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才
-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千古绝构——真武阁
- 2006年
- 先人建房遵循“天人合一”原始生态观,把房屋作为人与自然视为一体,适应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蔼相处,合理利用资源,不破坏自然资源,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循环的生态环境。在自然灾害的袭击下,真武阁的匠师们泰然自若,利用唯物辩证的哲学理念和老子学说的思想,在建筑结构力学上,以动求静、以虚代实、以柔克刚。以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虚实相间、刚柔互补、阴阳合一、化弊为利、动静平衡、适量适度,求得整体结构的平衡与稳定,使真武阁屹立四百三十多年。实在十分出色,令人惊讶!他们采用以穿斗杆栏式结构为基础,以可动的杠杆结构为核心,取得建筑结构内力与外力矛盾的辩证统一而取得平衡和稳定,使真武阁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在建筑构图造型上,打破常规“,胆大妄为”,以逆反思维构思出震人心弦的绝技,在局部推敲及装饰处理出奇招,使真武阁增添更加翠丽、活泼、轻巧、豪放、潇洒的风采。
- 刘彦才刘舸
- 关键词:天人合一以柔克刚
- 广西传统民居杆栏建筑文化内涵的剖析被引量:2
- 2000年
- 刘彦才
- 关键词:文化内涵
- 中国民族传统建筑内涵与设计借鉴被引量:7
- 2003年
- 建筑中的民族风格地方特点出自地理、气候、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伦理等天时地利人和,植根于自然,依托于天地人和。而民族传统建筑则是因功能、时空、环境而创意,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巧妙地融合,再现自然,富含人情伦理。因此可以从民族传统建筑中的群体布局,平面布置,空间技艺,乡土建材,细部巧设中吸取民族地方的内涵、符号,与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有机的结合,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点的新时代建筑。
- 刘彦才
- 关键词:文脉多姿秀丽
- 侗乡建筑的奇葩-----戏台
- 人类是有灵性情感的群体,物质生活获得基本要求后,自发地转入情感和视觉的精神生活要求, 出现戏台建筑,它与社会、文化、信仰、习俗、气候、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必然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侗族戏台平面虽简洁,但简练中见...
- 刘彦才
- 文献传递
- 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向被引量:2
- 2000年
- 本文作者指出;21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生产发展较少依靠于自然资源,而是越来越多依靠知识才库;与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有千丝万联的建筑,必将迎来新的挑战,随之而来设计观念更新,人类生存环境优化,建筑空间的开发,能源多元化与节制再生,以及对建筑材料新的要求,必将是建筑界同仁所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文章所牵涉领域颇广,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 刘彦才
- 关键词:建筑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仿生建筑
- 中国传统民居语汇与设计借鉴
- 一、引言我国建筑创作经过几十年长期对中华民族探讨后,从改革开放时期起转向“崇洋仿古”,刮起一股“欧陆风”,把欧洲各个时期的流派堆积成“建筑快餐大拼盘”,既无建筑构图理论标准,又欠引人感憾的传统地方的内涵,更无建筑创作意境...
- 刘彦才
- 文献传递
- 建筑创作的源泉——传统民居被引量:3
- 1998年
- 1、引言 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因社会条件、历史背景,自然条件,宗教信仰,思想意识,传统生活习惯形成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建筑风格。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她记录了中华各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精神和物质文明辉煌灿烂财富的总和。 建筑风格特点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避免的不平衡性,在大气候、大环境下建筑随着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材料、交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传统建筑受到很大的冲击,建筑呈现出不少千篇一律方盒子,大有出现“国际化”建筑的趋势。当提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时,矫枉过正。
- 刘彦才
- 关键词:传统建筑传统民居建筑创作建筑风格
- 中国传统民居语汇与设计借鉴
- 刘彦才
- 中国风水——营造生态建筑的先驱
- 2007年
- 21世纪是生态世纪,在20世纪前车之鉴的反思精神之下,追思中国风水思想是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顺应天道、保护自然、以自然为友,天时地利人和保持地球生态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以今天的科学理论为武器,去发掘和揭示其真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掉迷信的糟粕,取其科学的精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更深入的反思,中国风水有价值的精华,将会得到发扬和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 刘舸刘彦才
- 关键词:中国风水天人合一共生共荣生态建筑自然空调
- 略论宋构明建之奇葩—大士阁
- 社会是人类群居的载体,人与建筑则是载体的主角,社会、文化、经济、生产技术水平的差异,在建筑上有直接的反映。建筑是自然环境的朋友,适应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使资源可待续发展,保持生态循环;由此各地产生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格...
- 刘彦才刘舸
- 关键词:亚热带气候天人合一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