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民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生存相关基因的胰腺导管腺癌的预后模型构建及验证的研究
- 2023年
-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进展快速、容易转移和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临床常用的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未能满足临床需要。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敏感的准确的预后模型来评估PDAC患者的预后。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获得PDAC患者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以及细胞亚类的Marker基因,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接着利用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和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使用R软件构建了一个含有12个生存相关的Marker基因(EMILIN1、ACTA2、TAGLN、KRT7、KRT19、ITGA3、CD59、CD44、NPM1、ENO1、VAPA、EIF4A2)的预后模型,该模型对TCGA数据库的训练集和GEO数据库的验证集的PDAC患者进行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分组,其生存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相似地,TCGA数据库的PDAC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期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4和0.681,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性能。结论 该预后模型可准确地评估PDAC患者的预后。
- 刘志民方敏
-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预后模型转录组测序
- 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与肿瘤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升高的原因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 026例肿瘤患者(其中,肝癌933例,胆管癌48例,胰腺癌45例)肝功能,将肝癌患者血清胆红素、清蛋白、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异常者作为肝功能异常组,其余为肝功能正常组;根据有无胆道梗阻,将胆管癌和胰腺癌患者分为胆道梗阻组、无胆道梗阻组。采用速率法检测其血清LAP,设LAP>70U/L为阳性,≤70U/L为阴性。结果肝癌患者中,肝功能异常组患者血清LAP值及LAP阳性率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胆管癌和胰腺癌胆道梗阻组患者血清LAP值及LA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胆道梗阻组(P<0.05)。结论 LAP升高可作为判断肝癌合并肝细胞损伤的指标之一;对胰腺癌和胆管癌患者,LAP升高可提示伴有胆道梗阻;但LAP不宜作为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
- 王磊黄玲莎李美琴黄浩黄昭东刘志民
- 关键词:亮氨酸氨基肽酶肝肿瘤胆管肿瘤胰腺肿瘤
- 基于单细胞测序分析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微环境研究
- 2023年
-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最主要的胰腺癌类型,大多数侵袭性强,进展迅速,由于肿瘤内异质性在临床治疗中常出现耐药现象。本研究旨在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索PDAC的肿瘤微环境从而进一步研究其肿瘤异质性。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得PDAC的单细胞测序数据,使用R软件的Seurat包对细胞样本进行聚类,接下来使用R软件的Seurat包对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标志(Marker)基因进行特定筛选,并绘制tSNE散点图和小提琴图以及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 使用R软件将组织内细胞分成7大类(包括肿瘤细胞和TAMs),其中REG1A和REG3A在肿瘤细胞中显著表达,COL1A1和COL3A1在TAMs中显著表达。另外,我们还对肿瘤细胞和TAMs的Marker基因进行了KEGG富集分析,展示了相应富集的信号通路。结论 REG1A,REG3A,COL1A1和COL3A1一定程度上可影响PDAC的肿瘤微环境。
- 方敏刘志民
-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肿瘤微环境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肺癌诊断的价值被引量:22
- 2009年
- 目的:评价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提高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疾病组(P<0.05);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6%,40.0%,76.0%,64.0%;4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87.2%;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在鳞癌的阳性率最高为87.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癌阳性率最高为76.9%;癌胚抗原在腺癌的阳性率最高为86.0%;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其他类型肺癌阳性率最高为81.3%。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可弥补单一指标的不足,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江红李佩章雷考宁刘志民
- 关键词:肺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 AFP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清AFP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7~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CC患者118例(HCC组),非肿瘤患者88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AFP水平,应用SNaPshot技术对AFP基因rs4024和rs737241位点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rs7372412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HCC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A或AA基因型的个体患HCC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的0.543倍(P=0.037,OR=0.543,95%CI:0.306~0.965);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患HCC的风险是携带G等位基因个体的0.573倍(P=0.008,OR=0.573,95%CI:0.379~0.865)。血清AFP水平与年龄、巴塞罗那(BCLC)分期和肝癌病理分级(EDSON)相关(均P<0.05),且年龄越大,血清AFP水平越低(P=0.001,OR=0.172,95%CI:0.059~0.501);BCLC分期越高,血清AFP越高(P=0.000,OR=4.420,95%CI:2.003~9.752);EDSON分级越高,血清AFP越高(P=0.033,OR=2.335,95%CI:1.068~5.102)。结论AFP基因rs737241位点多态性可能与HCC的遗传易感性有关。血清AFP水平可能与年龄和HCC的发展及恶化相关。
- 黄玉亮吴君荣赵惠柳刘志民梁艺华黄昭东朱波
- 关键词: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细胞癌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性
- CYFRA21-1、CA199、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清CYFRA21-1、CA199、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PHC患者65例、肝良性疾病组47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其血清AFP、CYFRA21-1、CA199水平。结果:PHC患者血清AFP、CYFRA21-1、CA199阳性率分别为72.3%、44.6%、41.5%;AFP、CYFRA21-1、CA199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达93.8%,与单项AFP检测阳性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FP、CYFRA21-1和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 赵惠柳黄昭东刘志民雷考宁黄金莲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甲胎蛋白
-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69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值。结果: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组中的敏感性为78.7%;治疗后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和/或转移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深度有关,与病理分级和肿瘤生长方式无相关性。结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辅助诊断和疗效判断及预后监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王英黄玲莎黄文成刘志民
- 关键词:宫颈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 茶多酚对肝癌高危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茶多酚(greenteapolyphenols,GTP)对肝癌高危险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服用GTP和安慰剂满3年的1200名肝癌高危险人群为对象,采用SP一步染色法抽样检测淋巴细胞亚群、MTT法抽样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服用GTP人群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人群,P<005。CD8则明显低于对照人群,P<005。结论:长期服用GTP可影响肝癌高危险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可能与预防人类肝癌的作用机制有关。
- 崔英梁新强岳惠芬唐凯刘志民雷考宁欧盛秋张丽生
- 关键词:茶多酚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
- SCCAg与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2014年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120例,所有患者均按鼻咽癌08分期标准分期。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和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率为15.0%。在T分组中P>0.05,N分组中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M分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表达率为55.8%,在T、N、M分组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分期有相关性。SCCAg、CYFRA21-1两者联合检查阳性表达率为6 6.7%,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阳性率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筛选的辅助指标,动态监测CYFRA21-1水平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的病情监控,可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及远端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并对预测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更有临床意义。
- 周青黄玲莎李美琴黄文成刘志民黄昭东梁艺华
- 关键词:SCCAGCYFRA21-1鼻咽癌
- 血清AFP、CEA、CA125、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AFP、CEA、CA125、CA199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0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检查的200例肝良性疾病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使用罗氏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的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敏感性较高,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 黄文成黄浩梁艺华黄昭东陶义丰刘志民
- 关键词:AFPCEACA125CA199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