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
- 作品数:129 被引量:907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1:250 000数字地质图数据库被引量:1
- 2021年
-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1∶25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在充分利用近年来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地区的地质调查和其他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同时对地层格架、年代学和古地磁极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图过程中以板块构造及地球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用ArcGIS 10.4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数据量约为4.7 GB。综合编图和研究过程中,根据最新获取的锆石U–Pb和其他矿物Ar–Ar年龄、电子探针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古地磁数据和古生物化石样品,重新建立了中-新生代火山-沉积岩的年代学格架以及古生代地层的变质过程,划分了24个地层单元,恢复出该群岛的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过程,并重建了南设得兰群岛的古位置,为南极大陆演化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 韦利杰陈虹陈虹赵越刘晓春赵越
- 关键词:数据库地质图南设得兰群岛
- 东南极西福尔丘陵克拉通陆块中的三期构造热事件
- 刘晓春赵越宋彪刘健曲玮
- 文献传递
- 莫霍面地震反射图像揭露出扬子陆块深俯冲过程被引量:40
- 2004年
- 近垂直深地震反射剖面对莫霍面变化的观测 ,强有力地说明大陆莫霍面的复杂特征记录了岩石圈的构造历史。横过大别山造山带前陆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长约 1 4 0km ,记录时间达 3 0s ,探测深度超过莫霍面深达岩石圈地幔。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出扬子陆块与大别山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岩石圈精细结构、清晰的莫霍面及其变化特征。作为相关解释的第一步 ,我们将探测到的莫霍面变化特征与其他特殊反映不同地质年代和岩石圈构造历史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对比 ,以追索扬子陆块与大别山造山带的岩石圈构造过程。总体北倾的莫霍面和同样北倾的下地壳结构记录了中生代扬子陆块的向北俯冲。北倾的莫霍面错断、叠置现象描述出扬子陆块的俯冲过程。大别山前向北和向南倾斜的交叉反射图像 。
- 高锐董树文贺日政刘晓春李秋生管晔白金李朋武1黄东定钱桂华匡朝阳李三忠
- 关键词:大别山造山带前陆扬子陆块大陆深俯冲深地震反射剖面
- “中新生代陆内变形与活动构造”专辑特邀主编寄语
- 2019年
- 传统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缩短变形往往集中在大陆边缘的狭长的俯冲带或碰撞造山带。随着研究的深入,地质学家发现,陆缘板块俯冲或碰撞的远程应力可以传播很远,到大陆内部,并在大陆内部形成宽广的变形带。所以,当代地球科学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在远离俯冲边界的大陆内部,地壳是如何变形的?陆缘的板块碰撞和汇聚作用如何影响大陆内部变形成为现今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早中三叠世,华北与华南地块碰撞拼合,奠定了我国大陆大地构造的雏形格局。
- 刘晓春
- 关键词:陆内变形中新生代碰撞造山带主编专辑板块构造学说
- 南秦岭佛坪地区早中生代变质-深熔-变形作用的锆石U-Pb年代学制约被引量:6
- 2019年
- 本文通过几何学与运动学等构造变形分析,勾勒出南秦岭佛坪地区龙草坪混合岩化片麻岩穹隆、佛坪县城片麻岩穹隆以及秧田坝—十里铺走滑剪切带的基本形态。同时,对该区混合岩、麻粒岩以及变形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与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岩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其中中色体年龄集中在(211.8±1.9)Ma,浅色体中锆石边部年龄为(203.7±1.6)Ma,而继承核部则显示了与本地区泥盆纪变质沉积岩中碎屑锆石一致的年龄谱系。麻粒岩的锆石也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与边分别得到(201.5±7.0)Ma和(188.1±1.5)Ma的加权平均年龄。伟晶岩和细粒花岗岩样年龄分别为(200.4±2.0)Ma和(201.1±1.5)Ma,误差范围内一致。穹隆一带的副片麻岩和走滑剪切带南侧变质沉积岩分别得到(198.1±2.2)Ma和(196.1±2.1)Ma的变质年龄。佛坪县城片麻岩穹隆一带的变形花岗岩年龄为(205.5±3.0)Ma。综合以上构造变形与变质-深熔-岩浆作用的研究,我们构建了佛坪地区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并提出片麻岩穹隆侵位过程中得到了作为勉略带东侧部分的秧田坝—十里铺韧性走滑剪切带活动的促进。并认为南秦岭构造带至少在217~212Ma之前仍处于俯冲环境,于211~201Ma进入同碰撞背景,并于200~190Ma完成同碰撞向伸展体制的转变。
- 刘志慧陈龙耀曲玮胡娟刘晓春
-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南秦岭
- 湖北红安地区构造和年代格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演化
- 刘晓春李三忠薛怀民刘建民曲玮李师汤
- 该项目建立大别造山带西段(红安地区)地质构造格架;建立大别造山带西段地质年代格架;研究大别造山带西段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演化;建立大别造山带基本构造模型。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 西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 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古太平洋板块与南极大陆的边缘,其形成与三叠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逐渐向南极大陆的俯冲作用有关。该群岛零星分布有一套遭受了变形和变质的三叠纪沉积岩系,广泛分布中-新生代岛弧钙碱性火山岩及相应的侵入岩,其间夹火山...
