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以培

作品数:55 被引量:455H指数:11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糖尿
  • 35篇糖尿病
  • 33篇内皮
  • 30篇内皮功能
  • 24篇内皮功能障碍
  • 17篇血管
  • 13篇病患
  • 11篇血管内皮
  • 11篇肾病
  • 9篇血糖
  • 8篇胰岛
  • 8篇糖尿病肾病
  • 7篇代谢
  • 7篇胰岛素
  • 7篇细胞
  • 7篇白蛋白
  • 7篇病变
  • 6篇血管内皮功能
  • 6篇高血糖
  • 6篇2型糖尿

机构

  • 53篇钦州市第二人...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柳州钢铁...

作者

  • 54篇吕以培
  • 42篇李舒敏
  • 34篇杨丕坚
  • 33篇黄中莹
  • 25篇黄虹
  • 13篇卢伟波
  • 13篇张素华
  • 9篇罗文意
  • 8篇黄永婵
  • 7篇车红英
  • 7篇李媛
  • 6篇黄文萍
  • 6篇符春晖
  • 4篇陈建西
  • 4篇梁红如
  • 3篇冼苏
  • 2篇刘良华
  • 1篇凌秀明
  • 1篇苏慧萍
  • 1篇张勇胜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右江民族医学...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山东医药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右江医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辽宁实用糖尿...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纯糖耐量受损者的内皮功能改变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者的内皮功能改变和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按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肥胖标准分肥胖和非肥胖组,选择I-IGT 83例(肥胖即D2亚组42例;非肥胖即D1亚组41例),与糖耐量正常者142例(肥胖即N2亚组67例;非肥胖即N1亚组75例)作比较,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0min、10min、20min、30min、60min、120min血糖、免疫活性胰岛素,同时检测空腹血脂、游离脂肪酸、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内皮素(SET),留取晨尿测定尿内皮素(UET)与尿微量白蛋白(U-MA),记录糖尿病家族史并观察血压、身高和体重,测定肱动脉休息时、加压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结果校正性别、年龄后I-IGT与糖耐量正常者、D2亚组与N2亚组以及D1亚组与N1亚组比较,U-MA、hs-CRP、UET和SET均有上升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有明显改变(P<0.05或P<0.01),D2亚组与D1亚组比较hs-CRP有显著改变(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内皮指标为因变量能进入方程的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血压、脂代谢、血糖及胰岛分泌功能等指标。结论 I-IGT非肥胖者和肥胖者主要表现为大血管混合微血管内皮改变,肥胖者大血管内皮改变较为严重;内皮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家族史外,还与肥胖、血压增高、脂代谢紊乱、血糖增高及胰岛功能的改变等代谢性因素密切相关。
吕以培黄文萍车红英张素华黄中莹陈建西杨丕坚李舒敏卢伟波罗文意
关键词:糖耐量受损肥胖症内皮缩血管肽类代谢
单纯空腹血糖受损与单纯糖耐量受损肥胖者内皮功能及代谢异常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比较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和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肥胖者的内皮功能及代谢异常的异同.方法 选择I-IFG(C组)60例(非肥胖即C1组28例,肥胖即C2组32例)和I-IGT(D组)83例(非肥胖即D1组41例,肥胖即D2组42例)作比较,以糖耐量正常者(N组)142例(非肥胖即N1组75例,肥胖即N2组67例)作对照,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血糖、免疫活性胰岛素,同时检测空腹血脂、游离脂肪酸、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SET),留取晨尿测定内皮素(UET)、尿微量白蛋白(MUA).测量腰围、血压、身高和体质量.彩超测定肱动脉休息时、加压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计算平均动脉压(MAP)、血糖曲线下面积(glu AUC)、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第二相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 two)、20 min胰岛素净增值与血糖净增值的比值(△I20/△G20)、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后,D组和D1组的hs-CRP、SET和UET分别与C组和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D2组与C2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FPG)、糖耐量2h血糖(2 h PG)、glu AUC、HOMA-β、胰岛素释放试验2h胰岛素(INS120)和△I20/△G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1组与C1组比较FPG、glu AUC、2 h PG、HOMA-IR、HOMA-β、INS120、INSAUC、INSAUC two、△I20/△G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D2组与C2组比较MAP、FPG、HOMA-β、2hPG、INS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IGT非肥胖者出现了大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且微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而肥胖者大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严重;I-IFG肥胖者血压明显增高;I-IGT糖代谢紊乱较重、胰岛功能损害轻但非肥胖者早期相缺陷较重;I-IGT和I-IFG肥胖�
吕以培黄文萍张素华车红英杨丕坚黄中莹李舒敏黄虹罗文意卢伟波
