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诸榕

作品数:30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11篇胶质
  • 9篇蛋白
  • 9篇胶质细胞
  • 8篇星形
  • 7篇星形胶质
  • 7篇病理
  • 5篇星形胶质细胞
  • 5篇缺血
  • 5篇细胞生长
  • 5篇细胞生长因子
  • 5篇纤维细胞
  • 5篇纤维细胞生长...
  • 5篇碱性成纤维
  • 5篇碱性成纤维细...
  • 5篇碱性成纤维细...
  • 5篇成纤维细胞
  • 5篇成纤维细胞生...
  • 5篇成纤维细胞生...
  • 4篇源性

机构

  • 17篇上海医科大学
  • 9篇复旦大学上海...
  • 7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南通医学院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华山医院
  • 1篇首都医学院

作者

  • 30篇叶诸榕
  • 12篇朱建辉
  • 8篇刘颖
  • 4篇汪寅
  • 4篇李立新
  • 3篇吕传真
  • 3篇陆锦标
  • 3篇应越英
  • 3篇李桢
  • 2篇沈天真
  • 2篇胡锡琪
  • 2篇徐跃成
  • 2篇方军
  • 2篇施建英
  • 2篇孙景军
  • 2篇康越
  • 2篇陈星荣
  • 2篇马国钧
  • 1篇徐庆中
  • 1篇李超