- 韦利杰赵越刘晓春胡健民张拴宏裴军令陈虹杜星星郑光高高亮
- 关键词: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岩沉积岩地层特征
- 西澳平贾拉造山带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地质事件及其与东南极雷纳造山带地质事件对比
- 2021年
- 澳大利亚西缘的平贾拉造山带遭受了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两期高级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其构造演化过程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散和冈瓦纳超大陆的拼合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总结和评述了平贾拉造山带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期间经历的三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构造意义,并与东南极雷纳造山带的地质事件进行了对比研究。平贾拉造山带中记录的三期主要地质事件包括:(1)中元古代晚期岩浆/变质事件(1090—1020 Ma),与全球格林维尔期造山作用有关,但对其详细的构造含义争议较大;(2)新元古代中期岩浆事件(780—660 Ma),具有伸展/裂谷岩浆作用特征,可能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3)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即泛非期)岩浆/变质事件(540—520 Ma),与东冈瓦纳大陆的聚合有关。地质对比研究表明,平贾拉造山带与东南极雷纳造山带所记录的中–新元古代地质事件存在明显的差别,两者不能连成一个统一的格林维尔期造山带。平贾拉造山带与普里兹湾地区的雷纳造山带部分(即普里兹造山带)都遭受到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的强烈改造,两者可能存在内在的联系。但是,普里兹湾地区新元古代中期岩浆事件的缺失表明两者可能还不能直接相连。因此,关于西澳平贾拉造山带向东南极的延伸问题尚存争议,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于世航陈龙耀刘晓春
- 关键词:泛非期地质事件
- 来自东南极西福尔丘陵附近冰碛物中沉积岩砾石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东南极西福尔丘陵东南侧分布着长约20km带状冰碛物,这些冰碛物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少量与该地区高级片麻岩的基岩显著不同的沉积岩砾石。根据冰川流动方向可以推测它们来自西福尔丘陵的东南侧的冰盖之下。对其中8个具有代表性的沉积岩砾石样品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试,其U-Pb表面年龄主要集中在2410~2600Ma和3340~3500Ma之间,缺乏1000Ma和500Ma变质年龄,这些信息不仅暗示在西福尔丘陵东南侧存在一个古太古代陆块,而且说明该碎屑岩的物源区的岩石组成相对较为单一。
- 刘健赵越刘晓春崔建军
- 关键词:冰碛物
- 东南极格罗夫山冰碛岩特征及对冰下地质的限定被引量:1
- 2019年
- 东南极格罗夫山被认为是普里兹造山带向南极内陆的延伸部分,其构造属性为普里兹造山带构造性质提供重要制约。格罗夫山大面积被冰雪所覆盖,零星的基岩露头无法全面反映格罗夫山的地质特征。分布于格罗夫山冰原岛峰附近的冰碛岩可能携带着冰盖之下(冰下高地)更大、更深范围的地质信息,对揭示整个格罗夫山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对格罗夫山碎石带中冰碛岩种类和分布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评述了近10年来格罗夫山冰碛岩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得出格罗夫山冰下高地比基岩具有更加复杂的岩石组成,且只经历了泛非期单相变质旋回。高压麻粒岩在格罗夫山冰碛岩中的广泛分布表明格罗夫山冰下高地或者高地的一部分普遍经历了泛非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与查尔斯王子山—普里兹湾地区其他地体进行对比,格罗夫山冰下高地略早的变质作用时间和较高的变质作用程度表明普里兹造山带的缝合线位置可能位于格罗夫山冰下高地以南。
- 陈龙耀王伟刘晓春赵越胡健民
- 关键词:冰碛岩同位素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