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锦文

作品数:30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成像
  • 19篇磁共振
  • 9篇磁共振成像
  • 6篇加权成像
  • 4篇低场
  • 4篇脂肪抑制
  • 4篇脂肪抑制技术
  • 4篇术前
  • 4篇弥散
  • 4篇宫颈
  • 4篇宫颈癌
  • 3篇肿瘤
  • 3篇弥散加权
  • 3篇弥散加权成像
  • 3篇扩散
  • 3篇NMR
  • 3篇MRI
  • 2篇低场磁共振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机构

  • 29篇惠州市中心人...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9篇刘锦文
  • 10篇黄旭东
  • 7篇程传虎
  • 7篇黄尧生
  • 7篇肖俊强
  • 6篇邓小霞
  • 6篇钟兰生
  • 6篇陈镜聪
  • 5篇孟悛非
  • 5篇钟华
  • 4篇赵敏
  • 3篇范远娴
  • 3篇卢光明
  • 3篇林翠君
  • 3篇黄柏峰
  • 3篇刘永志
  • 2篇彭振鹏
  • 2篇黄柏锋
  • 2篇黎昕
  • 2篇蓝博文

传媒

  • 5篇影像诊断与介...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作用
2006年
目的研究对比剂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方法临床拟诊的垂体微腺瘤50例行快速自旋回波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接着行常规增强扫描,分析比较动态增强和常规增强两种方法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72%;动态增强组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9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范远娴程传虎刘锦文钟兰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垂体微腺瘤
低场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应用初探(附40例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在 4 0例骨骼肌肉检查中作常规SE及STIR脂肪抑制扫描 ,对图像进行阅片评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SE序列T1W、T2W和STIR序列的病灶检出评分为 1.95± 0 .3 2、2 .0 3± 0 .2 8和 2 .5 0± 0 .64;病灶对比评分为 2 .10± 0 .67、2 .4 5± 0 .64和 3 .63± 0 .4 9;病变边缘和范围评分为 1.88± 0 .76、2 .2 8± 0 .72 ;3 .73± 0 .4 5 ;STIR与SE序列T1W、T2W比较的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或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国产低场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 ,对病灶检出、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以及病灶边缘和范围的描述上 ,STIR较常规SE序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黄尧生刘锦文孟悛非黄旭东赵敏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肌肉骨骼系统
国产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在肝癌中的应用初探(附66例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在国产低场磁共振设备上,研究脂肪抑制技术在肝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6例肝癌患者行SE序列和STIR脂肪抑制技术扫描,然后对所有图像进行阅片评分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在脂肪抑制序列的图像解剖分辨和为显示评分值均高于SE序列,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肪抑制技术在获得比较高的图像质量前提下,能明显增加组织间的对比度及解剖清晰度,显示肝门及后腹膜淋巴结侵犯情况,从而提高检查的阳性率和敏感性。
黄尧生刘锦文孟悛非黄旭东
关键词:脂肪抑制NMR成像肝癌
多排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与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胰腺多期增强扫描并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8例,分析其CT征象并运用VR、MIP、MPR、CPR技术行胰腺及胰周血管三维重建,判断胰腺癌周围浸润及血管侵犯情况,评估其手术可行性。结果多期扫描中动脉期肿瘤-胰腺密度差最大,为73±18 HU,肿瘤检出率达100%。38例胰腺癌中,10例显示胰周一支或多支血管受肿瘤侵犯包绕利用VR、MIP、MPR、CPR技术对病变及其周围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结合薄层横断图像,对肿瘤手术可切除判断准确率可达82.1%。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薄层扫描,能获得高质量的CTA、MPR、CPR图像,清晰显示病灶各种征象、与胰腺及胰周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利于病灶定位、定性及局部侵犯的评价,对肿瘤可切除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钟华刘锦文彭振鹏程传虎曾庆勇曾金球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胰腺肿瘤
