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洁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_1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采用RAPD-PC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草鱼、赤眼鳟及其正、反交子一代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率高、多态性高的有效引物,对4个群体共120尾个体样本进行扩增,获得115个基因位点,扩增产物大小集中在300~3 000 bp,草鱼、正交F_1、赤眼鳟和反交F_1多态位点率分别为85.22%、77.39%、80.87%和70.43%,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392 4、0.396 9、0.443 3和0.358 3。结果表明,赤眼鳟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正交F_1的遗传多样性优于草鱼,反交F_1的多样性最差。遗传同源性和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正交F_1和反交F_1与赤眼鳟的遗传关系更近。种群平均遗传分化指数为0.302 6,表明4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30.26%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
- 刘巧林刘宇洁刘宇洁孙念
- 关键词:草鱼杂交RAPD
- 中国大鲵胚胎发育形态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观察在全人工繁育条件下大鲵的胚胎发育及器官的形成过程,对比仿天然生态养殖的大鲵胚胎发育过程,对大鲵从受精卵到孵化为幼苗出膜进行了连续系统的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人工繁育的大鲵在胚胎发育至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有明显的"神经沟出现"、"视泡形成"和"心脏跳动"的特征,因而在传统分期的基础上增加了"神经沟期"、"视泡形成期"和"心脏跳动期",从而将大鲵的胚胎发育过程细化为23个时期;虽然同种大鲵的人工繁育和仿生态养殖方式绝大部分发育时期的外形特征基本相同,但在卵裂期和神经胚期依旧存在差异;并利用人工繁育技术,提高其孵化率,为进一步研究大鲵的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材料.
- 姚一彬周伟肖调义刘巧玲刘敏刘宇洁
- 关键词:胚胎发育器官形成
- 赤眼鳟Mx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其经GCRV攻毒后的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为研究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Mx蛋白(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的功能,采用简并PCR和SMART RACE方法从赤眼鳟脾脏中克隆得到Mx基因全长cDNA,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同源性,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其在脾、肝、肠、肾等9个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Reovirus of Grass carp)GCRV-104后不同时间点赤眼鳟Mx的时空表达规律。结果表明:赤眼鳟Mx基因cDNA序列(ScMx)全长2325 bp,包含5′-UTR 40 bp,3′-UTR 371 bp和ORF 1884 bp,共编码627个氨基酸,其编码的Mx蛋白分子量约为70.9 kD,理论等电点pI为8.25,具有脊椎动物Mx蛋白共有的结构特征;赤眼鳟Mx与鲫鱼Mx3同源性最高;Mx在赤眼鳟脾、肝、肠、肾等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脾脏次之,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经GCRV-104病毒感染刺激后,ScMx在肝和脾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均在48h到达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0倍(肝)和5倍(脾),且在这两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相似,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波动型变化趋势。研究表明ScMx参与了赤眼鳟抗GCRV-104病毒的免疫反应。
- 彭慧珍刘敏刘巧林肖调义苏建明许宝红刘宇洁
- 关键词:MX基因全长C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