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力斌

作品数:34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动脉
  • 11篇尾加压素
  • 11篇加压素
  • 9篇血管
  • 8篇细胞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血浆
  • 5篇蛋白
  • 5篇心脏
  • 5篇再灌注
  • 4篇凋亡
  • 4篇心肌
  • 4篇心血管
  • 4篇增殖
  • 4篇细胞增殖
  • 3篇动脉疾病
  • 3篇血浆脑钠素
  • 3篇预后
  • 3篇脐静脉内皮

机构

  • 32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史力斌
  • 24篇丁文惠
  • 13篇唐朝枢
  • 10篇霍勇
  • 7篇韩晓宁
  • 7篇李康
  • 6篇孟磊
  • 6篇洪涛
  • 6篇蒋捷
  • 5篇盛琴慧
  • 4篇周菁
  • 4篇龚艳君
  • 4篇丁燕生
  • 4篇王禹川
  • 4篇褚松筠
  • 4篇李拥军
  • 4篇王志坚
  • 3篇张丽芳
  • 3篇刘兆平
  • 3篇刘琳

传媒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老年患者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时机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接受RFCA治疗,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PSVT患者,年龄68.72±5.78岁。除1例外,其余35例首次出现症状至人院行RFCA治疗的间隔131.23±131.98(1~564)个月。18例首次发病年龄〈60岁,占总数的50%。36例中,10例因PSVT引发严重心血管事件而接受RFCA治疗,26例因PSVT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而接受RFCA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4.53±14.16个月,仅1例复发,RFCA治疗成功率为97.22%。术后随访期间,没有患者发生因PSVT而引发的心血管事件。结论PSVT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应及早接受RFCA治疗。
王禹川盛琴慧丁燕生周菁蒋捷李康史力斌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射频电流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院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CK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我院557例患有3期或3期以上CKD的住院患者,分析影响CK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心血管事件对CK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557例CKD患者中,男性332例,女性225例;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9.3%(163/557)。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既往冠心病史、空腹血糖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住院死亡率(9.82%比2.28%,χ^2=15.3,P〈0.001)。结论对于CKD患者,除年龄、既往冠心病史和空腹血糖这些传统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外,贫血是其较为独特的独立危险因素。
孟磊丁文惠史力斌蒋捷刘兆平龚艳君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肾疾病
白介素10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途径中的作用,以及白介素-10(IL-10)对TNF-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六组(对照组、TNF-α 100 ng/ml 12 h、18 h和24 h组,IL-10 50ng/ml 19 h、IL-10 50.g/ml+TNF-α 100 ng/ml 18 h组).用流式细胞仪和Hoeehest 33258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atertrl blot检测AIF蛋白的表达.结果 TNF-α 100ng/ml 12 h、18 h、24 h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12 h组流式细胞仪法(5.08±0.79)%与(2.2±0.77)%;18 h(14.39±2.31)%与(2.2±0.77)%;24(4.61±0.84)%与(2.2±0.77)%.18 h组Hoechst 33258法(18.936±2.79t)%与(2.890±1.326)%,P〈0.01;18 h凋亡率达高峰,明显高于12 h、24 h组[分别为(14.39±2.31)%与(5.08±0.79)%;(14.39±2.31)%与(4.61±0.84)%]加入TNF-α后12 h、18 h、24 h,较对照组AIF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18h的AIF蛋白的表达增加更明显.结论AIF可能是TNF-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IL-10对TNF-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张闻多马青变史力斌丁文惠
关键词:心肌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
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将急诊入院的AMI患者79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39例)和一般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直接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QT离散度(QTd)。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数以及就诊和介入治疗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CI术后30 min,盐酸替罗非班组ST段下降≥50%的患者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92.3%vs70.0%P=0.020)。PCI术后2 h盐酸替罗非班组ST段下降≥70%的患者,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82.1%vs60.0%P=0.031);且盐酸替罗非班组的酶峰时间较一般治疗组提前3.2 h,P=0.003。PCI术后30 min和2 h心电图QTd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一般治疗组明显减少(2.6%vs22.5%,P=0.014);严重出血事件与一般治疗组比较无差别。结论直接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有助于AMI患者冠脉微循环再灌注,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韩晓宁丁文惠洪涛史力斌褚松筠
关键词:心肌梗塞微循环心肌再灌注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高血糖的意义及管理被引量:1
2013年
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与血糖调节异常(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关系密不可分。ACS患者合并糖调节异常比例很高,并且这部分患者预后不良。
霍勇史力斌
关键词:高血糖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异常预后不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3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26例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11.60±5.98)μg/dl]高于正常对照组[(4.17±2.24)μg/dl,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抵抗素水平[(15.12±5.06)μg/dl]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7.67±4.28)μg/dl,P<0.05];抵抗素水平与心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呈正相关(分别r=0.541,P<0.01;r=0.508,P<0.01;r=0.545,P<0.01),与体内脂肪百分比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分别r=-0.386,P<0.05;r=-0.335,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肌损伤大小、体内脂肪分布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提示抵抗素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
李康丁文惠史力斌韩晓宁庞永正唐朝枢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抵抗素
尾加压素Ⅱ对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UII对于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以及生长因子缺乏和TNFα诱导的凋亡的影响,明确这些过程中ERK1/2及p38MAPK的表达和活性变化。方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选取4-7代细胞进行实验。应用细胞计数描...
史力斌丁文惠王志坚高炜唐朝枢
文献传递
尾加压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背景及目的: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生长因子缺乏及炎症因子TNFα都具有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而TNFα在这一过程中激活MAPK系统.尾加压素Ⅱ...
史力斌
关键词: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肿瘤坏死因子Α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对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前后致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和22例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组)术前即刻、术后12、24 h,血浆IL-1βI、L-6、IL-10的变化,比较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幅度。结果再灌注前急诊PCI组患者血浆IL-10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βI、L-6却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7.98±8.76)ng/Lvs(20.44±11.32)ng/L,P<0.05;(31.89±6.89)ng/Lvs(15.55±3.81)ng/L,P<0.05];再灌注后122、4 h急诊PCI组患者血浆IL-1βI、L-6及IL-10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P<0.01,P<0.05)。急诊PCI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12 h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的升幅(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致炎细胞因子较抗炎细胞因子增高更显著。
李拥军丁文惠史力斌高炜洪涛霍勇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非透析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为冠心病并进行PCI治疗的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和转归。结果:所有患者血管病变程度均较重,除第1例患者外均为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只对一部分狭窄病变进行了干预。5例术后需要透析治疗,其中有3例出院时仍不能脱离透析。所有术后没有接受规律透析的患者均表现出血肌酐升高且超过44.2μmol/L。所有出院前脱离透析的患者,血肌酐水平恢复到介入前水平。所有患者均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并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7例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终末期非透析慢性肾疾病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CIN发生率接近100%,水化、等渗造影剂和预防性透析的采用,对这些患者仍具有保护作用。介入前的肾功能是决定患者术后是否需要长期透析的最主要因素,对比剂比值越高,术后脱离透析的可能性越小。
韩晓宁丁文惠龚艳君褚松筠刘琳史力斌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剂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