传媒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5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中国神经科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Neuros...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肿瘤
  • 1篇研究与发展管...
  • 1篇临床神经科学
  • 1篇神经科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8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形胶质细胞对氨引起培养胚鼠大脑神经元形态改变的影响
1996年
研究氨对培养神经元形态的影响及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形态改变的关系。应用胚鼠神经元纯培养、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混合培养及联合培养技术,结合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应用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①氨可引起神经细胞的肿胀,空泡变和颗粒变及坏死脱落;②神经元的病变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0.8%的形态正常神经元分布在病变较轻的星形胶质细胞领近;③混合组中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高于神经元纯培养组(P<0.01),而联合培养组细胞的变性坏死最轻。结论:氨对培养的神经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部分保护作用,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效应更强。
朱建辉叶诸榕胡美玉李桢
关键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胚鼠
少突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0/19q杂合性缺失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星形细胞起源的肿瘤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2004—2005年间,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胶质瘤合计191例,包括:WHO1I级少突胶质细胞瘤116例,其中30例为新鲜组织;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45例和不同级别星形细胞起源的肿瘤石蜡组织30例;采用PCR-微卫星技术检测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84例胶质瘤石蜡切片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86例WHO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石蜡标本染色体1p缺失率为69.8%(60/86)、19q缺失率为64.0%(55/86)、1p/19q联合缺失率为57.0%(49/86);45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1P缺失率为71.1%(32/45)、19q缺失率为60.0%(27/45)、1p/19q联合缺失率为55.6%(25/45);两种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WHO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新鲜标本染色体1p缺失率为70.0%(21/30)、19q缺失率为63.3%(19/30)、1p/19q联合缺失率为60.0%(18/30),与石蜡标本的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星形细胞起源的肿瘤染色体对应三种缺失率分别为23.3%(7/30)、33.3%(10/30)及20.0%(6/30),与少突胶质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WHO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仅7例有p53蛋白阳性表达(占8.1%);45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有14例呈阳性表达(3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少突胶质细胞瘤05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星形细胞起源的肿瘤(P=0.001)。在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染色体10/19q杂合性缺失与053蛋白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石蜡和新鲜组织均可用于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的检测。在
熊佶刘颖李超朱静静叶诸榕毛颖汪寅
关键词:少突神经胶质瘤染色体染色体杂合子丢失
P2X_7受体在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生长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ATP是否促进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发生类似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变化以及嘌呤类受体P2X7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As的分离和培养;实时照相观察As形态变化;用Br-dU掺入法及流式细胞观察As增殖变化;用荧光标记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GFAP mRNA,P2X7mRNA,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GFAP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GF-β1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原代As,免疫荧光鉴定阳性率为99%。不同浓度ATP(50μmol/L,100μmol/L,500μmol/L)作用于As,均可使之表现出类似反应性胶质化的形态改变,表现为胞浆丰富,细胞突起增加且更为明显。ATP100μmol/L作用1d后,As的S期细胞数目明显增加,提示细胞增殖的活跃,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5-BrdU)掺入法显示细胞核阳性率明显增加。500μmol/L浓度的ATP能促进As的GFAP mRNA,P2X7mRNA表达。用P2X7特异性的受体激动剂2′-3-′O-(4-benzoylbenzoyl)-adenosine-5′-triphosphate(BzATP)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作用于原代培养的As,在培养基有Ca2+情况下可明显促进GFAP表达。在培养基有Ca2+的情况下BzATP作用2h及12h时As中TGF-β1mRNA升高。培养上清中TGF-β1蛋白的含量在8h及48h均有升高。TGF-β1中和抗体能部分抑制P2X7引起的As GFAP含量的增加。结论100μmol/L的ATP可以促进As增殖。各种浓度ATP均可促进As形态产生类似胶质化反应的变化。P2X7特异性受体激动剂BzATP可引发胶质化样反应,并且在有Ca2+的情况下促进TGF-β1的转录和释放。TGF-β1参与了P2X7受体诱导的类似反应性星形胶质化过程。
刘颖梁华征孙景军叶诸榕
关键词:ATPP2X7受体TGF-Β1
体外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c-fos蛋白、GFAP及其mRNA的动态表达被引量:7
1997年
研究c-fos蛋白、GFAP—mRNA和GFAP在鼠脑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e,AS)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时的动态变化。用AS原代培养技术建立体外AS机械损伤模型.并结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结果:(1) c-fos蛋白于损伤后 45 min即有阳性表达,伤后 2 h消失; (2损伤边缘的 AS于损伤后 6 h开始表达 GFAP-mRNA, 1d达高峰,3 d则在损伤边缘少数 AS中可检出 GFAP-mRNA;(3)损伤后 1d,GFAP表达明显增强,胞体肥大,粗大突起伸向损伤区形成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结论:(l) AS受损后原癌基因 c-fos首先被激活,c-fos蛋白呈-过性的表达,参与调节AS的激活;(2)AS损伤后,GFAP-mRNA的转录增加,GFAP表达增强是由于在转录水平上GFAP-mRNA表达增强的结果;(3)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是AS的自身特性,以AS肥大为主,AS受损后,原癌基因c-fos的蛋白参与调节AS激活的确切机制尚待阐明。
李立新叶诸榕朱建辉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C-FOS蛋白GFAP
