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晓杰

作品数:20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软骨
  • 8篇细胞
  • 7篇体外
  • 6篇软骨细胞
  • 6篇骨细胞
  • 5篇基质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体外构建
  • 4篇基质
  • 4篇骨髓基质
  • 3篇脂肪基质细胞
  • 3篇共培养
  • 2篇增殖
  • 2篇肉毒
  • 2篇肉毒毒素
  • 2篇软骨分化
  • 2篇软骨形成
  • 2篇软骨组织
  • 2篇生物反应
  • 2篇生物反应器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组织工程...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吕晓杰
  • 13篇周广东
  • 13篇曹谊林
  • 9篇崔磊
  • 7篇刘伟
  • 6篇陈俊男
  • 5篇田孝臣
  • 5篇刘霞
  • 4篇刘虎仙
  • 4篇刘天一
  • 4篇刘凯
  • 3篇李宏
  • 3篇刘伟
  • 2篇陈付国
  • 2篇魏娴
  • 2篇陈瑾君
  • 2篇胡晓春
  • 2篇李治桦
  • 2篇李纲
  • 1篇刘莹

传媒

  • 6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体内软骨形成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在体内非软骨形成部位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猪BMSCs与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6∶4或7∶3)混匀,取2.5×107个混合细胞悬浮于0.5ml30%Pluronic溶液后注射到裸鼠皮下(n=6)。相同数量的单纯软骨细胞或BMSCs同样方法注射,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0.75×107个软骨细胞同样注射作为低浓度软骨细胞对照。各组均8周后取材检测。结果混合细胞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形成了成熟的软骨。组织学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异染基质及Ⅱ型胶原表达。两组新生软骨糖胺多糖(G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混合组平均湿重分别为(320±48)mg和(294±37)mg,均达到阳性对照组70%以上。BMSCs组仅形成了纤维性组织,低浓度软骨细胞组在局部形成了少量软骨,但新生软骨平均湿重低于阳性对照的30%。结论上述结果提示软骨细胞能诱导BMSCs在体内非软骨形成部位向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
周广东王晓云刘天一苗春雷吕晓杰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形成骨髓基质细胞BMSC混合细胞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构建软骨的体内评价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共培养体外构建复合物体内植入形成成熟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猪BMSC,经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标记后,与猪关节软骨细胞按1:1比例混合,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材料支架作为共培养组,以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分别接种PGA/PLA作为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各组标本均于体外培养2周后植于裸鼠皮下,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胺聚糖含量测定、生物力学、组织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新生软骨组织进行全面评价。结果各组细胞均与材料黏附良好。体内植入8周后,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标本基本保持植入前的大小和形状,外观类似软骨组织,组织学显示两组均有连续的软骨陷窝样结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有大量Ⅱ型胶原沉积。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共培养组的糖胺聚糖含量和弹性模量均达到软骨细胞构建软骨组织的80%以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EGFP标记细胞形成了软骨陷窝。阴性对照组标本的体积较植入前明显缩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均未见软骨样组织形成。结论软骨细胞与BMSC共培养构建的复合物植入体内后能继续形成成熟软骨组织,这表明植入体内后软骨细胞仍能保持对BMSC的诱导作用。
刘霞周广东吕晓杰刘天一张文杰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软骨细胞软骨形成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填充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探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实施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填充术12例,男1例,女11例。年龄18~45岁,平均31.5岁。本组7例一次注射充填术后形态满意,4例行二次注射,1例注射三次。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12例患者移植脂肪大部存活,改善满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自体颗粒脂肪是较为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只要求美者属于适应证范围,采用正确的抽吸及注射技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愿意接受。
陈俊男吕晓杰刘虎仙田孝臣
关键词: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器脂肪抽吸术注射移植
组织工程软骨生物反应器的设计
2006年
目的根据流体力学原理优化反应器内腔结构,并设计一套组织工程软骨生物反应器。方法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反应器内腔流场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流场分析确定内腔结构,最终构建一套完整的生物反应器系统。结果确定了生物反应器的内腔结构,生物反应器由控制系统和细胞培养室两部分构成,能置于培养箱中对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进行动态培养。结论反应器内腔的结构是合理的。整个生物反应器系统运行可靠。
李宏周广东吕晓杰安琦刘伟崔磊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细胞腔结构细胞培养室流场分析仿真计算
力学刺激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分化
目的探讨离心力刺激对猪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的作用,以及对三维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明确力学刺激与细胞分化及组织形成的关系,为体外软骨构建提供适当参数。方法抽取8周龄猪髂嵴骨髓,应用贴壁法分...
刘天一周广东魏娴陈付国吕晓杰刘霞陈瑾君崔磊刘伟曹谊林
文献传递
