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江波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洛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7篇腺癌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 4篇肿瘤
  • 4篇腺肿瘤
  • 3篇蛋白
  • 3篇分子
  • 2篇血清
  • 2篇早期乳腺癌
  • 2篇受体
  • 2篇显像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抗原
  • 2篇分子分型
  • 2篇病理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机构

  • 14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三门峡市中心...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4篇刘江波
  • 5篇陈登庭
  • 5篇邓淼
  • 4篇邢鲁奇
  • 3篇刘起鹏
  • 3篇张婷
  • 2篇韩志敏
  • 2篇刘德纯
  • 2篇刘江波
  • 1篇杨延辉
  • 1篇徐静
  • 1篇葛东峰
  • 1篇徐斌
  • 1篇史九波
  • 1篇邓淼
  • 1篇杨成
  • 1篇褚智杰
  • 1篇孙君军
  • 1篇刘伟峰
  • 1篇田燕晓

传媒

  • 2篇医学新知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激素受体β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乳腺组织类型中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6例乳腺浸润性癌、原位癌、乳腺腺病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ERβ表达。结果ERβ主要表达于导管和小叶上皮细胞核。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腺病组织与乳腺浸润性癌和原位癌的ERβ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4.57,P<0.05)。结论ERβ在不同的乳腺组织类型表达有差异,为进一步研究ERβ在乳腺癌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刘江波陈登庭邢鲁奇邓淼季秀英
关键词:乳腺肿瘤雌激素受体Β免疫组化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与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与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LNM)、淋巴结转移数(PLN)及淋巴结转移率(LNR)与临床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300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LNM阳性率最低,为31.0%(13/42),与其他分子分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4例腋窝LNM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分子分型的LNR及PLN无明显差异(P>0.05)。PLN和LNR均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直径和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ER、PR、HER-2及Ki67联合表型表达(分子分型)参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E-cadherin表达缺失和肿瘤直径增长促进了淋巴结转移的进展。
邓淼刘江波张婷刘德纯邢鲁奇陈登庭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分子特征
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患者在清除腋窝淋巴结时是否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术后情况进行分析,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5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3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为11.43%,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组感觉异常发生率为88.2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70,P<0.0001)。结论早期乳腺癌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肢感觉异常。
刘江波陈登庭邓淼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肋间臂神经
E-钙黏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术的303例乳腺癌病例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中E-cadherin和HER-2的表达,分析E-cadherin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cadherin表达的独立因素。结果 303例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9%(218/303)和16.2%(49/303)。E-cadherin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TNM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854、8.277、8.757、10.614,P均<0.050),HER-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χ2=0.002,P<0.05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与HER-2、ER及PR呈正相关(r=0.135、0.206、0.135,P=0.019、0.000、0.019),而与Ki67表达强度无关;HER-2与ER、PR呈负相关(r=-0.160、-0.118,P=0.005、0.040),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228,P=0.000)。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为影响E-cadherin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而HER-2和ER是影响E-cadherin表达的分子病理因素。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子分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6,P=0.000),而三阴性乳腺癌(TNBC)为51.3%,显著低于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P均<0.008)。结论 E-cadherin表达缺失与TNBC更容易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而HER-2和ER可能参与E-cadherin表达缺失的调控机制。
邓淼刘江波刘起鹏葛东峰陈登庭刘德纯邢鲁奇
关键词:乳腺肿瘤E-钙黏蛋白分子亚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骨桥蛋白、铁蛋白水平及在肝损伤评估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NAFLD的发病率均逐年上升[1]。NAFLD中约有1/5-1/4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肝细胞在脂质浸润下变性、坏死,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有研究显示,铁超载、铁代谢紊乱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其可能通过加重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血清骨桥蛋白(OPN)为分泌性磷酸化糖蛋白,有学者认为,OPN与NAFLD肝纤维化进程相关,但相关研究仍较少[4],为了明确NAFLD患者OPN、铁蛋白(SF)水平变化及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徐静刘江波史九波程治军
