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江
- 作品数:45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新的估计流长度分布的方法
- 2008年
- 为提高流测量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小其所消耗资源,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测量流长度分布的估计方法。对到达的报文进行抽样后,用两个哈希函数来确定更新相应计数单元的值,定期收集计数空间中的数据进行离线处理。利用EM算法和最小二乘法,得到了流长度分布。通过应用于来自不同网络的数据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流分布的估计是精确的。
- 马靖善陈世亮赵雪露刘卫江
- 关键词:网络测量IP流哈希函数
- 多项式代数与半群代数中Groebner-基的关系被引量:6
- 2002年
- 本文讨论了多项式代数的理想的Groebner-基与半群代数中Groebner-基的关系,并得到一个转换定理.
- 刘卫江
- 关键词:多项式代数半群代数
- 解仿射多项式系统的结式消元法被引量:2
- 1998年
- 在仿射变换下给出一种结式消元法的充要条件,并由此给出解仿射多项式系统的变换消元法.利用变换消元法可以把代数簇分解成纯d维的子簇,并把代数簇表示为d+1维子空间上的超曲面形式和一系列的消元多项式组,且能求出全部孤立解。
- 罗洪勇刘卫江
- 关键词:多项式系统代数簇
- 一种快速加权支持向量机训练算法被引量:1
- 2007年
- 给出了一种利用目标函数的二阶信息选择工作集训练加权支持向量机的算法,导出了加权支持向量机的KKT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与利用目标函数的一阶近似信息选择工作集的训练算法相比,该算法减少了训练迭代次数,特别是训练集规模较大时,该算法的收敛速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 秦玉平艾青刘卫江
- 关键词:加权支持向量机工作集目标函数
- 一种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算法被引量:13
- 2007年
- 由于Elman肌神经网络具有动态记忆功能,作为有效的系统辨识工具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这种网络学习速度太慢,制约了其向前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加速收敛过程,提出了用Rprop算法改进Elman神经网络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布尔序列预测问题中。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可有效提高网络收敛速度,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
- 王艳秦玉平张志强唐政刘卫江
- 关键词:ELMAN神经网络
- 奇特征正交几何上Cartesian认证码的构作被引量:1
- 1997年
- 在奇特征的正交几何空间中构作一个Cartesian认证码,并且计算出认证码的参数,成功的模仿了攻击概率和替换攻击概率.
- 刘卫江王艳
- 关键词:认证码奇特征正交几何有限域
- 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查询优化算法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的分散存放和冗余给故障恢复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使得分布式查询处理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如何快速准确的查询用户想要的数据成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介绍了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常用的查询优化算法的思想,分析了优缺点,给出了算法选择的方法。
- 王艳秦玉平刘卫江
-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
- 利用报文抽样和可逆的Bloom Filter实现长流识别被引量:2
- 2007年
- 针对高速网络的发展和利用哈希技术在识别长流时难以还原主机信息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报文抽样和可逆的Bloom Filter识别长流的算法。采用带有部分主机信息的哈希函数,利用哈希串的重叠和数量上的一致性,能够很方便的还原出主机的信息。给每个哈希函数独立的存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哈希过程所带来的内部冲突。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可以精确地获得长流的标识与长度信息。
- 刘卫江景泉白磊
- 关键词:报文抽样哈希阈值信息还原
- 分布式ORACLE数据库的安全策略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安全性在多用户 Oracle 应用程序的开发进程中是一个主要问题,对分布式 Oracle 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给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数据库安全控制策略和机制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适用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基于角色的安全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共享资源的可靠性。
- 王秀敏刘卫江杨玉强
- 关键词:安全性WEB浏览器管理信息系统ORACLE数据库加密
- TCP流的宏观平衡性被引量:7
- 2006年
- TCP流显式的连接建立和关闭过程决定了完整的TCP流的不同类型TCP报文之间在数量关系间保持一种宏观平衡性,这种数量间的约束所表现出的宏观平衡性可以用来揭示网络流量行为规律,识别网络流量行为异常的存在,从而可以成为网络安全监测和网络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定义了TCP流宏观平衡性的相关测度,根据TCP流的到达模型和流长模型建立了测量误差的模型,并以此导出了实际测量模型和判断正常与异常的临界点.通过实验和仿真对这些测度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这些测度和临界点的可用性.
- 龚俭彭艳兵杨望刘卫江
- 关键词:TCP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