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勇彬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综合征
  • 4篇疗效
  • 4篇窘迫综合征
  • 4篇呼吸窘迫
  • 4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蛋白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盐酸氨溴索
  • 1篇严重呼吸衰竭
  • 1篇药敏

机构

  • 6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吕勇彬
  • 6篇杨介梅
  • 5篇黄薇
  • 5篇王模奎
  • 4篇王琴
  • 4篇宗小敏
  • 4篇苏华英
  • 3篇卢婷
  • 1篇石明芳
  • 1篇罗代辉
  • 1篇张罡
  • 1篇蔡苗
  • 1篇古丽
  • 1篇陈颖
  • 1篇肖亚雄

传媒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NRDS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NRDS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2例患有不同程度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的资料。分析单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对照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治疗达稳定的时间、胸部Χ线变化、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达稳定时间、72 hΧ线好转率、治愈率分别为75.4±8.7 h、79.2%、83.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3.3%和4.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治疗中,nCPAP联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
王模奎宗小敏黄薇张罡杨介梅吕勇彬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疗效
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NICU住院的82例使用了PS的严重RDS早产儿病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和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并发症、治疗转归情况。按照PS实际使用量分为低剂量组(每次40~69 mg/kg)和高剂量组(每次70~100 mg/kg)。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OI、PS重复使用率、并发症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nCPAP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为(18.8±2.4)h,显著长于低剂量组的(16.8±2.3)h(Z=2.81,P<0.01)。使用PS后,两组病例12 h的OI均显著下降,且高剂量组OI在12 h、48 h和72 h持续下降(P均<0.05),但低剂量组OI在24~48 h无明显改善。同一时间点的横向比较显示,高剂量组OI改善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48例患儿中,存活45例(93.8%);低剂量组34例患儿中,存活25例(73.5%),高剂量组存活率高于低剂量组(χ~2=5.00,P<0.05)。结论:高剂量较低剂量国产牛PS不但能显著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OI和病死率,还能延长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
王模奎黄薇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古丽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3年8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出院的30例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例,均是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2h后吸入氧分数(FIO_2)≥80%,经皮氧饱和度(TcSO_2)≤85%,动脉血氧分压(PaO_2)<5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55mmHg的情况下启用HFOV。观察HFOV治疗后0、2、24、48h的FIO_2、PaO_2、氧合指数(OI)、PaCO_2、平均气道压、振幅变化情况。结果:HFOV治疗2h后,所有参数即显著改善,其中FIO_2由(86.30±5.53)%降至(64.20±5.58)%,PaO_2由(44.70±2.65)mmHg升到(55.60±4.90)mmHg,OI由(34.60±3.76)降到(18.90±2.68),PaCO_2由(65.30±6.95)mmHg降到(50.40±7.12)mmHg(P<0.01)。所有参数在24h均持续改善(P<0.01);除PaCO_2外,所有参数在48h也持续改善(P<0.05)。HFOV治疗48h后存活28例,5例发生颅内出血,无气胸病例。结论:HFOV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早产儿重度RDS并严重呼吸衰竭患儿有显著效果。
王模奎黄薇宗小敏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严重呼吸衰竭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培养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宜宾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及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在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中,290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1.9%;其中革兰阳性菌246株(84.8%),革兰阴性菌44株(15.2%)。表皮葡萄球菌显著多于溶血葡萄球菌(=16.6,P<0.01)。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分别达100%和94.8%,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62.9%。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分别达96.3%和94.4%;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74.1%。溶血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表皮葡萄球菌(=4.98,P<0.05)。结论葡萄球菌属细菌为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病原菌,推荐首选多肽类抗菌药或夫西地酸,不建议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素。
王模奎黄薇宗小敏苏华英杨介梅罗代辉王琴吕勇彬肖亚雄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原菌微生物敏感试验抗菌素
早期抢救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NICU住院的抢救性使用牛PS的早产儿严重RDS病例86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生后28 d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按首次使用PS时的年龄将患儿分为早期组(生后1~2 h给药,40例)和延迟组(≥2 h给药,46例)。结果:早期组和延迟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的OI、住院时间和nCPAP时间、nCPAP使用率、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后,两组病例OI均持续改善,但只有12 h和72 h与前一个时间点的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6例患儿中存活74例,总体存活率为86.0%。早期组存活率为95.0%,显著高于延迟组的78.3%(χ~2=4.99,P<0.05)。早期组与延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分别为2.5%、19.6%,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0.0(96.0,143.0)h、133.0(72.0,148.0)h,氧疗时间分别为8.0(7.0,12.0)d、12.0(8.0,15.0)d,PS重复使用率分别为57.5%、80.4%,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分别为20.0(18.0,22.0)h、19.0(18.0,20.0)h(P均<0.05)。结论:早期抢救性使用牛PS不仅能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病死率与BPD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和氧疗时间,还能减少PS的重复使用率,延长需重复使用PS的间隔时间。
王模奎董文斌黄薇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43例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的疗效。方法将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85例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分组征得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对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400 mg/(kg·d)],连续治疗5 d;纳洛酮每次静脉输注(0.01~0.02)mg/kg,每天1~3次,连续治疗5 d~7 d。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法治疗(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抽搐时间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两组患儿随访半年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体征,且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纳洛酮治疗乙型脑炎,可通过不同环节,共同阻止脑部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较快纠正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恢复意识、减少病残、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为目前治疗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
石明芳蔡苗陈颖吕勇彬宗小敏杨介梅
关键词:乙型脑炎静脉丙种球蛋白纳洛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