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天舒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信息传输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气相互作用
  • 1篇全球大气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印度洋
  • 1篇夏季
  • 1篇距平
  • 1篇环境场
  • 1篇环流
  • 1篇环流系统
  • 1篇积雪
  • 1篇降水
  • 1篇降水距平
  • 1篇降水距平百分...
  • 1篇降水指数
  • 1篇海表
  • 1篇海表温度
  • 1篇海气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4篇叶天舒
  • 2篇封国林
  • 1篇支蓉
  • 1篇余锦华
  • 1篇龚志强
  • 1篇乔少博
  • 1篇曾宇星
  • 1篇颜鹏程
  • 1篇钱忠华
  • 1篇张志森
  • 1篇周杰
  • 1篇王阔
  • 1篇赵俊虎
  • 1篇申茜
  • 1篇杨柳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3年夏季中国北涝南旱环境场及异常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2013年夏季中国降水总体呈北涝南旱的分布特征,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大部降水异常偏多,而淮河流域、云贵高原至江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2013年夏季降水异常有其特定的环境场和物理机制,首先从东亚大气环流系统相互配置的角度分析了2013年夏季北涝南旱对应环境场的异常,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加强了水汽向北输送;同时欧亚中高纬地区为冷性低压控制,阻塞高压活动偏少,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时间对峙,导致北方降水偏多。其次,探讨了前冬海洋和积雪等外强迫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发现2013年前冬至夏季,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偏冷,而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海温偏暖,夏季热带沃克(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哈得来(Hadley)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南部尤其是菲律宾海附近热带辐合带对流活动偏强,使得副高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前冬欧亚积雪异常偏多,有利于夏季贝加尔湖以东盛行深厚的冷性低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也有利于副高加强、西伸和北扩。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既受海温和积雪等外强迫的影响,同时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环流系统之间的不同配置是造成区域旱涝异常分布的直接原因。
赵俊虎周杰叶天舒杨柳封国林
三种干旱指数在云南省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云南省29个测站1981—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计算每个测站逐季的3种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Ap)、z指数(Iz)和标准化降水指数(Is,p),并将云南省划分为滇西北、滇西南、滇中、滇东北和滇东南地区,对比3种干旱指数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判定干旱灾害等级上的适用性.选取其中的一个指数作为该地区、该季节的最佳指数,建立了适用于云南省分地区、分季节的干旱指数体系.利用1981—2000年的干旱灾情资料对该体系的应用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春季,滇西北、滇西南及滇东南地区,选择Ap判定干旱等级较为适合,滇中部选择Iz以及滇东北地区选择Is,p判定干旱等级更加适合;在夏季,云南省各地选择Is,p判定干旱等级与灾情资料更加符合;在秋季,云南各地选择Ap比另两个干旱指数更贴近实际;在冬季,云南省各个地区选择Iz判定干旱等级更合适;并且该体系的准确性在与干旱灾情资料进行对比后得到了证实.
叶天舒钱忠华余锦华乔少博支蓉
关键词: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
基于2013年8月中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高温的延伸期稳定分量提取及改进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2013年8月中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高温及其减弱过程,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逐日平均的500 h Pa高度场、风场再分析资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温重建扩展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前期海温强迫相似年的选取方法以及带通滤波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提取出10—30 d的稳定分量,并通过对稳定分量的诊断分析探究了这次持续高温及其减弱过程的维持机制.研究发现:通过选取与个例前期海温强迫最相似的30年来代替常规的气候态30年(1981—2010年),所提取的气候态稳定分量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稍有减弱,而异常型稳定分量占的比重显著性提高,且其所刻画的影响异常事件的天气系统强度及稳定性明显提高,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延伸期天气过程的维持机制.这表明在提取稳定分量时考虑前期的海温强迫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通过对延伸期稳定分量的分析,表明此次持续高温及减退过程主要受到北极涛动、亚洲大陆中高纬纬向环流形势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强度、位置的共同影响.
曾宇星叶天舒王阔申茜
热带印度洋与全球大气相互作用的信息传输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气象场信息源汇概念和定义方法,使用海表温度(SST)和位势高度场(GH)资料计算热带印度洋和全球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给出了热带印度洋(20°S^20°N,50°E^100°E)与热带地区、北半球和南半球大气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区域分布特征,并分析热带印度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中信息传递特征的季节差异和年代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信息源主要分布在(10°S^10°N,60°E^90°E)的区域内,北半球和南半球大气信息汇均呈现显著的带状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而热带地区的大气信息汇则主要分布于热带中东太平洋上空。热带印度洋对处在冬半年的半球的影响更强,不同季节下热带印度洋与大气相互作用中的信息源汇证实了这一可能性。同时,热带印度洋与大气之间的信息传递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年代际气候转型前后南北半球的变化不太一致:北半球大气对热带印度洋的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弱,南半球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强。
张志森龚志强叶天舒颜鹏程封国林
关键词:海表温度海气相互作用年代际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