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变化及丹参多酚酸盐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组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0.5mg/次,1次/d;观察组在治疗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次,1次/d,2组均连续应用28d。同期住院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DPN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肌电图仪测定DPN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DPN患者TNF-α、IL-6、sICAM-1及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O、MNCV、SNC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sICAM-1、ET-1较治疗前下降,NO、MNCV及SNCV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MNCV及SNCV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降低DPN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韦凌云杨丕坚李舒敏吕以培黄中莹黄虹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内皮功能障碍炎性因子丹参多酚酸盐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甲状腺功能改变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的胰岛素抵抗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各种应激状态下血糖增高的病人(应激组)32例于应激期(入院3天内)与稳定期(病情稳定3周后)的FBG、FINS、CP、HbA1c、FT3、FT4、s-TSH、r-T3水平,计算HOMA-IR再取自然对数值,并与糖尿病组(30例)对比分析。结果应激组应激期与糖尿病组比较HbA1c、HOMA-IR、FT3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r-T3差异有显著性(P<0.05),FT4、s-TSH差异无显著性;应激组应激期与稳定期比较,FBG、FINS、HOMA-IR、FT3、r-T3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HbA1c、FT4、s-TSH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激状态下出现血糖增高并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同时出现甲状腺病态综合征,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检测HbA1c是鉴别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吕以培
关键词:应激胰岛素抗药性甲状腺功能试验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本身又可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本文就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丕坚吕以培李舒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
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早期DR患者63例(观察组),分为A组31例和B组32例,两组均常规予人胰岛素治疗,A组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1次/d,共用3周;另选体检健康者3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内皮素1(ET-1),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BG、HbA1C、TG、TC、ICAM-1、hs-CRP及ET-1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FMD较对照组降低(P<0.05);A组治疗后外周血ET-1为(96.69±10.68)pg/mL、ICAM-1为(403.83±87.48)ng/mL、hs-CRP为(8.77±1.27)mg/L、FMD为11.89%±3.58%,B组分别为(184.6±10.79)pg/mL、(597.78±60.75)ng/mL、(18.79±2.43)mg/L、9.18%±0.55%;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早期DR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与其降低血ICAM-1、hs-CRP、ET-1水平有关。
卢伟波李舒敏吕以培黄中莹杨丕坚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内皮功能前列地尔细胞间黏附分子超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成2组:A组63例为UAER 20~200μg/min,B组41例为UAER>200μg/min;根据血尿酸水平高低分为C组64例和D组40例。分别记录各组血UA、病程、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FMD的变化,比较血UA、尿MA水平及FMD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C组病程、UA、FBG、UAER较B组、D组显著升高,但FMD水平下降(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UAER与F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5、-0.314、-0.285,P均<0.05),UA与UAER呈正相关(r=0.24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与病程、血UA、UREA水平密切相关,血UA、UREA水平可用于早期预测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
杨丕坚朱红梅吕以培李舒敏黄中莹黄虹
关键词:糖尿病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内皮功能障碍
中间高血糖与微血管并发症被引量:1
2008年
中间高血糖(IHG)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血糖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低减(IGT)。新近发现IHG的大血管的疾病的死亡事件危险增加,其中IGT对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险比IFG更具有预见性,而且IFG与IGT也与类似传统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肾、视网膜与神经等微血管并发症独立相关,认为其机制与代谢综合征的各种因子如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等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对中间高血糖的人群进行严格的饮食、运动的干预比药物的治疗更有效。
吕以培
关键词:微血管并发症内皮功能障碍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对比观察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对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格列美脲单药治疗6个月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34例,在使用格列美脲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500mg,tid);吡格列酮治疗组(B组)34例,在使用格列美脲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bid);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利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FMD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P<0.05)。但2组患者治疗前后FMD的改变无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但二者的作用无差异。
杨丕坚李舒敏吕以培黄中莹黄虹
关键词: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内皮功能障碍与糖尿病肾病关系被引量:10
2005年
吕以培王乃尊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内皮功能障碍细胞因子内皮缩血管肽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