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铭

作品数:16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4篇细胞
  • 2篇带状疱疹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因素
  • 2篇预后因素分析
  • 2篇头皮
  • 2篇头皮银屑病
  • 2篇皮肤
  • 2篇疱疹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分子
  • 2篇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地塞米松

机构

  • 16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刘铭
  • 12篇钱齐宏
  • 11篇周乃慧
  • 10篇王淼淼
  • 9篇宋琳毅
  • 7篇杨子良
  • 7篇闵玮
  • 3篇杨晓惠
  • 3篇王宝涛
  • 3篇冯雪梅
  • 2篇张学光
  • 2篇陈爱明
  • 2篇邱玉华
  • 1篇周珏伟
  • 1篇李敏
  • 1篇顾宗江
  • 1篇周静芬
  • 1篇於葛华
  • 1篇林秉奖
  • 1篇周照华

传媒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3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乐银洗发液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乐银洗发液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乐银洗发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哈西奈德溶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在第4周末、停药2周后随访,评价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第4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0.0%和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2周后乐银组症状改善优于哈西奈德组,有效率分别为66.6%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乐银洗发液组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情绪和功能等生活治疗指标亦有明显改善。停药2周后,乐银组生活质量评分及瘙痒评分优于哈西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乐银洗发液治疗头皮银屑病安全、有效。
刘铭钱齐宏周乃慧宋琳毅闵玮余珊珊王淼淼
关键词:银屑病安全性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水平与治疗转归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2水平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IL-22水平,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治疗转归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血清中IL-2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中IL-2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2、4、6 w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与血清中IL-22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22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血清中IL-22水平可作为评判疾病进展程度和预后转归的指标,临床上可作为疾病治疗的参考标准。
宋琳毅周乃慧王淼淼刘铭闵玮杨子良钱齐宏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寻常型银屑病白细胞介素转归
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肉芽肿性炎型Wolf同位反应一例
2021年
患者男,65岁,因右面部红肿20 d,背部、双上肢散在丘疹10 d入院。发病前20 d曾因播散性带状疱疹住院治疗。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皮肤科检查:右面部眼睑以下区域、耳廓及外耳道弥漫性暗红色肿胀性斑块,触之有浸润感,原带状疱疹愈合后遗留散在褐色结痂,其间可见散在凹陷性瘢痕;颈后、背部及双上肢可见散在浸润性淡红色丘疹,绿豆至黄豆大小,表面较光滑。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层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并含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CD20、CD79a、CD3、CD2、CD10、CD5、Bcl-2阳性、Ki-67散在阳性,CD23、细胞周期蛋白D1、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CD21、CD35、髓过氧化物酶均阴性。诊断: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肉芽肿性炎型Wolf同位反应。治疗: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皮损逐渐好转消退,随访4年未复发。
王淼淼杨子良周乃慧宋琳毅闵玮刘铭钱齐宏冯雪梅李敏陆一枫
关键词:带状疱疹肉芽肿性炎
别嘌醇药疹56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别嘌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5年6月该科住院确诊的56例别嘌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起病特点、基础疾病、皮肤黏膜损害、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别嘌醇药疹的潜伏期平均为(24.2±13.8)d,其中重症药疹占55.4%,发病初伴有发热者占64.3%,伴有黏膜损害者占53.6%。85.7%患者血常规异常,39.3%患者诊断药物性肝损伤,66.1%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滤(eGFR)≤90 ml/(min·1.73m^2)。所有患者均系统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其最大用量(泼尼松)平均为(1.323±0.565)mg/kg·d,其中23.2%患者同时使用了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经住院系统治疗,7例(12.5%)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别嘌醇药疹发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别嘌醇易引起重症药疹,且死亡率较高,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及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周乃慧钱齐宏周珏伟杨子良冯雪梅宋琳毅闵玮王淼淼刘铭陆一枫
关键词:别嘌醇药疹预后
消银解毒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临床观察
2013年
目的:评价消银解毒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消银解毒搽剂,对照组使用哈西奈德溶液。疗程均为4周。并在4周末、停药2周后复诊,评价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第4周疗程结束2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0%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第4周疗程结束及停药2周后瘙痒评分改善程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银解毒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适用于将来临床应用。
