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炳旺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酯
  • 1篇胆固醇酯转运...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药物设计
  • 1篇药效团
  • 1篇药效团模型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游离蒽醌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胆囊癌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蒽醌

机构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炳旺
  • 2篇徐文贵
  • 1篇戴东
  • 1篇门晓媛
  • 1篇汪娇
  • 1篇朱研佳
  • 1篇王润玲
  • 1篇王健
  • 1篇马英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U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大黄中游离蒽醌的含量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3批不同产地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5种游离蒽醌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BEHC18(2.1mm×150mm,1.8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min,19%-+25%A,3-10min,25%--100%A],流速0.3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结果】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分别在1.61~80.30,4.98~249.20,3.27-163.30,9.65~482.50,1.67~83.3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100.4%,100.1%,98.9%,100.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0.6%,0.8%,0.4%,1.7%。【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刘炳旺徐文贵王健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分子设计
2016年
目的:设计针对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的抑制剂,提高其降低血脂水平,为以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方法:以现有torcetrapib抑制剂为模板,利用Schrodinger Suite 2009软件中的"Core Hopping"模块进行修饰,对修饰后的结构用"Core Hopping"模块改造结构;利用Schrodinger Suite2009中的Glide模块对druglike数据库中10万个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得到结构进行修饰。利用Glide模块对所建立的化合物库进行虚拟筛选。应用Qikprop模块做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预测来推测这些化合物的成药可能性。结果:对torcetrapib结构进行修饰,得到8个较好的化合物;通过对druglike数据库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得到1个化合物-ZINC26608950,修饰后得到6个化合物。用分子对接方法分析了新抑制剂和CETP的相互作用机制,与现有的抑制剂torcetrapib相比有更好的结合能力。通过ADME预测得出设计出的化合物均符合类药5原则。结论:通过两种方法得到14个CETP抑制剂,分子对接初步证明其可以抑制CETP,此为CETP抑制剂的结构改造及活性测定奠定了基础。
刘炳旺马英李彬寒王润玲
关键词: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药物设计分子对接
计算机辅助MURA抑制剂的设计
目的:UDP-N-乙酰葡糖胺烯醇丙酮酸转移酶(UDP-N-acetylglucosamineenolpyruvyl transferase, MURA)酶是催化生物合成肽聚糖第一步所必须的酶。而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不可或缺...
刘炳旺
关键词:药效团模型抗菌药物计算机辅助设计
^(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优势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增强CT、B超及MRI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8例临床疑似胆囊癌而在本院行PET/CT检查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6~82岁,中位年龄69岁。患者均行PET/CT、增强CT、B超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中35例为原发胆囊癌,3例为胆囊炎。分别统计4种影像诊断方法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及诊断正确率。结果:PET/CT、增强CT、B超及MRI检查的真阳性率分别为100.0%、74.3%、60.0%、71.4%;假阴性率分别为0、25.7%、40.0%、28.6%;增强CT、B超及MRI检查真阴性率分别为66.7%、33.3%、66.7%;假阳性率分别为33.3%、66.7%、33.3%。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1%、71.1%、60.5%、68.4%。PET/CT与增强CT、B超及MRI结果比较,P值分别为0.036、0.002、0.019,均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PET/CT较其他3种传统影像诊断方法准确率高。如将PET/CT结合增强CT检查,可使诊断正确率提高2.6%。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汪娇徐文贵戴东朱研佳门晓媛刘炳旺
关键词:PET/CT原发性胆囊癌18F-FD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