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菲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比格犬
  • 7篇生物活性因子
  • 7篇活性
  • 7篇活性因子
  • 6篇增龄变化
  • 5篇黏膜
  • 4篇增龄
  • 3篇胃窦
  • 3篇细胞
  • 3篇防御
  • 2篇药物
  • 2篇药物不良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主细胞
  • 2篇黏膜相关
  • 2篇胃底
  • 2篇老年大鼠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蛋白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4篇刘菲
  • 14篇郑松柏
  • 11篇李小雯
  • 11篇张晓莉
  • 3篇肖立
  • 3篇俞彰
  • 2篇庄艳
  • 1篇陈敏敏

传媒

  • 3篇胃肠病学
  • 3篇2015年老...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老年病研...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较比格犬胃窦及胃底黏膜防御-修复机制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增龄变化研究
李小雯郑松柏张晓莉刘菲
增龄对胃黏膜血流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胃黏膜血流(GMBF)是胃黏膜防御-修复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胃黏膜组织提供营养和氧,维持胃黏膜细胞的正常能量代谢,同时清除代谢废物和逆向弥散进入黏膜内的H+,维持胃肠黏膜表面正常pH值及微环境稳态。
刘菲陈敏敏郑松柏
关键词:胃黏膜血流调节幽门螺杆菌
人体和比格犬胃底黏膜组织学形态及其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年龄段人体和比格犬的胃底黏膜组织形态和胃主细胞超微结构,了解增龄对胃分泌胃蛋白酶原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消化不良症状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中青年组(20~59岁)19例,低龄老年组(60~69岁)11例,中龄老年组(70~79岁)10例和高龄老年组(≥80岁)10例。另选择19只健康比格犬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中青年组(1~5岁)8只,低龄老年组(6~8岁)5只,高龄老年组(≥9岁)6只。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和比格犬胃底黏膜组织形态,测定固有膜厚度和主细胞数目。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定量观察人体和比格犬胃主细胞超微结构,计算分泌颗粒(也称为酶原颗粒)面积分数。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人体和比格犬各年龄组间胃底腺形态无明显变化。不同年龄组的人体和比格犬胃底固有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体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中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主细胞数分别为(71.79±16.85)、(52.73±16.60)、(57.10±20.21)、(43.70±16.89)/高倍视野,随增龄而减少(F=6.431,P=0.001)。比格犬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主细胞数分别为(328.38±32.36)、(341.21±42.49)和(225.67±52.19)/高倍视野,随增龄而减少(F=13.647,P〈0.01)。人体和比格犬胃主细胞超微结构随增龄有退化表现,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缺失,分泌颗粒稀疏减少等。人体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中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胃主细胞分泌颗粒面积分数分别为(67.28±3.79)%、(66.88±4.84)%、(65.63±7.10)%和(56.25±8.47)%,随增龄而减少(F=6.069,P=0.002)。比格犬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胃主细胞分泌颗粒面积分数分别为(58.83±3.07)%、(52.34±4.73)%和(39.89±4.46)%,随增
庄艳郑松柏李小雯张晓莉刘菲肖立俞彰
关键词:超微结构胃蛋白酶原类比格犬
比格犬胃底腺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研究发现老年人胃底腺泌酸功能相关结构无明显退化表现,但人体标本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需采用标准动物以尽量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该结果作进一步验证。目的:研究比格犬胃底黏膜组织学和胃底腺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方法:19只健康比格犬分为中青年组(1~5岁,n=8)、低龄老年组(6~8岁,n=5)和高龄老年组(≥9岁,n=6),取胃底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胃底黏膜,测定固有膜厚度、胃底腺体实质占固有膜面积的比率,计数壁细胞、主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电镜下观察胃底腺细胞超微结构,测定相关细胞器面积分数。结果:比格犬胃底固有膜厚度随增龄呈降低趋势,但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腺体密度明显降低,间质明显增加。三组间壁细胞数及其线粒体和微管泡系统面积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高龄老年组主细胞数及其酶原颗粒面积分数、颈黏液细胞黏原颗粒面积分数显著减少(P〈0.05),内分泌细胞数随增龄逐渐增多(P〈0.05)。结论:比格犬胃底黏膜与泌酸功能有关的壁细胞及其相应细胞器无明显增龄相关退化表现,分泌组胺、胃泌素、生长抑素等以刺激胃酸分泌的内分泌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这可能是老年胃维持良好泌酸功能的代偿机制。
李小雯郑松柏张晓莉刘菲肖立俞彰
关键词: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
