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盆地
  • 6篇四川盆地
  • 6篇储层
  • 5篇四川盆地西部
  • 5篇盆地西部
  • 5篇白云岩
  • 4篇孔隙
  • 3篇砂岩
  • 3篇栖霞组
  • 3篇热液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二叠统
  • 2篇中二叠统
  • 2篇三叠
  • 2篇同位素
  • 2篇热液白云岩
  • 2篇流体
  • 2篇孔隙结构
  • 2篇储层质量
  • 2篇川东

机构

  • 14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14篇吕杰
  • 11篇黄思静
  • 9篇兰叶芳
  • 8篇黄可可
  • 3篇胡作维
  • 3篇王春梅
  • 2篇李小宁
  • 2篇朱炳光
  • 1篇齐世超
  • 1篇马永坤
  • 1篇潘小强
  • 1篇李云

传媒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侏罗纪羌塘盆地构造-古地理和盆地演化
本论文以侏罗纪羌塘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控盆构造系统研究为切入点,以实际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沉积学、大地构造、层序地层、地球化学等地质基础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事件地层分析以及沉积...
吕杰
关键词:羌塘盆地侏罗纪古地理盆地演化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18
2012年
孔隙结构特征是油气储层综合评价和精细描述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资料。根据岩石薄片、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资料的分析结果,文中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综合分类。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主要以富含长石的砂岩类型为主,储层总体属于中孔特低渗孔隙型储层,多数孔喉半径集中在微细孔喉的范围,孔喉分布均质性和均匀程度较差,总体孔隙结构较差、产油能力较低;同时这些砂岩孔隙结构可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等5类,中等孔隙结构最为典型。
胡作维黄思静马永坤吕杰朱炳光
关键词:砂岩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长2油层组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晶洞充填物特征与热液活动记录被引量:29
2014年
热液环境在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中十分重要,MVT铅锌矿床和热液白云岩储层都与之有关。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普遍发育厘米级大小的晶洞,其充填物主要为晶体粗大的非平直晶面鞍形白云石,这些鞍形白云石经历了广泛的溶解作用,次生方解石充填于鞍形白云石溶解空间及其晶间孔隙中。本文在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测试了晶洞充填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元素构成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结合川西中二叠统埋藏历史和二叠纪以来的非地热增温热事件,研究了晶洞充填物中鞍形白云石的沉淀与溶解流体,以及充填于鞍形白云石溶解空间和晶间孔隙中次生方解石的沉淀流体。研究表明:在作为晶洞充填物的碳酸盐矿物中,鞍形白云石和沉淀于白云石晶间、晶内的次生方解石具有显著不同的氧同位素组成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前者δ18O值-5.94‰~-4.35‰,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要为110~210℃,后者δ18O值-10.34‰~-8.75‰,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要为70~110℃,据此反演的鞍形白云石沉淀流体的δ18O值为+4‰~+14‰(SMOW),方解石相应值为-4‰~+5‰(SMOW),显示白云石是在高盐度和高温流体中沉淀的,方解石是在相对低盐度和低温流体中沉淀的;晶洞充填物的碳同位素分析表明,鞍形白云石和沉淀于白云石晶间和晶内的次生方解石的δ13C值大致分布在0.7‰~2.6‰的范围内,显著低于同期海水的δ13C值,两种碳酸盐矿物中的碳具有同期海水和深部CO2混合碳源的特征;中二叠世末东吴运动期间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时岩浆活动的热效应导致了当时处于浅埋藏环境的栖霞组地层中鞍形白云石的沉淀,而热事件后流体温度和盐度的同时降低则使得鞍形白云石溶解,同时伴随方解石沉淀在鞍形白云石溶解后的孔隙和晶间孔隙中。
黄思静兰叶芳黄可可吕杰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氧同位素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结晶白云岩的形成机制与白云化模式被引量:8
2014年