关键词:慢性肝脏疾病铁超载分泌性氧化应激反应
CK5/6和Ki67表达与乳腺癌分子病理特征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CK 5/6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0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CK5/6和Ki67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分子病理特征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5/6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09例乳腺癌组织中CK5/6和Ki67表达率分别为22.02%(24/109)、62.04%(67/108,1例表达未能判断);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CK5/6表达率为62.2%(23/37),显著高于非TNBC的4.6%(3/66)(χ^2=41.708,P〈0.001);Ki67表达在分子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001)。CK5/6表达与ER、PR及E-钙黏蛋白表达负相关(r=-0.505、-0.417、-0.239,P均〈0.050),而ER缺失是影响CK5/6表达的独立因素(OR=0.099,95%CI=0.023-0.424)。基底样型乳腺癌(BLBC)(TNBC-CK5/6+)的E-钙黏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非BLBC(χ^2=6.669,P=0.010)。在TNBC,仅Ki67与组织学分级正相关外(r=0.354,P=0.043)。结论 CK5/6表达标记的BLBC易发生侵袭转移的特性可能与E-钙黏蛋白表达缺失有关,而Ki67表达可能不是识别BLBC生物学特性的分子标记。
邓淼刘江波刘起鹏张婷田燕晓陈登庭邢鲁奇
关键词:KI-67抗原分子分型
丹参注射液联合稀碘伏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稀碘伏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除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联合稀碘伏灌肠,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1 h的血清淀粉酶(AM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CRP)、血白细胞(WBC)、血甘油三酯(TG)及血白蛋白(ALB)测定及ALB测定值,入院后7 d的疼痛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入院后15 d复查CT、进行胰腺CT严重指数分级评分。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入院1 h血AMY、HCRP、WBC、TG、ALB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 d血TNF-α、HCRP、WBC、TG测定值及疼痛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入院后15 d复查CT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的血AMY及ALB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稀碘伏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治疗意义,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推广。
褚智杰郑佳刘伟峰杨延辉杨成杨天宝王杜桂洋刘江波孙君军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重症急性胰腺炎
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乳房肿块大小与乳房疼痛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较好,并可减少复发。
朱云朋王辉陈威鹏刘江波韩志敏
关键词:乳腺增生消乳散结胶囊对照治疗观察
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关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采用Stata 16.0、RevMan 5.4软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5411例乳腺癌患者和5758例医院非癌患者或社区健康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纯合子模型[PP vs.RR:OR=1.16,95%CI(0.93,1.46),P=0.200]、隐性模型[PP vs.RR+PR:OR=1.09,95%CI(0.91,1.32),P=0.340]及显性模型[PP+PR vs.RR:OR=1.13,95%CI(0.97,1.30),P=0.120]显示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无关,而杂合子模型[PR vs.RR:OR=1.15,95%CI(1.05,1.26),P=0.002]则显示有关。亚组分析进一步发现,样本量较大的研究更易得出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相关的结论。此外,在杂合子模型中,对照组为社区健康人群或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时,也易于得出类似结论。漏斗图和Egger's检验均提示无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除显性模型外,其余模型分析均显示单个研究不改变Meta分析结果。结论杂合子模型分析显示p53 codon 7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风险有关,未来需纳入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
徐文斌龚乘丙李尧钟广鑫沈翔徐斌徐斌刘江波
关键词:P53基因多态性乳腺癌META分析
乳腺混合型癌27例临床病理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乳腺混合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27例乳腺混合型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镜下和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混合型癌表现为乳腺活动欠佳的质硬肿物,病理诊断为浸润性癌+黏液癌14例、浸润性导管癌+微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3例、浸润性癌+鳞癌5例、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1例。免疫组化管腔A型3例,管腔B型1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3例,基底细胞样型1例。结论乳腺混合型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是一组不同的乳腺恶性肿瘤,镜下表现及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各异。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达。
左汪洋刘江波刘江波韩志敏王蓓蕾井云辉米建强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生性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