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广宁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预警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库区
  • 2篇失稳
  • 2篇破坏模式
  • 1篇岩体
  • 1篇软弱
  • 1篇软弱夹层
  • 1篇三峡水库
  • 1篇失稳模式
  • 1篇水库
  • 1篇推式
  • 1篇倾角
  • 1篇危岩
  • 1篇危岩体
  • 1篇稳定性
  • 1篇峡谷
  • 1篇斜坡
  • 1篇煤层
  • 1篇煤层开采
  • 1篇UDEC

机构

  • 7篇宜昌地质矿产...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刘广宁
  • 7篇彭轩明
  • 5篇黄波林
  • 2篇董好刚
  • 2篇陈小婷
  • 1篇陈州丰
  • 1篇陈立德
  • 1篇霍志涛

传媒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缓倾层状高边坡典型破坏模式及宏观判据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缓倾层状高边坡是三峡库区典型的岸坡结构之一,其稳定性主要由岩体结构和岩性组合决定。通过对长江上游云阳—江津100个高边坡详细调查,针对缓倾角层状岩质边坡特殊情况,考虑其形成机理将三峡库区缓倾层状高边坡典型破坏模式概化为风化-崩落型、压剪-滑移崩落型、拉剪-倾倒崩落型、拉裂坠落型4种破坏模式。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指导,结合实例分析了4种破坏模式的基本特征。从陡崖(坡)断面形状、主控结构面特征、优势面数目、节理密度以及岩性等方面构建了缓倾层状边坡破坏模式的宏观判据。经云阳—江津100个高边坡现场验证,利用这些宏观判据判识的破坏模式与实际相符。
董好刚彭轩明陈州丰刘广宁霍志涛
关键词:三峡库区破坏模式
重庆市涪陵区厚层软硬相间岩体失稳模式被引量:6
2009年
重庆市涪陵区厚层软硬相间公路高边坡的详细调查发现,不同的岩层产状,不同开挖方向其斜坡变形破坏模式不同。本文根据野外实例总结了不同岩层产状与开挖方向对应的破坏模式,平缓层状斜坡破坏方式有滑塌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中倾角层状斜坡破坏方式有顺层滑移和崩塌;高陡倾角层状斜坡坡破坏方式有滑移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表明斜坡变形破坏地质力学模式与斜坡岩体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对不同倾角的斜坡岩体破坏方式研究,可以达到系统评价预测斜坡稳定性的目的;通过公路开挖对不同产状岩层可能造成灾害的预期,可以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大型灾害的发生。
黄波林刘广宁彭轩明
关键词:破坏模式
三峡水库西陵峡峡谷段岩质岸坡类型分析
2008年
在岩质岸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中,控制岸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岸坡岩性组合特征、岩体结构类型和岸坡结构类型。它们的组合构成了岸坡的基本地质模式,并且组合类型通常决定了岸坡的稳定状况及主要变形破坏方式和规模。选择密度作为划分岩体结构工程分区的依据,对西陵峡峡谷段岩质岸坡岩体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三峡库区岩质岸坡类型划分的分类方案,为三峡库区岩质岸坡破坏模式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黄波林刘广宁彭轩明
三峡库区巫山县望霞乡廖家坪高陡斜坡失稳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廖家坪高陡斜坡详细勘查结果表明廖家坪坡体上分布有7层软弱层,发育有两组高倾角节理,相互垂直,形成众多危岩体岩柱。上部软弱层为蠕滑层,悬崖壁存在的众多危岩体及岩柱以软弱层为基底。根据平推式滑坡的变形失稳机理分析,计算其起动临界水头高度,认为该斜坡上部坡体平推式滑动的可能性较小。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认为由于基础风化压缩,也可造成硬岩拉张,形成次生倾倒破坏;采用离散元分析验证了廖家坪高陡斜坡倾倒破坏演化过程,模拟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变形破坏现象完全一致,表明该高陡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倾倒失稳模式。这一破坏模式的判定为廖家坪高陡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黄波林刘广宁彭轩明
关键词:软弱夹层
猴子包危岩体变形机理及稳定性预测被引量:7
2008年
猴子包危岩体位于巴东县信陵镇火焰石村长江右岸。危岩体由包含层间错动带等软弱夹层的层状灰岩组成,下伏煤系软岩,具有上硬下软的结构;西侧陡崖下部采煤,斜交坡面的陡倾角裂缝将陡崖切割成链条式块状结构,发生多次崩塌。结合本区发生的崩塌,分析了猴子包危岩体形成发育的环境地质条件、变形失稳的机理和力学模式;运用力学图解的方法对危岩体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危岩体在自然状态下是稳定的,在地震及动水压力作用下不稳定,破坏方式为倾倒,视倾角αs(合力角)达到临界倾角α0是危岩体从变形到倾倒崩塌的拐点。
董好刚彭轩明陈立德刘广宁
关键词:稳定性
巫山县望霞乡桐心村危岩体变形破坏机制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本文通过详细调查危岩体所处斜坡变形现象发现,斜坡下部有约1m厚煤层被开采,斜坡上有塌陷和岩体开裂两种变形现象,两种变形均在继续发展;且这两者均与煤层开采有较大关联。工程地质类比法认为采煤引起的沉陷-掀斜变形机制对地表变形起主导作用。采用UDEC数值模拟表明,煤层开采后,位移变形由下向上传递。地表沉陷量向临空面增加,水平位移量也向临空面增加。上部坡体变形受垂直裂隙控制,下部坡体变形受水平层面和煤层控制;整体形成沉陷-掀斜。计算变形曲线显示变形有两个阶段,突破式跳跃变形阶段和缓慢变形阶段;如果没有新的开采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体最终会自行稳定下来。临空面的孤立危岩体在斜坡系统平衡后仍有较大速率,其稳定性较差,建议对其进行清除。
黄波林陈小婷刘广宁彭轩明
关键词:煤层开采变形破坏机制UDEC
三峡库区平缓层状软硬相间斜坡变形模式变化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三峡库区发育大量软硬相间斜坡岩体,其变形机制复杂多变。以涪陵岩上危岩体为例,分析塑流-拉裂型斜坡的变形控制因素为厚层软基;以云阳云江路高边坡为例,分析压致-拉裂型斜坡的变形控制因素为薄夹层。采用应力分析的方法,对两种类型的岩体破坏进行了分析。塑流-拉裂型斜坡岩体以岩石的拉张破坏为主;滑移-压致拉裂型斜坡岩体以岩石的压张破坏为主。两种模式在结构上的差别为软岩厚度的差别。以巫山望霞危岩体为例说明,当软岩厚度处于相间位置时,其变形模式为复合模式。因此斜坡内部的岩体结构类型与斜坡变形破坏地质力学模式有着密切关系,斜坡结构变化则变形模式相应变化,其模式可能为过渡的复合式。这一认识对判断单个平缓软硬相间斜坡的变形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陈小婷黄波林刘广宁彭轩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