根据作为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作为重要储层的结晶白云岩(包括用以对比的原始结构保存的粒屑白云岩)的结构、元素构成、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碳、氧、锶同位素特征,以及结晶白云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讨论了这类白云岩形成的流体、温度和白云化机制,解释了结晶白云岩具有较好物性的原因。川东北飞仙关组结晶白云岩主要由细—中晶的平直晶面半自形—自形晶白云石构成,缺乏可进行均一化温度分析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具有低的锰、铁含量和较高的锶含量,显示较低温条件下海水或海源流体在白云化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结晶白云岩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说明先驱鲕粒灰岩的碳是其主要碳源,白云化流体主要是早三叠世印度阶晚期海水,其次是奥伦尼克阶海水,白云化作用发生时鲕粒灰岩处于埋藏深度〈1km的埋藏阶段,40-60℃的温度主要由地热增温提供,台地内部埋藏环境的热对流模式可以解释川东北飞仙关组结晶白云岩的形成机制。开江—梁平台棚以东的孤立(或半孤立)碳酸盐台地具有陡峻的边缘,两侧同时对海水开放,鲕粒岩分布层位较低(飞1—飞2段)都有利于热对流作用,台地内较为发育的蒸发盐造成纵向热传导率的差异并加强台内热对流。在白云岩分布样式的控制机理上,由于高渗透率鲕粒岩仅分布在台地边缘,使得海水进入台地后的垂向对流大于水平对流,白云化作用发生在台地边缘,飞3段鲕粒岩没有足够时间完成白云化,台地边缘结晶白云岩的体积向上减少。另外,川东北还存在回流白云化作用和塞卜哈白云化作用,由此形成的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台地上部或顶部,保留有很好的原始粒屑灰岩与泥微晶灰岩的结构,具有与同期海水类似的锶同位素组成,稍低的δ13 C值和偏正的δ18 O值以及稍高的锰、铁含量,显示白云化流体是同�
黄可可胡作维李小宁兰叶芳吕杰黄思静
关键词:川东北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白云岩/石的主要结构类型--兼论其与川东北上二叠统-三叠系白云岩/石的差异被引量:29
2011年
白云岩/石的结构在白云岩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的白云岩具有与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不同的结构: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除存在一部分斑状晶白云岩以外,总体上缺乏原始结构保存的白云岩,白云石具有特征的非平直晶面他形晶和鞍形晶,且晶体较大;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非常发育原始结构保存的白云岩,结晶白云岩也以晶体较小的平直晶面自形晶-半自形晶为主。对碳酸盐岩中白云石含量的分布模式而言,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云石含量40%~60%的过渡岩石类型,这是一种非经典的分布模式,而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则缺乏这样的过渡岩石类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云石含量大于90%和小于10%的端元岩石类型,这是一种经典的分布模式。白云岩/石的结构特征的差异反映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较高的结晶温度、较低的流体Mg/Ca比值、较短的白云化作用持续时间和不彻底的回头白云化作用;盆地东北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三叠系则主要是相对低温的,高Mg/Ca比值海源流体的彻底白云化作用。
黄思静吕杰兰叶芳黄可可王春梅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白云岩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砂岩中伊利石的特征及成岩演化被引量:5
2012年
岩石学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伊利石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砂岩储层中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黏土矿物。显微观察识别出下述几种类型的伊利石:碎屑伊利石、具蒙皂石转化特征的伊利石、交代长石的伊利石、具高岭石过渡形貌的伊利石以及其他的自生伊利石。根据研究区太原组浅海沉积背景以及砂岩样品的组构、矿物学特征,认为一部分伊利石的成因与浅埋藏开放体系中大量外部来源的钾有关。而太原组砂岩中高岭石在数量上的缺失以及相关的岩相学特征则表明大部分伊利石应来自于深埋藏条件下钾长石与高岭石之间的反应。该过程是受到热力学与动力学控制的,早成岩期高K+/H+活度比的流体对钾长石的保存、伊利石化作用发生前长石向高岭石的转化以及相对较高的地层温度是其重要的控制条件。
黄可可黄思静吕杰兰叶芳
关键词:自生伊利石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成岩演化储层
浅谈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发育
2009年
在碳酸盐岩层系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TSR)是普遍发生的地质现象,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研究(主要以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为例),发现TSR反应是形成高含H2S气藏的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水平下TSR的反应原理以及参与反应的各个组分,以及TSR对储层,尤其是深部储层的作用(主要以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为例)。同时,本文提出关于TSR作用仍旧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如TSR反应体系中固体的硬石膏能否参与反应、TSR反应的阶段性、TSR作用与白云化作用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TSR反应产物与储层溶蚀机制等。