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梗死灶的影响。方法 :5 6只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持续性栓塞制成脑缺血模型 ,于缺血 2 h后一次性静脉给予 b FGF或生理盐水 2 0 0 μl,分别在 3、6、12 h,1、3、7、14 d后处死动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梗死灶的变化。结果 :给药组在 3h~ 3d各时间段梗死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面积百分比缩小值为 16 .73%~ 2 3.5 3%。结论 :外源性 b FGF能缩小梗死灶。
陆锦标刘颖叶诸榕施建英
关键词:脑缺血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持续性灶性脑梗死区血脑屏障改变对^(125)I-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透的影响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系统观察大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 ( (permanent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 ,pMCAO)后 0 .5h到14d血脑屏障 (blood brainbarrier,BBB)的损伤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通透的影响。方法 采用抗BBB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显示pMCAO后不同时间BBB结构的改变。采用1 2 5I标记bFGF示踪法显示静脉注射1 2 5I bFGF后脑组织γ射线计数变化表示bFGF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在动脉栓塞后0 .5h抗BBB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已发生改变 ,即使到了 14d时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出现在梗死区周围 ,但是抗BBB抗体免疫组化仍为阴性 ,表明此时血管壁尚未达到完全修复。从梗死后 2h开始1 2 5I bFGF通透有明显的增加 ,持续到梗死后 14d ,1 2 5I bFGF主要出现在基底节及梗死累及的岛叶和顶叶皮层。结论 脑缺血后外周静脉应用bFGF是可行的 ,尽早应用bFGF对保护神经元是至关重要的。
刘颖陆锦标叶诸榕
关键词:血脑屏障通透性
乙型肝炎病理学系列研究
1996年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劳动力,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更为突出。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对乙型肝炎的病理学作了系列研究,这些工作主要包括: 1.提出以病理形态为核心的综合诊断依据要点(包括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据此分析了大系列(1354例)肝活检标本中肝炎及其各型的相对比例和特点,其中乙型肝炎达73%,同时还突出总结了小儿肝炎的病理特点。
翟为溶胡锡琪应越英张月娥叶诸榕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理学小儿肝炎病理特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活检标本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自分泌与反应性星形细胞胶质化被引量:11
1997年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自分泌现象及其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关系。方法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原代培养的机械损伤模型上,以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FGF、PCNA、GFAP和GFAP-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1)损伤边缘的AS于伤后2小时起表达bFGF,12小时达高峰,2天后回落;(2)损伤边缘的AS于伤后6小时起表达GFAP-mRNA,1天达高峰,2天后回落;(3)伤后1天起,GFAP表达明显增强,AS胞体肥大并向损伤区伸出粗大突起,2天时GFAP表达至高峰;(4)损伤边缘的部分AS从伤后2小时起表达PCNA,1天时达到高峰。结论(1)受损的AS能自分泌bFGF,这是AS受损后的早期反应之一,具有促进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作用;(2)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时,GFAP表达增强是转录水平上GFAP-mRNA增加的结果;(3)反应性星形胶质化以AS肥大为主,增生为辅。
李立新叶诸榕朱建辉
关键词:星形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MAPK/ERK激酶-ERK信号通路参与外源性bFGF对缺氧-复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内Egr-1结合活性的调节(英文)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静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以明显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面积,但该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旨在研究外源性bFGF 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缺氧-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外源性bFGF作用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kinase,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 信号通路活化。电泳变动迁移率分析实验检测外源性bFGF 作用后核转录因子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arly growth respons factor 1, Egr-1)的结合活性变化。结果外源性bFGF可以保护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通路蛋白不被氧自由基降解。MEK-ERK信号通路在外源性bFGF作用后活化。这一信号通路进一步使Egr-1结合活性升高。结论外源性bFGF可能通过激活ERK信号通路,促进内源性转录因子Egr-1的结合活性升高,进而促进内源性bFGF的表达。
刘颖陆锦标陈琦叶诸榕
关键词: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P2Y_1受体对缺血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产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及相关信号通路(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P2Y1受体对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产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分别利用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拴阻塞及培养细胞缺氧无营养后恢复正常培养,造成体内、外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荧光标记、实时定量 RT-PCR、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 P2Y1 受体、GDNF 定位,检测 GFAP、GDNF及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单纯性缺血组比较,用选择性拮抗剂 MRS2179 阻断 P2Y1 受体后,可使体内、外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GFAP减少,同时使其产生GDNF增加。体外缺氧无营养并阻断P2Y1受体后:可使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升高,而使磷酸化JAK2及STAT3 (Ser727)降低;JAK2的抑制剂AG490在降低磷酸化STAT3(Ser727)的同时也降低GFAP表达水平;PI3-K的抑制剂LY294002可降低磷酸化的Akt及CREB; MEK1/2抑制剂U0126可同时降低磷酸化的JAK2、STAT3 (Ser727)、Akt及CREB。结论 P2Y1受体参与短时性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GDNF的产生过程,相关信号途径分别为JAK2/STAT3 和 PI3-K/AKT/CREB,并且两条途径存在串话。
孙景军刘颖叶诸榕
关键词:受体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JAK2/STAT3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