Z,8Z,10E)-2,8,10...
- 高晓霞周玉枝秦雪梅刘佳丽李震宇张丽增田俊生
- 文献传递
- 柴胡中多炔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定量测定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柴胡Bupleuri Radix中多炔类化学成分及其在不同基原和不同产地柴胡中的量。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向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色谱等色谱方法对柴胡中多炔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UPLC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基原的柴胡根中多炔类化合物的量。结果从柴胡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多炔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Z,8Z,10E)-2,8,10-十五烷三烯-4,6-二炔-1-醇(1)、(2Z,8E,10E)-2,8,10-十五烷三烯-4,6-二炔-1-醇(2)、(2Z,8Z,10E)-2,8,10-十七烷三烯-4,6-二炔-1-醇(3)和柴胡炔醇(4);经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基原和不同产地的柴胡中4种多炔类化合物的量差异较大,且产地差异大于种间差异。结论 4个化合物两两互为顺反异构体,且以异构体组合物存在时较稳定,其中,化合物1和3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柴胡炔醇A和柴胡炔醇C;UPLC测定法简便,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柴胡中多炔类化合物的定量检测方法。
- 方媛张峰刘佳丽周玉枝田俊生秦雪梅高晓霞
- 关键词:柴胡U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