吕杰
关键词:碳酸盐储层TSR次生孔隙深部储层
川西栖霞组的热液白云化作用及其后的倒退溶解——不彻底的回头白云化作用被引量:18
2013年
热液白云岩具有特殊的形成机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以原始结构不保存的结晶白云岩为主,形成于缺乏蒸发盐的地层中,普遍发育非平直晶面他形晶和鞍形晶等在相对高温环境中沉淀的白云石。113个不同结构白云石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平均值为136℃,变化在平直晶面半自形晶的67℃到非平直晶面鞍形晶的243℃之间,主要温度区间为80~180℃。结构观察表明,白云化作用发生在埋藏深度只有数百米的浅埋藏环境,地热增温难以导致如此高的温度,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热事件提供的热源造成的温度升高克服了低wMg/wCa比值条件下白云石沉淀的动力学屏障。在矿物组成上,栖霞组缺乏白云石质量分数在90%以上的碳酸盐岩,岩石中白云石的质量分数主要集中在40%~60%的范围内,说明白云化作用是一种不彻底的过程,这与峨眉山玄武岩热效应持续时间很短(257±3)~(263±5)Ma B.P.、难以使碳酸盐岩完全白云化有关。结构观察还表明,川西栖霞组白云岩普遍经历了溶解作用和破碎作用,以形成温度最高的非平直晶面鞍形晶白云石的溶解和破碎作用最为发育,由白云石溶解或破碎形成的孔洞缝中主要充填方解石。但这些方解石具有比其主晶白云石(尤其是鞍形白云石)低得多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要分布在70~80℃之间),显示鞍形白云石沉淀后至少经历了70℃(最大值达150℃)的温度倒退。温度倒退的物理效应导致已沉淀白云石的破碎,化学效应则导致白云石的溶解和方解石的重新沉淀(去白云化作用),因而四川盆地西部栖霞组的白云化也是一种回头白云化作用。这种不彻底的和回头白云化作用形成了具特殊构造的豹斑状白云岩或灰岩(灰斑云岩或云斑灰岩)。
黄思静潘小强吕杰齐世超黄可可兰叶芳王春梅
关键词:热液白云岩灰岩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鞍形白云石的去白云化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对四川盆地西部的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进行岩石学观察,发现遭受了去白云化作用的白云石尤其是鞍形白云石中的去白云化作用。栖霞组白云岩中发生去白云化作用的岩石学证据包括:(1)破损的白云石晶体边界;(2)方解石胶结物中呈"漂浮状"的白云石晶体的碎片;(3)白云石晶体中的不规则方解石斑块;(4)大部分或完全被方解石所交代的白云石晶体假象。去白云化作用由方解石对白云石的等摩尔交代过程和白云石先溶解后由方解石就地沉淀的过程综合作用,可以跨组构或不跨组构发生。促进去白云化作用发生的流体通道可以分为孔、洞等先存的流体通道以及后生的裂缝。裂缝可以由不同机制产生,还会对先存流体通道进行改造。去白云化作用发生在埋藏环境。
吕杰黄思静黄可可兰叶芳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
早三叠世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演化——来自四川盆地东部的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作为地球历史中最严重生物灭绝事件之后的生态萧条时间间隔的早三叠世海水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演化为人们所高度关注,但研究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测试了四川盆地东部二叠纪末至早三叠世113个海相碳酸盐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建立了相应的碳同位素演化曲线,同时分析了样品的CaO,MgO,Mn和Sr含量,并对少数受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影响的碳同位素组成样品进行了校正,以使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对海水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东部早三叠世海相碳酸盐的δ13C值具显生宙最大的波动范围,在约5Ma的时间中δ13C值从约2‰的最小值变化到8‰的最大值,变化幅度达10‰,这与前人在贵州建立的同期碳酸盐碳同位素演化曲线类似,但与下扬子安徽巢湖地区同时代演化曲线存在显著的差别(δ13C值从约6‰的最小值变化到4‰).早三叠世全球范围大陆植被的减少、海洋钙质无脊椎动物和海相碳酸盐数量的减少,以及海洋系统中菌、藻类的过度繁盛、产甲烷菌活跃可能是早三叠世海水极高的δ13C值和同位素组成大幅度波动的重要原因,甲烷的形成可能在局部地方大幅度提高了海水的δ13C值(并可能导致了白云石的沉淀);这可能也是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地方性色彩的原因,这种现象在早-中三叠世界线附近结束,海水δ13C值得以稳定,表明地球系统生态环境得以重建和恢复.作为碳同位素调节器的大陆植被和海洋钙质无脊椎动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但要保护热带雨林,也要像保护热带雨林那样保护海洋钙质无脊椎动物.
黄思静黄可可吕杰兰叶芳
关键词:四川盆地东部早三叠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