移床技术在下肢动脉CE-MRA检查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移床扫描(MobiTrak)技术在下肢动脉CE-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临床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进行CE-MRA检查。其中7例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4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并得到DS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靶血管显示优9例,良2例。结论:移床扫描技术能准确地整体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创伤小、简便、可靠、有应用潜力的检查方法。
钟兰生邓小霞刘锦文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减影技术图像增强
骨骼肌肉系统应用脂肪抑制技术的效果初探(附20例分析)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探讨国产低场磁共振设备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在20例骨髓肌肉检查中作常规SE及STIR脂肪抑制扫描(FS)。结果脂肪类病变(脂肪瘤或含脂肪性病变)在T1WI、T2WI均呈高信号或含有高信号成分,脂肪抑制呈无信号或极低信号部分;其他病变多呈T1WI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欠清,FS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同时有较好的对比度。结论脂肪抑制能特异性地鉴别表现为高信号的病变是否为脂肪组织或含有脂肪成分,同时增加图像的对比度,突出液体的特征,提高了对许多异常诊断的敏感性,并可减轻或消除运动及化学位移伪影,提高了对比度噪声比和信噪比,还能突出注射顺磁性造影剂的异常增强,因此,FS在骨髓肌肉系统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
赵敏刘锦文黄尧生孟悛非黄旭东
关键词:骨骼肌肉系统脂肪抑制技术病例分析磁共振成像
肺癌的低场MRI诊断(附65例分析)
2000年
探讨低场MRI诊断肺癌的方法及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肺癌病例,行低场(0.16T)MRI检查,15例T_1WI加心电门控。结果:非门控短TE序列效果较好。低场MRI对某些发生J特殊部位的肺癌,如肺尖、肺边缘、膈肌附近的肿块显示良好,可判断肺癌侵犯纵隔、心包、血管;鉴别中央型肺癌与其继发改变;确定Pancost's瘤的侵犯范围较为清晰。对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壁侵犯显示非常满意。结论:低场MRI同样适用于了解肺癌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明确中央型肺癌或肺门。
黄尧生刘锦文黄旭东赵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肺癌
MRI增强及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并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共380例,所有患者在放疗结束后进行6月至3年的随访复查并接受至少1次以上磁共振检查,常规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68例行DWI扫描。结果在复查过程中,共有32例证实为放疗后复发,复发的肿块形态不规则,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明显强化,其中19例伴有新发颅底骨质破坏,12例伴有新增淋巴结肿大。复发肿块DWI呈高或稍高信号,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为(0.96±0.08)×10^(-3) mm^2/s;无复发者DWI大部分呈等、稍高信号,部分呈稍低信号,其ADC值为(1.31±0.16)×10^(-3) mm^2/s,二者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增强和DWI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钟华代海洋李丽红黎昕刘锦文
关键词:鼻咽肿瘤弥散加权成像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骶神经根病变的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中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本征向量值(λ//和λ⊥)的改变,分析FA值、ADC值、λ//、λ⊥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方法搜集临床诊断及MRI平扫显示为单侧S1神经根受压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DTI检查,测量FA值、ADC值、λ//和λ⊥。结果受压侧各段FA值具有明显差异(F=4.852,P=0.021),其中受压段与受压近段具有显著差异(P<0.05),受压段与远段无差异;受压侧各段λ⊥值有显著性差异(F=5.135,P=0.017),其中受压段与受压近段(P<0.05)、受压远段(P<0.05)均具有差异;ADC与λ//无明显差异;受压侧神经根FA值、λ⊥与健侧对应神经根具有明显差异性(t=-2.867,P=0.012;t=3.556,P=0.003);ADC与λ//无明显差异。结论DTI作为一种功能成像,能从宏观及微观角度评价腰椎间盘突出致骶神经根病变。
陈镜聪林红东陈康胤钟瑜刘锦文蓝博文翟少智
关键词:腰椎间盘扩散张量成像外周神经
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参数选择的研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刘锦文黄尧生赵敏孟悛非黄旭东曾纯英邓小霞范远娴
该项研究为国内首次在低场强磁共振方法上,实现脂肪抑制技术,能明显的增强组织间对比度,提高检查敏感性及鉴别T1加权高信号病变,减少造影剂使用,关键是准确设立脂肪零点时间,操作简便易行,诊断准确率高。
关键词: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参数选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