比格犬胃底黏膜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增龄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近年研究证实胃黏膜随增龄更易受侵袭因素的损害,既往胃黏膜老化研究多以胃窦黏膜为主,鲜有提及胃底黏膜。目的:研究比格犬胃底黏膜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增龄变化。方法:将19只健康比格犬分为中青年组(1~5岁)、低龄老年组(6~8岁)和高龄老年组(≥9岁),以TBA法测定胃底黏膜组织中MDA、LPO、MPO含量,ELISA法测定胃底黏膜组织中PTEN、TE、survivin、caspase-3、caspase-9、ZO-1、CGRP、VEGF、COX-1和COX-2含量。结果:与中青年组和低龄老年组相比,高龄老年组胃底黏膜MDA、LPO、MPO、PTEN、TE、ZO-1、CGRP、VEGF、COX-1和COX-2含量显著升高(P<0.05),caspase-3和caspase-9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低龄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胃底黏膜中survivin含量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00)。结论:老年比格犬胃底黏膜相关生物活性因子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利变化,但高龄老年组与调节黏膜下血流、黏膜再生和上皮间紧密连接等相关的生物活性因子反而升高,可能是一种"退化-代偿"现象。
李小雯郑松柏张晓莉刘菲
关键词:胃底环氧合酶2
老年大鼠胃底腺粘膜组织学及生物活性因子的变化
李小雯郑松柏张晓莉刘菲
比格犬胃窦黏膜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特点
2014年
目的探讨比格犬胃窦黏膜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健康比格犬(犬龄1.5.11.0岁,体重14,20kg)19只。按年龄分组:≥1.5岁且≤6岁8只(中青年组),〉6岁且≤9岁5只(低龄老年组),〉9岁且≤11岁6只(高龄老年组)。光镜下观察对比各组犬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学变化、胃窦黏膜炎症程度、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情况、固有膜厚度及黏液腺体实质比的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对比各组犬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形态、细胞间连接、幽门腺细胞黏原颗粒面积分数的变化。3组间胃黏膜炎症指数、胃窦黏膜固有膜厚度及黏液腺体实质比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镜观察结果:各组犬胃窦黏膜上皮细胞未见明显形态学变化;胃窦黏膜内均未见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且无炎症或炎症表现轻微,各组间炎症指数无明显差异(F=0.023,P〉0.05);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及高龄老年组胃窦黏膜固有膜厚度分别为(1016.7±203.2)、(727.5±64.3)、(931.7±92.4)t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52,P〈0.05),其中高龄老年组黏膜内结缔组织增生明显;3组黏液腺体实质比分别为(45.3±6.4)%、(33.9±-2.4)%、(34.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1,P〈0.0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各组胃窦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均未见明显改变,但细胞间中间连接及缝隙连接随增龄逐渐疏松,并可见空泡样缝隙;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及高龄老年组幽门腺细胞内黏原颗粒面积分数分别为(50.3±10.0)%、(44.4±3.9)%、(18.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01,P〈0.01)。结论健康比格犬胃窦黏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随增龄出现了一系列退化现象。
刘菲郑松柏张晓莉李小雯肖立俞彰
关键词:幽门窦细胞结构细胞衰老
比格犬胃底黏膜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增龄变化
李小雯郑松柏张晓莉刘菲
重视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老年人是药物的主要消费人群,也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近几年来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针对这一难题,药政管理部门和老年医学及临床药学等学科应充分合作,共同研究应对之策,从新药研发、临床药理学、新药上市后观察、中成药入市标准、合理用药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合理用药规则的制订、医生和患者安全用药意识的提升等方面,对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郑松柏刘菲
关键词:老年人药物疗法药物不良反应
胃底黏膜H^+-K^+-ATP酶活性的增龄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研究表明人胃底黏膜H^+-K^+-ATP酶表达随增龄有增高的趋势,但目前对H^+-K^+-ATP酶活性的增龄变化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增龄对H^+-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月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5只(分别为4月龄、21月龄、24月龄、27月龄、30月龄)以及不同年龄的比格犬19只(分为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测定胃底黏膜H^+-K^+-ATP酶活性。结果:4月龄、21月龄、24月龄、27月龄、30月龄的SD大鼠胃底黏膜H^+-K^+-ATP酶活性分别为(4.850±0.312)μmol·mg^(-1)·h^(-1)、(5.466±0.379)μmol·mg^(-1)·h^(-1)、(6.068±0.228)μmol·mg^(-1)·h^(-1)、(5.733±0.767)μmol·mg^(-1)·h^(-1)、(6.223±0.428)μmol·mg^(-1)·h^(-1),活性随增龄呈增高趋势(F=4.519,P=0.031)。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比格犬胃底黏膜H^+-K^+-ATP酶活性分别为(11.087±4.320)μmol·mg^(-1)·h^(-1)、(8.549±3.250)μmol·mg^(-1)·h^(-1)、(12.071±2.820)μmol·mg^(-1)·h^(-1),组间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9,P=0.290)。结论:大鼠以及比格犬胃底黏膜H^+-K^+-ATP酶活性随增龄无下降,甚至有增高的趋势。
庄艳郑松柏李小雯张晓莉刘菲
关键词:衰老比格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