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友江
-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批评观撷要被引量:1
- 2010年
-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 卞友江何志钧
- 关键词: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 哈维地理学视域下对“后现代”概念的批判
- 2012年
- 一、'后现代'概念的质疑自从上世纪中后期出现文化与语言转向以来,批评界对'后现代'这个概念的探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后现代'这个概念由谁提出?'后现代'怎么去界定?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继承还是反动?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为什么会出现?后现代意味着什么?围绕着'后现代'概念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批评界展开了各种陈述,所谓仁者见仁。
- 卞友江
- 关键词:后现代现代主义美学政治地理学
- 论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
- 关于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一些学者都对他的有机总体观持怀疑态度。正如布洛赫所说:“卢卡奇总以独立而彼此关联的现实为前提,并且在这一现实中唯心主义的主观因素虽然没有它的地位,但代替它的却是那个在唯心主义体系中、因而也在德国...
- 卞友江
- 关键词:现实主义人民性自然主义现代主义
- 文献传递
- 论卢卡奇“叙述与描写”的辩证法被引量:1
- 2016年
- 卢卡奇通过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作品描写手法的差异阐明了他所谓"叙述与描写"辩证法,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当时欧洲表现主义文学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卢卡奇认为,作品的叙述与描写需达成辩证的统一关系,否则就称不上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卢卡奇对叙述与描写关系的论述有利于纠正我们当下文艺界出现的两种不好的创作倾向,即个人化写作和社会化写作。
- 卞友江
- 关键词:卢卡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世界观
- 反“目的论”:阿尔都塞的不平衡性结构因果观
- 2013年
- 阿尔都塞早期围绕着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问题所展开的与当时各种形式马克思主义阵营的辩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历史问题的理论探讨。黑格尔的辩证法被阿尔都塞界定为表现因果观,而《资本论》以实践形式隐藏着的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改造",即由表现因果观转向结构因果观或者"多元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区别于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基础的传统哲学之处在于,它将认识过程中的认识对象与现实对象作了根本性区分,否定了传统哲学所固有的各种"二元对立"模式,从而实现了一场认识论的根本转移,即从同一性到差异性,从"目的论"转向反"目的论",从历时认识走向共时认识。历史由以往简单的线性脉络走向了复杂的不平衡发展脉络,任何认识都是建立在既与的复杂整体的特殊不平衡结构基础上的。阿尔都塞的不平衡性的结构因果观意在表明各种宏大历史的终结,其对认识过程的祛魅,意义不在于揭露了意识形态本身的虚假性,而在于表明了意识形态与人们复杂的日常生活的合二为一。尽管阿尔都塞对当时各种形式的人道主义潮流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历史"整体"而遁入虚无,差异或者不平衡性并非绝对性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性构成了整体的统一性。
- 卞友江
- 关键词:阿尔都塞
- “大数据”助力节能环保被引量:1
- 2013年
- 目前,公共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大数据开发利用还刚刚起步。大数据研发给节能环保事业和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方法与策略。除应用于商业领域而外,其也应在节能环保领域大显身手。通过对环保大数据进行深度智能分析和建模,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环境保护策略,使环保工作事半功倍。而建设全社会共享的环保公共数据资源是政府和主管部门首先需要做的工作。通过大数据开发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案能否顺利、被能源产业公司和主管部门运用到产业运营中真正发挥实效,也是当下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 卞友江何志钧
- 关键词:节能环保环境保护策略环境建设环保事业环保领域
- 论路易·阿尔都塞的认识论
- 所有围绕着关于阿尔都塞认识论的争论,再也没有比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问题更显得重要了。阿尔都塞为了坚定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非人道主义的立场,通过重新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的著作,以理论的方式阐明了马克思的辩证法...
- 卞友江
- 关键词:辩证法意识形态
- 文献传递
- 文化转型影响下的文艺生产消费——兼评《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被引量:1
- 2012年
- 《信息传媒文化与当代文艺生产消费的新变》是《文艺消费导论》中研究的进一步延展。该书聚焦于新世纪以来新媒介文化语境中当代中国文艺生产消费出现的新变化,细致论述了新媒介对文艺生产与消费的复杂影响。该书深刻揭示了当今中国文艺在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影响下审美范式的转变,强调一种"艺术———传媒化合型的新型美学范式"正在诞生。该书认为只有正视当今媒介转型的新状况,才能更好地在传统文艺与新媒体文艺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从而促进文艺的良性发展。
- 卞友江
- "日常生活审美化"背后的理论脉络与问题
- 虽然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命题出自西方,但是这个命题在被引人中国之后却被赋予了诸多的新意.通过对国内日常生活审美化背后理论脉络的梳理,会发现,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命题与其说是对精英主义美学的不满,不如说是对意识形态一元论的再批...
- 卞友江
- 关键词:审美化意识形态人文精神
- 雷蒙·威廉斯的多重视域传媒研究论略
- 2016年
- 威廉斯始终是在一种多重视域下分析和考察现代传媒的,他善于从宏观、中观、微观多种层次审视现代传媒,既能做到高屋建瓴,又能细致入微。威廉斯是从文化探索步入传媒研究的,文化唯物主义和"文化"观是理解威廉斯传播观的前提和基石,整体生活方式的思路贯穿了他的传媒研究,而历史主义的考察方法则是威廉斯"传播"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环。威廉斯对大众文化、大众传媒的看法与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等人同中有异,值得深究。
- 何志钧卞友江
- 关键词:雷蒙·威廉斯传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