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斌
- 作品数:9 被引量:17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筛选及培养条件对分解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1
- 2004年
- 以麦秸垛下的土壤和麦秸堆肥为材料 ,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 ,经过多代淘汰及其不同系之间的组配 ,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用羧甲基纤维素 (CMC)糖化力法和纤维素减重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复合系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滤纸、棉花、稻草、CMC Na和葡萄糖为碳源时 ,复合系在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碳源 (如滤纸、棉花 )存在时表现出高的纤维素分解活性 ;利用蛋白胨和酵母粉作氮源时的纤维素分解活性远高于硝酸铵、尿素等无机氮源 ;以滤纸和酵母粉作为惟一碳、氮源时 ,最适发酵质量浓度分别为 2 5和10 0 g·L-1,其分解活性最高峰均出现在发酵第 5天。最适纤维素分解的 pH为 8 0。最适纤维素分解温度为 6 0℃ ,大于 6 0℃的高温抑制复合系对纤维素分解 ;复合系的适宜溶氧量 (DO)为 0 0 7~ 0 16mg·L-1,过高过低的溶氧量均抑制纤维素分解。复合系的微好氧特点对堆肥工程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 王伟东崔宗均牛俊玲朴哲刘建斌
-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纤维素分解
- 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秸秆的分解能力及稳定性
- 以天然水稻秸秆为材料测定了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木质纤维素的分解能力;并在不同条件保藏、高温处理以及利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复合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系MC1在50℃液体静止培养条件下8~10天,...
- 王伟东刘建斌王小芬杨洪岩崔宗均
-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DGGE
- 文献传递
- 快速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秸秆的分解能力及稳定性被引量:43
- 2005年
- 以天然水稻秸秆为材料研究了快速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细菌复合系MC1对木质纤维素的分解能力;并在不同条件保藏、高温处理以及利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复合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系MC1在50℃液体静止培养条件下8~10d,把培养液2%干重的水稻秸秆完全分解溶化;经过9d的培养,水稻秸秆的总干重减少81%,其中纤维素减少99%,半纤维素减少74%,木质素减少51%.连续继代培养4a、常温干燥保存4a、-20℃冷冻藏4a、培养液直接在室温和4℃保存1a、90℃处理30min仍具旺盛的分解能力并稳定传代.平板培养基培养证明MC1全部由细菌组成,16S rDNA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检测结果,在6个月内主要条带几乎没有变化,说明MC1的菌种组成相当稳定.MC1对纤维素的分解利用具重要前景.
- 王伟东崔宗均王小芬牛俊玲刘建斌Igarashi Yasuo
- 关键词:稳定性
-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的稳定性被引量:27
- 2005年
- 对筛选到的一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通过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了菌种的组成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连续继代培养的第74~83代复合系的菌种组成没有变化,非常稳定.多代继代培养过程中各代的pH值变化趋势一致,pH值从发酵开始的8.7下降到纤维素旺盛分解时的6.5以下;随着分解结束,pH值逐渐恢复到发酵开始时的水平并保持稳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多代继代培养后复合系各代的滤纸纤维素分解率和CMC糖化差异很小;在发酵液起始pH 4~10的范围内,复合系对pH值具有缓冲能力,并正常分解纤维素;经过70~100℃高温处理10min后再转接的复合系对纤维素仍然具有分解能力,功能稳定.
- 王伟东崔宗均杨洪岩朴哲刘建斌吕育才
-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稳定性
- 堆肥中高效降解纤维素林丹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功能被引量:26
- 2005年
- 以4种高温期的堆肥样品为材料,经2种筛选方法、多代淘汰及其不同系之间优化组合,最后筛选驯化出一组能有效降解纤维素和林丹的复合微生物菌系.该复合系对滤纸、脱脂棉、稻秸粉和锯末等不同纤维素材料均有较强分解能力,相比之下对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碳源(如滤纸、脱脂棉)分解活性更高.两者的CMC糖化活性在第5d都达到40U以上,分解率达到95%以上.该复合菌系能在较大的pH范围内保持高的纤维素林丹分解活性,在pH为7.0、8.0、9.0条件下林丹降解率均较高,达到45%以上,而纤维素分解率也都在90%以上.而且在pH6~9之间的培养条件下,林丹降解与滤纸分解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
- 牛俊玲李国学崔宗均王伟东刘建斌
- 关键词:堆肥复合系
- 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及接菌剂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7
- 2006年
- 堆肥化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群体特征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堆肥化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在数量上遵循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各种微生物耐热性决定其数量;一般细菌数量最多,尤其在高温期占绝对优势;放线菌和真菌在高温前和高温过后才繁殖较多。各种菌对不同物质成分的分解作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至于微生物制剂的接种效果一直争论不休,肯定的意见和否定的意见都有大量的证据和理由。但应该指出只有数量足够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和适合它们的条件都具备时堆肥化才能快速进行,创建有益分解微生物群体和创造适合这些微生物群体的条件是不可分割的配套措施。
- 王伟东刘建斌牛俊玲吕育财崔宗均
- 关键词:堆肥化
- 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1对稻秆的分解过程及pH值动态
- 对MC1分解稻草纤维素过程中溶氧量(DO)和pH值的特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C1在旺盛分解稻草纤维素时适合的溶解氧(DO)范围为0.01~0.12mg/L,纤维素分解过程中pH值在6.0~8.5范围内,随着分解...
- 刘建斌王伟东杨洪岩王小芬崔宗均
-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PH值溶氧量
- 文献传递
- 供氧方式及供氧量对堆肥发酵进程的影响被引量:33
- 2006年
- 对于麦秸、牛粪和鸡粪为原料的堆肥系统,通过翻堆和强制通气实现微好氧和好氧处理,测定了各种发酵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微好氧处理堆体内氧浓度始终小于1.5%,而通气处理堆体的氧浓度始终在4%以上;微好氧处理50℃以上高温期为23d,比通气处理多6d,而通气虽然高温期短但后期温度下降慢;微好氧处理的半纤维素含量从发酵开始时的13.86%下降到堆肥结束时的7.99%。纤维素含量由21.45%下降到16.07%,而通气处理最终半纤维素含量为8.50%,纤维素含量由21.45%下降到18.02%;从各种成分的下降曲线看,微好氧处理为一次下降。而通气处理基本为缓慢的2峰曲线.从硝酸根浓度、温度和C/N综合评价产物的腐熟度。微好氧处理进入腐熟约经35d,而通气处理经45~50d才进入腐熟.富集培养堆肥样品的试验证明0.01~0.05mg/L的微好氧和50~60℃高温是纤维素分解的最适宜条件.
- 王伟东王小芬刘建斌高丽娟李献梅崔宗均
- 关键词:微好氧通气堆肥化木质纤维素
- 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性质及其酒精发酵初探
- 木质纤维素是全球最丰富的光合产物,但因分解难,不仅未能利用好,反而成为难处理的废弃物。分解利用木质纤维素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一直没有解决天然木质纤维素的分解难题。本研究利用限制性培...
- 刘建斌
- 关键词:木质纤维素酒精发酵分解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