刘铭周翔钱齐宏周乃慧宋琳毅王淼淼
关键词:银屑病PASI评分
207例带状疱疹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确诊的207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诱因、数字分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皮损分布与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7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3.1±16.0)岁,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17.4%患者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51.2%患者发病前有明确诱因,60.4%患者具有前驱期疼痛,21.7%患者病程中伴有发热、皮损,以累及三叉神经眼支者最多,占36.7%;入院时NRS评分和皮损严重程度评分为中度或重度的患者占90%以上。治疗后19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遗留右上肢运动性麻痹。与同期门诊诊治的252例带状疱疹患者相比,住院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χ2=9.2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损累及胸神经分布区、NRS评分高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加强识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规范与合理治疗。
周乃慧钱齐宏杨子良闵玮冯雪梅宋琳毅王淼淼刘铭陆一枫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预后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MTX治疗红斑狼疮脑病一例
报道一例17岁女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静脉给予小剂量激素(地塞米松5mg/d)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MTX(10mg)治疗获得成功,症状迅速消失,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MTx治疗红斑狼疮脑病安全...
陈爱明刘铭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和白介素6及其受体的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SLE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人外周血IL-2和IL-6及其受体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①SLE患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P<0.05),而sIL-2R、IL-6、sIL-6R均显著增高;②SLE患者sIL-2R、IL-6、sgp80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正相关;③SLE患者治疗后sIL-2R和sgp80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L-2、IL-6及其受体是参与SLE免疫病理机制的重要细胞因子,其中sIL-2R、IL-6及sgp80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sIL-2R、sgp80对判断疗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钱齐宏张学光殷昌硕顾宗江邱玉华王宝涛刘铭杨晓惠
关键词:SLESIL-2R受体白介素6白介素2
血管生成素抑制雄激素性秃发区毛乳头细胞中I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抑制雄激素性秃发区毛乳头细胞中I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雄激素性秃发区毛乳头细胞,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雄激素受体mRNA在不同传代次数毛乳头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CCK8法检测0、10、20、40、80、160μg/L血管生成素对含或不含0.1nmol/L二氢睾酮培养基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增殖的影响。取生长融合的第l代毛乳头细胞传代后分为3组:对照组(不用二氢睾酮或血管生成素处理)、0.1nmol/L二氢睾酮组、0.1nmol/L二氢睾酮+80μg/L血管生成素组。作用48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型胶原基因、纤维连接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I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TGF一β1、p-Smad2和p-Smad3蛋白的表达。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培养的雄激素性秃发区毛乳头细胞随着传代次数增加,雄激素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细胞增殖实验发现,20-160μg/L血管生成素明显拮抗0.1nmol/L二氢皋酮对毛乳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二氢睾酮组I型胶原基因、纤维连接蛋白和TGF一β1mRNA显著升高,但二氢睾酮+血管生成素组较二氢睾酮组I型胶原基因mRNA(1.563±0.143比4.329±0.165)、纤维连接蛋白mRNA(1.290±0.063比2.156-4-0.115)和TGF-β1mRNA(1.136-4-0.098比1.707±0.100)显著降低(均P〈0.05)。而且,血管生成素还能明显抑制由二氢睾酮诱导的毛乳头细胞中I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TGF-β1、p-Smad2和p-Smad3蛋白的表达(均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在体外能够抑制雄激紊陆秃发区毛乳头细胞中细胞外基质成分I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GF-β1表达及抑制TGF-β1�
周乃慧李艳朱月倩任孙王淼淼刘铭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类秃发毛乳头细胞
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的关系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人相比 ,SLE患者CD3+ 、CD4+ T细胞亚群显著减少 ,CD4/CD8比例失调 ,双标记CD4+ CD2 8+ 、CD8+ CD2 8+ T细胞亦显著减少 ;②患者共刺激分子CD2 8表达显著降低 ,4-1BB分子表达显著增高 ;③患者T细胞CD4/CD8与抗核抗体呈负相关 ,共刺激分子 4- 1BB与抗核抗体、尿蛋白呈正相关 ,而与CD4+ CD2 8+ T细胞亚群呈负相关。结论 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钱齐宏张学光於葛华邱玉华周照华施勤王宝涛刘铭沈华英陈蕾杨晓惠周静芬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亚群共刺激分子免疫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