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洪
-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中的动态变化,为探讨悬雍垂软腭咽成形术(UPPP)手术对OSAHS的治疗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例OSAHS患者分为A、B、C三组,其中32例未治疗,16例行UPPP手术。另外选择16例正常人为D组,测定OSAHS组睡前23:00及次日晨起7:00血清中VEGF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并与OSAHS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血清VEGF浓度。结果重度OSAHS患者晨起血清中V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与OSAHS病情具有一定相关性,经UPPP手术治疗后,睡前及晨起VEGF浓度都较手术前明显下降。结论 OSAHS患者晨起血清中VEGF浓度明显升高,OSAHS病情程度与VEGF含量有密切关系,UPPP手术能显著改善OSAH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缺氧。
- 孙启亮史洪刘道明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血管内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NSCLC组织中VEGF、bFGF蛋白水平的表达,并探讨二者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NSCLC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0%(49/96)和58.3%(56/96),二者具有相关性(P=0.041),与患者生存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bFGF在NSCLC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不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
- 张伟史洪毛秋云刘叙仪王洁蒋薇梁莉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
- 经皮肺活检术并发气胸31例被引量:1
- 2003年
- 史洪崔庆连
- 关键词:经皮肺活检术并发症气胸氧疗法插管引流
-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用于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确诊为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 h和12 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RR、HR、MBP等指标。结果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P<0.05)。结论对COPD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国栋史洪
- 关键词: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
- BiPAP无创通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COPD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BiPAP无创通气;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导管持续吸入氧气。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h和12h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记录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通气治疗后2h,二氧化碳分压从(54±10)mmHg降至(44±11)mmHg,氧分压从(55±20)mmHg上升至(79±22)mmHg,明显改善(P<0.05);血pH以及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比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h,上述各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2h和12h,实验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对提高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及改善呼吸衰竭的效果肯定。
- 李国栋史洪刘道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急性呼吸衰竭
- 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并发症6例抢救体会
- 2001年
- 史洪徐永平等
-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并发症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