原代脂肪基质细胞增殖前后细胞表面标志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抽吸术采集的脂肪颗粒经消化清洗贴壁生长的人脂肪基质细胞增殖前后的形态和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吸脂术获得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分离、接种培养皿,贴壁后采集的细胞和原代细胞增殖80%融合后采集的细胞,分别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105、CD166、Stro-1、CD29等表面标志的变化。结果CD29在原代细胞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保持极高的阳性率;Stro-1在原代细胞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保持较低的阳性率;CD105、CD166阳性率显著增加。结论脂肪基质细胞原代培养增殖前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提取的脂肪基质细胞的原始情况,经过原代培养增殖后部分干细胞相关的抗原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刘凯吕晓杰周广东李纲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表面标志脂肪颗粒吸脂术抽吸术
前唇皮下组织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修复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方法,提高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瓣修复鼻底凹陷畸形,两侧口轮匝肌向中线对合,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同时前唇下方皮下组织^瓣向内下翻转再造唇珠。结果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双侧唇裂继发口哨畸形和鼻底凹陷30例,所有病例术后全部一期愈合,经3—18个月随访,鼻底、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明显,上唇形态自然,与下唇关系协调。结论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瓣及前唇下方皮下组织^瓣,可以改善鼻底凹陷,加强唇珠形态;两侧口轮匝肌在中线对位缝合可以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
田孝臣吕晓杰胡晓春陈俊男崔立龙刘莹刘会娜
关键词:双侧唇裂外科皮瓣口轮匝肌
软骨细胞与脂肪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软骨细胞与脂肪基质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并阐明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能否诱导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方法 分别培养扩增人ADSCs与猪耳软骨细胞,将2种细胞按7:3(ADSCs:软骨细胞)比例混匀,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直径8 mm,高2 mm)支架作为共培养组,以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ADSCs分别接种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以30%上述浓度(1.5×107/ml)的单纯软骨细胞接种作为低浓度软骨细胞对照组.每组各接种6例标本,每例接种细胞悬液200μl.全部标本均于体外培养8周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免疫组化及湿重、蛋白多糖定量检测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多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各组湿重及蛋白多糖含量差异.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粘附良好.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体外培养8周时基本保持了复合物初始大小和形状,大体观察2组均形成了较成熟软骨组织,组织学显示大量软骨基质和软骨陷窝形成,免疫组化显示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分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共培养组的平均湿重为(174±12) mg,平均蛋白多糖含量为(7.6±0.4) mg,两者分别达到阳性对照组的75% (P< 0.01)和79% (P< 0.01).阴性对照组(单纯ADSCs组)明显皱缩变形,组织学未见成熟软骨陷窝.低浓度软骨细胞组明显变薄,新生软骨平均湿重为(85 ±5) mg,是阳性对照组的37% (P< 0.01),只在局部形成了不连续的软骨组织.结论 软骨细胞与ADSCs共培养能够在体外构建较成熟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能够诱导ADSCs成软骨分化及体外形成软骨组织.
吕晓杰周广东刘霞刘凯刘虎仙陈俊男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细胞脂肪基质细胞共同培养技术
软骨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体外软骨构建是软骨组织工程产业化发展及临床应用的重要手段。然而,采用现有的体外构建技术无法构建功能接近正常的软骨。生物反应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体内环境,有望弥补现有体外构建技术的弊端。研究发现,流体剪切力、静态液压力和直接压缩力是体内软骨发育和成熟的重要力学因素,常用软骨生物反应器均据此设计而产生。由于不同类型生物反应器各具特点,研究和开发新型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目前软骨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吕晓杰周广东曹谊林
关键词:软骨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染活细胞效率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影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逆转录病毒表达系统转染活细胞效率的主要相关参数,建立一种稳定高效的活细胞EGFP标记技术。方法培养、扩增携带EGFP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细胞PG13,分别于12 h、24 h、36 h和48 h收集病毒液,转染骨髓基质细胞(B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不同时间点病毒转染效率。选择转染率最高时间点的病毒液,连续转染BMSCs两次,小剂量嘌呤霉素筛选6 h,观察病毒转染率及细胞活力。再以上述方法转染脂肪基质细胞(ADSCs)和成纤维细胞(FBs),观察这种方法标记其他干细胞或成熟分化细胞的可行性。结果根据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24 h收集的病毒液转染BMSCs效率最高(64.56+2.53)%,36 h次之(56.98+3.22)%,12 h(47.39±1.82)%与48 h(37.84±1.77)%相对较低。连续转染两次并经短暂筛选后,BMS(s转染率可达80%以上,且细胞活力不受影响。采用相同方法转染脂肪基质细胞(ADSCs)和成纤维细胞(FBs),转染率均能达到80%,且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稳定高效的活细胞EGFP转染技术,为研究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体内、外转归及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稳定且直观的检测手段。
吕晓杰周广东马俐君刘霞曹谊林
关键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逆转录病毒细胞标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